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文于 杨红 邢震 柳文杰 吕庆鑫 顾琪 余应鹏

高文于, 杨红, 邢震, 等. 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J].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1): 8−14 doi: 10.12172/202305130001
引用本文: 高文于, 杨红, 邢震, 等. 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J].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1): 8−14 doi: 10.12172/202305130001
Gao W Y, Yang H, Xing Z, et al. Effects of exogenous gibberellin on growth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Taxus wallichiana[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5(1): 8−14 doi: 10.12172/202305130001
Citation: Gao W Y, Yang H, Xing Z, et al. Effects of exogenous gibberellin on growth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Taxus wallichiana[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5(1): 8−14 doi: 10.12172/202305130001

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doi: 10.12172/202305130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文于(2001—),男,汉族,云南临沧人,在读学士。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及植物营养。E-mail:wenyug222@163.com

    通讯作者: 杨红(1991—),男,藏族,甘肃甘南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寒土壤养分循环及植物营养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mail: hyang2016@163.com
  • 基金项目:  拉萨南北山造林主要树种培育示范中心建设(藏财科教指2023-17号);中央引导地方财政项目-西藏沙棘(XZ202201-YD0025C);西藏现代林业技术支撑体系研发(藏财科教2021-60号);植物高原环境适应机理研究(藏财科教2018-54号);西藏高原特色种养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研究(藏财科教2019-59号)
  • 中图分类号: S722.5

Effects of exogenous gibberellin on growth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Taxus wallichiana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hyang2016@163.com
  • 摘要: 为明确喷施外源赤霉素(GA3)对须弥红豆杉生长和生理情况的影响。以5年生须弥红豆杉盆栽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喷施0、20、40、60、80、100 mg·L−1的赤霉素,为期2个月。定期测量其株高和地径,并在试验结束时测定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喷施GA3浓度的升高,须弥红豆杉的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60 mg·L−1处理增长效果最佳;(2)随着GA3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以60 mg·L−1处理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40 mg·L−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a含量远高于叶绿素b含量;(3)随着GA3浓度的升高,MDA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60 mg·L−1处理最高,即受到的胁迫最为严重;Pro和SOD含量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二者均在60 mg·L−1处理最低。综上可知:在须弥红豆杉生长期-休眠期的过渡阶段,喷施外源GA3可促进植株生长和叶绿素的累积,但是浓度过高会对植株生长产生胁迫作用,导致叶片MDA含量升高,Pro和SOD含量降低,即对其造成了胁迫,导致抗逆性减弱。
  • 图  1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株高增长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the height growth of Taxus wallichiana

    图  2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地径增长的影响

    Fig.  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the growth of ground diameter of Taxus wallichiana

    图  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高径比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height-to-diameter ratio of Taxus wallichiana

    图  4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Fig.  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axus wallichiana

    图  5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Fig.  5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in leaves of Taxus wallichiana

    图  6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Fig.  6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proline content in leaves of Taxus wallichiana

    图  7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

    Fig.  7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superoxide dismutase content in leaves of Taxus wallichiana

