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资源调查

郭惠珠 蔡长福 郭艺松 张毅 蔡邦平

郭惠珠, 蔡长福, 郭艺松, 等.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资源调查[J].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1): 100−104 doi: 10.12172/202304170004
引用本文: 郭惠珠, 蔡长福, 郭艺松, 等.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资源调查[J].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1): 100−104 doi: 10.12172/202304170004
GUO H Z, CAI C F, GUO Y S, et al. Investigation on bamboo plant resourc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5(1): 100−104 doi: 10.12172/202304170004
Citation: GUO H Z, CAI C F, GUO Y S, et al. Investigation on bamboo plant resourc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45(1): 100−104 doi: 10.12172/202304170004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资源调查


doi: 10.12172/2023041700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郭惠珠(1982—),女,农艺师,本科,happy1sheng@163.com

    通讯作者: cbangping@163.com
  • 基金项目:  厦门市社会科技指导项目 (3502Z20199007)

Investigation on bamboo plant resourc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cbangping@163.com
  •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并结合查阅文献,对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竹类植物资源多样性与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竹类植物共有7属20种(含变型),其中新分布种2种;自然分布状况分析表明复轴型及单轴型竹种为自然分布优势类群。
  • 图  1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种调查分布图

    Fig.  1  Investigation distribution map of bamboo plant resourc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表  1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亚科植物种类

    Tab.  1  Bamboo speci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地下茎类型Rhizome属Genus种Species
    合轴型Sympodium簕竹属Bambusa孝顺竹B. multiplex
    凤尾竹B. multiplex 'Fernleaf'
    米筛竹B. pachinensis
    复轴型Amphipodium寒竹属Chimonobambusa方竹C. quadrangularis
    单轴型Monopodium刚竹属Phyllostachys毛竹P. edulis
    水竹P. heteroclada
    实心竹P. heteroclada f. solida
    台湾桂竹P. makinoi
    桂竹P. reticulata
    河竹P. rivalis
    复轴型Amphipodium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无耳少穗竹O. exauriculatum
    复轴型Amphipodium矢竹属Pseudosasa茶竿竹P. amabilis
    将乐茶竿竹P. jiangleensis
    复轴型Amphipodium苦竹属Pleioblastus仙居苦竹P. hsienchuensis
    三明苦竹P. sanmingensis
    实心苦竹P. solidus
    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
    复轴型Amphipodium箬竹属Indocalamus阔叶箬竹I. latifolius
    箬叶竹I. longiauritus
    箬竹I. tessellatus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亚科植物分布情况