  • [1] 王磊,张劲峰,欧晓昆,等. 须弥红豆杉的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11, 36(2):27−33.
    [2] 傅立国. 中国高等植物(第三卷)[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3] 杨根林,杨文忠. 不同处理对须弥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11, 30(12):69−71.
    [4] 张雪梅,赵银河,李德铢. 须弥红豆杉年龄结构及海拔分布分析[J]. 种子,2015, 34(4):51−55.
    [5] 檀丽萍,陈振峰. 中国红豆杉资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6):113−117.
    [6] 冯巧惠,李琼,贺延苓,等. 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的抗癌功效及生物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2020, 27(3):278−280.
    [7] 陈振峰,张成文,寇玉锋,等. 我国红豆杉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世界科学技术,2002(1):40−46+72.
    [8] 王卫斌,郭华,王达明,等. 我国的云南红豆杉资源及其药用原料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 西部林业科学,2007(02):122−128.
    [9] 李燕婷,李秀英,肖艳,等. 叶面肥的营养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9, 42(01):162−172.
    [10] 王琛. 叶面施氮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D]. 东北林业大学,2016.
    [11] 仝川,王玉震,王昌伟,等. 叶面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 29(02):553−562.
    [12] 李志良,陈新强,陈桂琼,等. 叶面施肥对红豆杉枝叶生长和枝叶中产物累积的影响[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5(04):106−111.
    [13] 白克智.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J]. 生物学通报,1996(09):20−21.
    [14] 张国华,张艳洁,丛日晨,等. 赤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9, 29(02):412−419.
    [15] 施园,马光恕,廉华,等. 外源赤霉素对甜瓜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8(01):43−46.
    [16] 魏志宏,束安琪,王宇光,等. 叶面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对甜菜生理特性的影响[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22, 13(03):91−96.
    [17] 王强,向达兵,魏威,等. 赤霉素对苦荞生长、结实和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2, 53(02):441−450.
    [18] 谷思成. 叶面喷施木醋液及其复配剂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华中农业大学,2020.
    [19] 张艳杰.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07.
    [20] 梅阿军,王诗丰,季旭勇,等. 外源激素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质量的影响[J]. 温带林业研究,2022, 5(02):32−35+50.
    [21] 李毓琦. 氮素和赤霉素对降香黄檀生长和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 (01).
    [22] 江雪. 外源赤霉素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D]. 南京林业大学,2015.
    [23] 左进城,孙守梅,王雅宁等. 赤霉素和吲哚乙酸对轮叶黑藻冬芽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4, 41(19):170−173. do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4.19.014
    [24] 徐妍,李政达,张婧文,等.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效应[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 244(04):125−126.
    [25] 于锡宏,刘汉兵,惠爱斌,等.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短毛独活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J]. 北方园艺,2018(24):1−7.
    [26] 刘炳梅,齐芪,刘淑欣,等. 5种杨树苗期形态及生理结构特征比较初探[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06):35−44.
    [27] 李田,刘海河,张彦萍,等.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18(05):618−624.
    [28] 邓福春,韦泳丽,杨振德,等. 赤霉素和氯化胆碱对尾叶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51−13453.
    [29] 李乃伟,束晓春,张明霞,等. 土壤含水量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75−78.
    [30] Dong B, Sang W L, Jiang X, et al. Effects of aluminum o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 system of wheat (<italic> Triticum aestivum</italic> L.)[J]. Chemosphere, 2002, 47(1): 87−92. doi: 10.1016/S0045-6535(01)00210-7
    [31] 杜秀敏,殷文璇,赵彦修,等. 植物中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机制[J]. 生物工程学报,2001(2):121−125.
    [32] 吴晓艳,周守标,程龙玲,等. 营养液对鸭儿芹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4):1026−1034.
    [33] 王翠平,严莉,乔改霞,等. 脯氨酸通过活性氧信号抑制植物生长[J]. 植物生理学报,2017(09):1788−1794.
    [34] 彭启智,李和彪,曹建新. 云南红豆杉年生长节律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 (15):125+127.
    [35] 肖遥,楚秀丽,尹增芳,等. 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与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1):34−42.
    [36] 汪群. 曼地亚红豆杉年生长节律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6(16):92−94.
  • [1] 邹雯, 陈卓, 蒋云清, 黄梦月, 张鸿南, 黄汐月, 彭培好, 王国严.  云南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GA3的响应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1): 84-90. doi: 10.12172/202203180001
    [2] 何秀燕, 倪婷婷, 刘孟婕, 廖世宏, 魏琴, 赵鑫.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油樟种子生理及萌芽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3): 110-115. doi: 10.12172/202206300001
    [3] 林静, 简毅, 李谨宵, 王晓东, 何家敏, 骆宗诗.  南方红豆杉活体枝叶芬多精释放特征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5): 92-97. doi: 10.12172/202010280001
    [4] 郝云庆, 易津鑫, 郑文丽, 李文俊, 吴军佑, 李伟.  不同恢复方式下二郎山公路创面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19-26. doi: 10.12172/201908270001
    [5] 祝国祥, 何铁祥.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林地变化检测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5): 84-8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5.020
    [6] 李灿, 刘贤安, 王娟, 彭培好, 邵怀勇.  基于MaxEnt的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分析及适宜性评价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5): 1-7,3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5.001
    [7] 舒联方, 辛虎, 马均.  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利用技术进展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3): 52-5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3.010
    [8] 文智猷, 余凌帆, 陈洪连, 杨洪忠, 何让.  二郞山濒危植物光叶蕨群落学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5): 51-54,8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5.012
    [9] 郑睿, 孙承东, 周燕霞, 胡进耀, 余凌帆.  二郎山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1): 118-12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1.027
    [10] 易同培, 杨林.  云南西北部玉山竹属二新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1): 23-2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1.004
    [11] 杨马进, 严贤春, 罗建勋, 兰发正, 文艳.  曼地亚红豆杉雌雄株枝条与叶片形态特性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1): 37-4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1.007
    [12] 宋云平, 闫朝福, 刘洪志, 陈淑萍, 张振, 张含国.  苇河红松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评选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6): 74-7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6.013
    [13] 胡进耀, 杨敬天, 贺静, 孙承东.  赤霉素浸种与层积时间对距瓣尾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3): 88-9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3.018
    [14] 刘义.  土壤/沉积物中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行为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13-2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02
    [15] 蒋玲, 徐玉梅, 胥佳, 孔琼荣.  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幼树生长量的对比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6): 95-96,1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6.021
    [16] 普绍仁.  不同种植密度对南方红豆杉苗木生长量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2): 90-91,9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2.022
    [17] 王文勇, 阳萍, 刘道宾, 严晓宇, 白帆.  硒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枣树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42-4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08
    [18] 余海清, 胡海.  变叶海棠种子特性及萌发条件的探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61-6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14
    [19] 王富林, 王明礼, 刘永安, 武华卫, 辜云杰.  德昌杉种子预处理方法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6): 72-7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6.018
    [20] 张绍先, 苏智先, 高菊, 张悦, 杨敬天, 吴庆贵.  不同海拔对珙桐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10-1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2.002
  • 加载中
  • 图(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
    • HTML全文浏览量:  78
    • PDF下载量:  9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5-1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25
    • 刊出日期:  2024-02-25

    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doi: 10.12172/202305130001
      作者简介:

      高文于(2001—),男,汉族,云南临沧人,在读学士。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及植物营养。E-mail:wenyug222@163.com

      通讯作者: 杨红(1991—),男,藏族,甘肃甘南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高寒土壤养分循环及植物营养的研究与教学工作。E-mail: hyang2016@163.com
    基金项目:  拉萨南北山造林主要树种培育示范中心建设(藏财科教指2023-17号);中央引导地方财政项目-西藏沙棘(XZ202201-YD0025C);西藏现代林业技术支撑体系研发(藏财科教2021-60号);植物高原环境适应机理研究(藏财科教2018-54号);西藏高原特色种养循环农业生态模式研究(藏财科教2019-59号)
    • 中图分类号: S722.5

    摘要: 为明确喷施外源赤霉素(GA3)对须弥红豆杉生长和生理情况的影响。以5年生须弥红豆杉盆栽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喷施0、20、40、60、80、100 mg·L−1的赤霉素,为期2个月。定期测量其株高和地径,并在试验结束时测定叶片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喷施GA3浓度的升高,须弥红豆杉的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60 mg·L−1处理增长效果最佳;(2)随着GA3浓度的升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含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以60 mg·L−1处理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40 mg·L−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a含量远高于叶绿素b含量;(3)随着GA3浓度的升高,MDA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60 mg·L−1处理最高,即受到的胁迫最为严重;Pro和SOD含量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二者均在60 mg·L−1处理最低。综上可知:在须弥红豆杉生长期-休眠期的过渡阶段,喷施外源GA3可促进植株生长和叶绿素的累积,但是浓度过高会对植株生长产生胁迫作用,导致叶片MDA含量升高,Pro和SOD含量降低,即对其造成了胁迫,导致抗逆性减弱。