    Tab.  2  Bamboo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属Genus 种Species 分布区域及海拔
    簕竹属Bambusa 孝顺竹B. multiplex 龙潭、村头、外山、里山。海拔450—900 m
    凤尾竹B. multiplex 'Fernleaf' 余家坪。海拔770 m
    米筛竹B. pachinensis 龙潭、余家坪、长岭。海拔620—900 m
    寒竹属 方竹C. quadrangularis 角岭、将溪伐木场。海拔400—800 m
    刚竹属Phyllostachys 毛竹P. edulis 石排场、余家坪、十字坳、里山、九腰岽。海拔500—1200 m
    水竹P. heteroclada 将溪伐木场、石牛栏、仙人堂。海拔469—1385 m
    实心竹P. heteroclada f. solida 龙潭、余家坪、里山。海拔477—1200 m
    台湾桂竹P. makinoi 外山。海拔370 m
    桂竹P. reticulata 将溪伐木场、里山、沙溪仔。海拔350—900 m
    河竹P. rivalis 将溪伐木场。海拔469 m 龙栖山新发现
    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 无耳少穗竹O. exauriclu m 里山。海拔700—100 m
    矢竹属Pseudosasa 茶竿竹P. amabilis 田角、石排场。海拔603—805 m 龙栖山新发现
    将乐茶竿竹P. jiangleensis 将溪伐木场。海拔400—500 m
    苦竹属Pleioblastus 仙居苦竹P. hsienchuensis 将溪伐木场。海拔482—700 m
    三明苦竹P. sanmingensis 石排场、西湖、里山。海拔600—800 m
    实心苦竹P. solidus 葛岭。海拔790 m
    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 将溪伐木场。海拔350—400 m
    箬竹属Indocalamus 阔叶箬竹I. latifolius 廊桥、将溪伐木场、余家坪。海拔400—830 m
    箬叶竹I. longiauritus 龙潭、里山、余家坪。海拔620—1200 m
    箬竹I. tessellatus 余家坪。海拔700—1200 m
    下载: 导出CSV
  • [1] 易同培,史军义,马丽莎,等. 中国竹类图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16.
    [2] 王国良,孙启高. 福建龙栖山植物组成特征及其生态学价值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 22(4):376−380.
    [3] 刘碧云. 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 23(2):29−30.
    [4] 李振宇. 龙栖山植物[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346−348,598−603.
    [5] 梁天干,黄克福,郑清芳,等. 福建竹类[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1−156.
    [6]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福建植物志[M]. 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0−96.
    [7] 游为贵. 明溪竹类图志[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3−233.
    [8] 郑清芳. 福建特有树种[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79−159.
    [9] 黄克福,黄志强. 三明市竹子资源的调查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88, 8(4):3983−389. doi: 10.13324/j.cnki.jfcf.1988.04.016
    [10] 林海青. 福建永安竹类资源及可持续利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 31(3):45−51.
    [11] 胡明芳. 福建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保护和利用[J]. 竹子研究汇刊,2002, 21(4):33−38.
  • [1] 程跃红, 杨攀艳, 刘桂英, 金森龙, 杨家鑫, 胡光万.  四川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垂叶斑叶兰 .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2): 144-147. doi: 10.12172/202308280001
    [2] 程跃红, 杨攀艳, 刘桂英, 金森龙, 周刚, 张君议, 徐波.  四川省兰科植物2新记录种 .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 1-4. doi: 10.12172/202309270001
    [3] 李小杰, 陈绪玲, 罗伟, 余道平, 涂卫国, 杨渺, 崔永亮.  栗蕨——四川省蕨类植物新分布记录种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5): 143-145. doi: 10.12172/202211070001
    [4] 王萍, 沈红, 袁颖, 陈洪, 罗强.  四川木本植物6新记录种及1新记录属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1): 120-124. doi: 10.12172/202204060002
    [5] 王雪鳗, 袁文琴, 曹滢, 石松林, 彭培好, 唐颖.  四川省兰科植物区系新资料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1): 115-119. doi: 10.12172/202203230001
    [6] 罗垚, 刘秋蓉, 李丽, 胡君.  四川省爵床科植物一新记录种——肖笼鸡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2): 165-167. doi: 10.12172/202107190004
    [7] 程跃红, 金森龙, 谭迎春, 林红强, 何小平, 彭帅, 胡光万.  四川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属——蛤兰属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2): 159-161. doi: 10.12172/202108120001
    [8] 潘红丽, 何莉娜, 毛颖娟, 刘义, 黄琴.  四川省檀香科植物新记录种冷杉寄生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6): 129-130. doi: 10.12172/202205070002
    [9] 程跃红, 陈应康, 马军, 何涛, 张君议, 徐波.  四川省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中华盆距兰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6): 131-134. doi: 10.12172/202201250002
    [10] 刘芙蓉, 王海峰, 罗建勋, 杜阳平.  四川小檗科植物新记录种洮河小檗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2): 162-164. doi: 10.12172/202106290002
    [11] 李策宏, 李小杰, 陈绪玲, 余道平, 谢孔平, 方志强.  四川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翘距虾脊兰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2): 123-124. doi: 10.12172/202008180001
    [12] 黄琴, 孟长来, 何松, 王鑫.  四川省悬钩子属植物新记录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6): 140-142. doi: 10.12172/202106150001
    [13] 邓小兵, 仲小波, 侯全芬, 沈丽, 王鑫, 喻丁香.  四川杜鹃花科植物新记录 .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5): 47-49. doi: 10.12172/202004010003
    [14] 蒲永庆, 周建梅.  竹类植物SSR引物开发策略及应用 .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110-114. doi: 10.12172/201909240001
    [15] 胡君, 赵中国, 刘庆, 陈波, 程新颖.  四川省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新记录-半枫荷 .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1): 63-6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1.013
    [16] 张惠, 张宇, 刘洋, 孙治宇, 符建荣.  四川神仙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4): 52-5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11
    [17] 朱大海, 王飞, 马文宝, 姬慧娟, 张超, 孙伟.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资源调查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5): 65-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5.015
    [18] 何操, 刘志斌, 帅伟, 刘燕云, 兰常军.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4): 116-11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4.025
    [19] 刘应雄, 张惠, 刘洋.  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65-6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15
    [20] 刘洋, 张惠, 刘应雄, 王铁.  四川卡莎湖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6): 39-4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6.009
  • 加载中
  • 图(1)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8
    • HTML全文浏览量:  28
    • PDF下载量:  8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4-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10-25
    • 刊出日期:  2024-02-25

    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类植物资源调查

    doi: 10.12172/202304170004
    基金项目:  厦门市社会科技指导项目 (3502Z20199007)

    摘要: 根据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并结合查阅文献,对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竹类植物资源多样性与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竹类植物共有7属20种(含变型),其中新分布种2种;自然分布状况分析表明复轴型及单轴型竹种为自然分布优势类群。

    English Abstract

    • 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是禾本科(Poaceae)家族的成员。禾本科是被子植物一个大科,而竹亚科为禾本科12个亚科中最大的亚科之一,是一类分布上具有广域性且形态多样性较高的类群。全世界木本竹类植物约80属1200余种[1],除欧洲和两极高寒地区外,本亚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南北纬46°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我国的竹类植物资源丰富,有43属700余种,约占世界的1/2,是世界上竹类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1],其中福建省竹类植物种质资源为我国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38属390余种。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东南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既有大陆气候特征又有海洋气候特色,保护区内群峰林立,最高峰为龙栖山主峰,海拔1620.4 m,保护区自然环境多样,植物区系组成复杂、种类丰富,是中国东部亚热带森林植被保存比较完好、植物种类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3],分布着类型多样的天然竹林群落,竹类资源丰富。1991年至1992年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考察队曾三次深入龙栖山进行全面的植物资源调查,其中包括竹类植物资源。但进入21世纪后,对龙栖山竹类资源调查和研究就较少,因此,在前人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于2019年进入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到不同海拔地段进行实地调查与采集,摸清了保护区的竹亚科植物资源及分布,以期为福建竹类资源研究提供基础信息,为竹类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7°11′~117°21′、北纬26°23′~26°43′ 之间,总面积15693 hm2。保护区内水系发育,溪流众多,多呈树枝状分布。土壤以黄壤为主,在高海拔区域土壤呈现出土层较为薄的特点。山地土壤垂直分布的特征是从丘陵到中山,土壤类型分布为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4]。保护区境内丘陵山地密布,海拔高差大,云雾大,湿度大,风力小,季节明显。海拔1000 m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6—18.8℃,1000 m以上中山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14℃。1月最低,平均气温6.2℃,7月最高,平均气温25.3℃,绝对最低气温−8.3℃,绝对最高气温32℃。平均年降水量在1600~1800 mm左右,雨季主要在春夏。保护区丰富的水热条件和复杂而多样的地形,为竹类植物的孕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方法并采集标本,对竹类植物标本的鉴定采用传统的植物形态分类方法,查阅相关的植物志或图志将标本鉴定到种。同时,查阅前人[3,4]在该区域调查竹类资料分析。

        (1)定位:采用GPS仪定位,以获取目的物种所处的地理坐标、海拔高度,并做好照片拍摄。

        (2)生境调查:调查目的物种所处生境类型,植物群落名称、种类组成,地貌、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

        (3)采集记录:调查记载目的物种的采集地点、日期、分布情况、株高、胸径,其中胸径用围径尺量测,用测高仪量测植株高度。

        (4)目的物种标本采集:以不破坏植物生境及植物正常生长为原则进行采集,采集的腊叶标本存放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标本室(XMBG)中。