    English Abstract

    • 须弥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又称为喜马拉雅红豆杉,其原变种曾称为云南红豆(Taxus yunnanensis)[1-2],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995年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濒危物种[3-4]。红豆杉属植物的叶片、嫩枝、树皮、根部均含有紫杉醇成分[5],是天然的抗癌植物。广泛运用于医药领域,用于临床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等多种疾病[6]。目前以红豆杉为原料的生物提取方法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红豆杉资源遭受掠夺式的开采,导致野外红豆杉种群遭受破坏严重,天然资源锐减,造成紫杉醇原料短缺的现状。须弥红豆杉是我国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1种[7],其含量接近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cv.'Hicksii')和欧洲红豆杉(Taxus baccata)[8],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通过人工培育红豆杉是实现红豆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生产手段,目前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是实现其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阻力,寻找一种能有效促进红豆杉幼苗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的施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叶面施肥打破了土壤根部施肥的传统方式,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施肥措施,具有养分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针对性强、施用方法简便等特点[9]。近年来,有关红豆杉叶面施肥的研究已有报道,王琛[10]发现红豆杉叶面施氮可以促进红豆杉生物量的增长和提高其光合效率,仝川等[11]研究发现叶面喷施稀土混合肥可以明显提高了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且其持续作用时间较长,李志良等[12]亦有研究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对红豆杉枝条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赤霉素(Gibberellin,GA)是5大类常见植物激素之一,是林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前开花结果、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延缓植物衰老等作用[13-14]。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可以增加作物产量[15],促进植株株高、地径、叶片的生长,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开花结实,促进光合作用和内源激素的积累[16-18]。赤霉素在红豆杉苗木培育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种子萌发、扦插育苗等方面[19-20],而对多年生苗木生理和生长的研究较少。通过对须弥红豆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测定须弥红豆杉生长指标及其叶片生理指标,旨在探究喷施外源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为缩短人工栽培红豆杉的生长周期提供参考。

      • 试验材料为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苗圃培育的5 年生须弥红豆杉扦插苗,苗木生长状况良好且规格较一致,平均苗高87.9 cm,平均地径0.96 cm。采用容器盆栽(规格为直径×高=18 cm×45 cm),定植时间为2020年5月4日;基质为田园土:腐殖土∶珍珠岩=3∶1∶1(质量比)。

      • 试验在西藏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苗圃日光大棚内进行,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29°40′22.8534″N,94°20′28.2768″E),海拔2965 m,属于高原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整体表现为雨热同期,多夜雨,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的特点。年平均降雨量650 mm,平均大气压70.6 kPa,年平均温度为8.6℃,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5.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2℃,10℃的有效积温为1 800℃—2 200℃,年总辐射量6.1×109−7.0×109 J·m−2,光合有效辐射为2.5×109−3.0×109 J·m−2,全年无霜期177 d。

      • 试验以赤霉素为外源激素,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0 mg·L−1(G1)、40 mg·L−1(G2)、60 mg·L−1(G3)、80 mg·L−1(G4)和100 mg·L−1(G5)5个质量浓度梯度,以蒸馏水作为对照(CK)。

        试验于2021年8月12日—2021年10月12日进行,自8月12日开始每周喷洒赤霉素溶液1次,共喷施8次。施肥方法:在傍晚使用喷雾设备人工对各组植株逐株喷雾,喷至叶片开始滴水为止,每次喷施后叶面保持30 min以上的湿润状态。

      • 在叶面施赤霉素前(8月12日)用卷尺和游标卡尺对红豆杉植株的株高(H1)和地径(D1)进行第一次测量,9月12日对植株的株高(H2)和地径(D2)进行第二次测量,10月12日对植株的株高(H3)和地径(D3)进行第三次测量。株高、地径增长量及高径比计算公式如下。

        $$ 第一个月株高增长量=\text{H}_2-\text{H}_1 $$ (1)
        $$ 第二个月株高增长量=\text{H}_3-\text{H}_2 $$ (2)
        $$ 第一个月地径增长量=\text{D}_2-\text{D}_1 $$ (3)
        $$ 第二个月地径增长量=\text{D}_3-\text{D}_2 $$ (4)
        $$ 高径比=\text{H}/D $$ (5)
      • 于2021年10月12日下午,从不同赤霉素处理的红豆杉植株上中下部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匀取样进行混合,带回实验室用蒸馏水清洗叶面。进行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测定,生理指标测定参考《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叶绿素(cholrophyll,CHL)含量采用丙酮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脯氨酸(proline Pro)含量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

        各生理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 丙二醛含量= \frac{丙二醛浓度 \times 提取液体积}{样品鲜重} $$
        $$ 脯氨酸含量= \frac{脯氨酸浓度 \times 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时吸取样品体积\times 样品鲜重} $$
        $$ \begin{split} &叶绿体色素含量= \\ &\frac{叶绿素浓度 \times 提取液总量\times 稀释倍数\times 1\;000}{样品鲜重} \end{split}$$
        $$ \begin{split}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frac{(对照管吸光值- 样品管吸光值) \times 样液体积\times 60}{对照管吸光值\times 0.5\times 样品鲜重\times 样品用量\times 照光时间} \end{split}$$
      • 采用 Excel 2019 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性显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作图以及相关性分析采用Origin-21和SPSS-26结合进行。

      • 图1可知,喷施一定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可以促进须弥红豆杉株高的生长,但浓度过高会导致植株生长减慢。在喷施外源赤霉素的第1个月,株高增长量以G3处理最佳,其次分别为G4、G5、G2、G1,分别比CK高91.86%、79.19%、66.06%、54.30%、20.81%,且G3、G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喷施外源赤霉素的第2个月,株高增长量以G4处理最佳,其次分别为G3、G2、G5、G1,分别较CK高84.69%、75.60%、59.81%、59.33%、19.62%,除G1外,其他处理均与CK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增长量表现为G3处理下促进效果最佳,其次依次为G4、G5、G2、G1,分别较CK高83.95%、81.86%、62.79%、56.98%、20.23%,显著性水平表现为G2、G3、G4、G5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可以促进须弥红豆杉株高的增长,且以G3处理表现最佳,对须弥红豆杉2次株高增长对比发现,第1个月的增长量高于第2个月,这可能是外源赤霉素的突然输入打破了原有的植物激素平衡,激发了植株体内的内源赤霉素调节机制,而随着时间的延后,这种激发效应逐渐减弱,表现为植株生长速率下降。

        图  1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株高增长的影响

        Figur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the height growth of Taxus wallichiana

      • 图2可知,喷施外源赤霉素可促进须弥红豆杉地径的生长,但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第1个月的地径增长量表现为:G4>G3>G5>G2>G1>CK,其值分别为0.49、0.49、0.38、0.35、0.28、0.25 mm,生长量分别较CK高出了91.71%、89.76%、48.29%、36.10%、9.76%,且G4处理与CK和G1处理差异显著(P<0.05);第2个月的增长量表现为:G3>G4>G2>G5>G1>CK,其值分别为0.56、0.53、0.48、0.42、0.34、0.27 mm,分别较CK高出了112.26%、100.47%、80.66%、58.02%、28.77%,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地径总增长量表现为:G3>G4>G2>G5>G1>CK,其值分别为1.05、1.02、0.83、0.80、0.62、0.52 mm,分别较CK粗101.20%、96.16%、58.75%、53.24%、19.42%,其中G3、G4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可见,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可以促进须弥红豆杉地径的增长,且以G3处理表现最佳,对须弥红豆杉2次地径增长对比发现,第2个月的增长量高于第1个月。

        图  2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地径增长的影响

        Figur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the growth of ground diameter of Taxus wallichiana

      • 图3可知,G1、G2、G3、G4处理的高径比均高于CK,分别是CK的1.09、1.09、1.04、1.08倍;G5处理低于CK,是CK的0.98倍。可见,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可明显促进须弥红豆杉株高的增长,而对地径增长的影响远小于株高。

        图  3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高径比的影响

        Figur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height-to-diameter ratio of Taxus wallichiana

      • 图4可知,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处理后,须弥红豆杉叶片中叶绿素 a含量均高于CK(1.10 mg·g−1),表现为:G3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最高(1.49 mg·g−1),其次为G2、G4、G1、G5,分别是CK的1.33、1.30、1.22、1.20、1.14倍,其中G2、G3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G1和G4处理与G5和CK之间差异亦显著(P<0.05)。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处理下叶绿素b含量亦均高于CK(0.44 mg·g−1),表现为:G2>G3>G1>G4>G5,分别是CK的1.26、1.13、1.09、1.09、1.05倍,G2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叶绿素总量均高于CK(1.55 mg·g−1),表现为:G2>G3>G4>G1>G5>CK,其值分别为:2.00、1.98、1.84、1.82、1.73、1.55 mg·g−1,分别是CK的1.29、1.28、1.19、1.17、1.12倍,G2和G3处理与CK和G5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喷施赤霉素促进了植株叶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叶绿素的分解,导致叶绿素含量高于CK。

        图  4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Figur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axus wallichiana

      • 图5可知,随着喷施外源赤霉素浓度的升高,须弥红豆杉叶片中MDA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高于CK(3.71 μmol·g−1),表现为:G3处理下MDA含量最高(4.99 μmol·g−1),其次为G4、G2、G5、G1,分别是CK的1.34、1.27、1.22、1.18、1.04倍,其中G3处理与CK和G1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可见,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在一定程度上对须弥红豆杉植株造成了胁迫,且以G3处理下胁迫最严重。