      •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文献[1,5-6]及标本鉴定分析,确定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竹类植物有7属20种(含变型,下同),其中较多的为刚竹属6种,苦竹属4种,分别占本区竹种数的30%和20%,它们是保护区竹类植物的主要类群;其次是箬竹属3种,簕竹属3种,矢竹属2种,寒竹属和少穗竹属均只有1种(见表1)。

        表 1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亚科植物种类

        Table 1.  Bamboo speci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地下茎类型Rhizome属Genus种Species
        合轴型Sympodium簕竹属Bambusa孝顺竹B. multiplex
        凤尾竹B. multiplex 'Fernleaf'
        米筛竹B. pachinensis
        复轴型Amphipodium寒竹属Chimonobambusa方竹C. quadrangularis
        单轴型Monopodium刚竹属Phyllostachys毛竹P. edulis
        水竹P. heteroclada
        实心竹P. heteroclada f. solida
        台湾桂竹P. makinoi
        桂竹P. reticulata
        河竹P. rivalis
        复轴型Amphipodium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无耳少穗竹O. exauriculatum
        复轴型Amphipodium矢竹属Pseudosasa茶竿竹P. amabilis
        将乐茶竿竹P. jiangleensis
        复轴型Amphipodium苦竹属Pleioblastus仙居苦竹P. hsienchuensis
        三明苦竹P. sanmingensis
        实心苦竹P. solidus
        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
        复轴型Amphipodium箬竹属Indocalamus阔叶箬竹I. latifolius
        箬叶竹I. longiauritus
        箬竹I. tessellatus
      • 在保护区分布的竹类植物中,按地下茎的生长方式及竹竿的生长习性划分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生型,其中混生型及散生型竹种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类群。

      • 地下茎由母竹竿基上的芽仅能长成地下横走的竹鞭,竹鞭上有节,节上生根长芽,有的芽抽出新鞭在土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出土长成新竹竿。保护区有刚竹属6种为单轴散生型,占竹种数的30%,其中毛竹、台湾桂竹、桂竹等竹种常在山坡丘陵地形成成片纯林,林下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少或几无;实心竹、水竹、河竹等竹种多生于河滩湿地及山谷洼地中,成块状或条状分布,也有于疏林下成片分布。单轴散生型竹类在保护区分布范围较广、面积较大,分布海拔在350—1200 m之间(见表2图1)。

        表 2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亚科植物分布情况

        Table 2.  Bamboo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属Genus 种Species 分布区域及海拔
        簕竹属Bambusa 孝顺竹B. multiplex 龙潭、村头、外山、里山。海拔450—900 m
        凤尾竹B. multiplex 'Fernleaf' 余家坪。海拔770 m
        米筛竹B. pachinensis 龙潭、余家坪、长岭。海拔620—900 m
        寒竹属 方竹C. quadrangularis 角岭、将溪伐木场。海拔400—800 m
        刚竹属Phyllostachys 毛竹P. edulis 石排场、余家坪、十字坳、里山、九腰岽。海拔500—1200 m
        水竹P. heteroclada 将溪伐木场、石牛栏、仙人堂。海拔469—1385 m
        实心竹P. heteroclada f. solida 龙潭、余家坪、里山。海拔477—1200 m
        台湾桂竹P. makinoi 外山。海拔370 m
        桂竹P. reticulata 将溪伐木场、里山、沙溪仔。海拔350—900 m
        河竹P. rivalis 将溪伐木场。海拔469 m 龙栖山新发现
        少穗竹属Oligostachyum 无耳少穗竹O. exauriclu m 里山。海拔700—100 m
        矢竹属Pseudosasa 茶竿竹P. amabilis 田角、石排场。海拔603—805 m 龙栖山新发现
        将乐茶竿竹P. jiangleensis 将溪伐木场。海拔400—500 m
        苦竹属Pleioblastus 仙居苦竹P. hsienchuensis 将溪伐木场。海拔482—700 m
        三明苦竹P. sanmingensis 石排场、西湖、里山。海拔600—800 m
        实心苦竹P. solidus 葛岭。海拔790 m
        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 将溪伐木场。海拔350—400 m
        箬竹属Indocalamus 阔叶箬竹I. latifolius 廊桥、将溪伐木场、余家坪。海拔400—830 m
        箬叶竹I. longiauritus 龙潭、里山、余家坪。海拔620—1200 m
        箬竹I. tessellatus 余家坪。海拔700—1200 m