        图  5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Figur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in leaves of Taxus wallichiana

      • 图6可知,随着喷施外源赤霉素浓度的增高,脯氨酸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表现为CK>G1>G5>G2>G4>G3,其值分别为:0.32、0.21、0.12、0.11、0.11、0.14 mg·g−1,分别是CK的0.34、0.36、0.39、0.43、0.67倍,且G3和G4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图  6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Figur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proline content in leaves of Taxus wallichiana

      • 图7可知,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高,SOD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低于CK(28.39 μ·gFW−1·h−1),表现为G3处理下SOD含量最低,为19.06 μ·gFW−1·h−1,其次为G2、G4、G5、G1,分别是CK的0.67、0.72、0.77、0.84、0.97倍,其中G2和G3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喷施外源赤霉素可导致须弥红豆杉叶片内SOD含量降低,且以G3处理下效果最明显。

        图  7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须弥红豆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

        Figure 7.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ibberellin on superoxide dismutase content in leaves of Taxus wallichiana

      • 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须弥红豆杉株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均随赤霉素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0—1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的株高和地径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G3(60 mg·L−1)处理下效果最为明显。李毓琦[21]对降香黄檀盆栽幼苗进行叶面喷施赤霉素试验,发现在50 mg·L−1浓度的处理下,降香黄檀的株高和地径增长量达最大值,江雪等[22]在研究外源赤霉素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时发现叶面喷施60 mg·L−1的赤霉素对毛竹株高的增长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可见,通过叶面喷施外源赤霉素可以促进须弥红豆杉的生长,但是会导致其高径比增加,抗逆性减弱,这可能主要与赤霉素的生理机制有关。研究表明,赤霉素作为激素类药物,对植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增加植物茎的生长来增加其生物量[23-24],一定浓度赤霉素的喷施为红豆杉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激素条件,能促使其快速生长,可明显缩短其生长周期,但会降低苗木的抗逆性。

      • 叶绿素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指标,亦是植物吸收和传递光能并转化成有机物质的重要色素[25-26]。有研究表明,通过外源喷施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减慢叶片叶绿素的降解速率[27-28],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叶绿素a含量以G3(60 mg·L−1)的处理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G2(40 mg·L−1)处理最高,但叶绿素a远高于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G2(40 mg·L−1)处理最高。赤霉素浓度为G3(60 mg·L−1)时,有利于须弥红豆杉合成叶绿素a,当赤霉素浓度为40 mg·L−1(G2)时,可促进须弥红豆杉叶绿素b的合成。一般地,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而部分叶绿素a还可以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由此可见,须弥红豆杉生长以G3(60 mg·L−1)处理最佳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其叶绿素a含量远高于叶绿素b含量所致。

        MDA是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分解产物,其大量积累会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作用[29-30]。研究通过喷施外源赤霉素,使须弥红豆杉叶片的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60 mg·L−1处理下含量最高。可见,外源喷施赤霉素对须弥红豆杉的生长造成了胁迫,导致其MDA含量升高。随着外源赤霉素浓度的增加,须弥红豆杉叶片MDA含量先升后降,而Pro和SOD含量则是先降后升,且在G3处理(60 mg·L−1)下MDA含量最高,Pro和SOD含量最低。前人研究表明,植物体丙二醛含量与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含量呈反比[31-32],研究中MDA和SOD的变化关系与前人对防御酶系统的变化趋势研究一致。王翠平等[33]有研究表明Pro可能通过活性氧(ROS)的作用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研究通过外源喷施赤霉素,加快了须弥红豆杉的生长速度,而使Pro含量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植物自身内部调节有关,目的是适应须弥红豆杉快速生长的需求。前人对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生长节律的研究表明,9—10月份红豆杉生长速度变慢,朝休眠期过渡[34-36]。8—10月份对须弥红豆杉喷施外源赤霉素,对其造成胁迫,原因可能是8—10月份须弥红豆杉生长速度减慢,开始朝休眠期过渡,而外源赤霉素打破了原本的生长模式,促使其生长,因此,对植株造成了胁迫,使其抗逆性减弱。

    参考文献 (3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