        图  1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竹种调查分布图

        Figure 1.  Investigation distribution map of bamboo plant resources in Longqishan Nature Reserve

      • 地下茎粗大短缩、顶端抽笋长成的新竹一般都靠近老竿,形成密集丛生的竹丛。保护区内有孝顺竹、米筛竹、凤尾竹等簕竹属竹种3种,占竹种数的15%,均是单丛零星分布,主要集中在保护区东北部宝山岽的龙潭、余家坪、长岭等处,多分布于溪边或山地林下,海拔在450—900 m之间(见表2图1)。

      • 地下茎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茎的繁殖特点。保护区的复轴混生型有寒竹属、少穗竹属、矢竹属、苦竹属、箬竹属,共13种,占竹种数的65%,其中阔叶箬竹、箬叶竹、箬竹等箬竹属竹种均是一小片分布,多分布于山坡路旁或阔叶林下;方竹、茶竿竹、仙居苦竹、三明苦竹、实心苦竹及宜兴苦竹等竹种常分布于丘陵平原或河流沿岸的山坡,零星分布形成一小片竹丛。复轴混生型竹种在保护区分布范围较广、分散,单一竹类面积不大,分布海拔在400—1200 m之间(见表2图1)。

      • 通过本次的调查和竹种类鉴定[5-10],在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两个新记录——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河竹(Phyllostachys rivalis)。

      • 为矢竹属中小型散生竹。竿为直立圆筒形,橄榄绿色,具一层薄灰色蜡粉。竿壁较厚,坚硬,有韧性。箨鞘背面密被栗色刺毛,无斑点;无箨耳但鞘口有繸毛。叶片厚而坚韧,为长披针形,无毛,嫩叶时基部有微毛;花序生于叶枝下部的小枝上,是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笋期3—5月下旬。

        产自福建南平、武平、邵武。为三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新记录,分布于林下山坡或河流沿岸的山坡,零星分布形成一小片竹丛,标本采集于117°16′2.34″E,26°30′44.27″N,海拔603—805 m。

        主竿直而挺拔,竿壁厚,节间长,经沙洗加工后,洁白如象牙,过去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可作钓鱼竿,滑雪竿、晒竿、编篱笆等用。

      • 为刚竹属小型散生竹。地下茎有明显的通气道。竿纤细,幼竿褐紫色或黄绿色,老竿棕黄色,略带紫;竿环隆起,高于箨环;竿箨基部连同新竿箨环有一圈灰白色长毛;箨耳不明显但鞘口密被繸毛;箨舌先端截形有淡棕色长纤毛。叶鞘紫色,被柔毛,上部尤密;无叶耳,鞘口繸毛直立。叶片较小,长圆状披针形。笋期5月初。

        产自福建松溪、武夷山、长汀、上杭。为三明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新记录,成片分布于河滩湿地,标本采集于117°13′44.86″E,26°27′29.29″N,海拔约469 m。

        本种在福建常植于河流两岸,以保护河岸;竿做篱笆及蚊帐竿用;笋味尚佳。

      • 通过调查及鉴定,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竹种有7属20种,其中新分布记录种有2种,丰富了保护区竹类资源体系。不仅种类丰富,还有一些当地特有种:将乐茶竿竹、三明苦竹,而且三明苦竹(Pleioblastus sanmingensis)已被列入福建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11]

      • 保护区的竹类植物是以复轴混生型和单轴散生型如刚竹属、苦竹属、箬竹属、矢竹属等中小型竹种占优势,分别占本区竹类植物的65%和30%,而合轴丛生型竹种仅占15%,是福建省混生竹类的相对集中分布区,是重要的资源保护对象,而且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或潜在价值。

      • 竹类植物不仅有笋用价值,还有竹编、造纸等其它用途,如龙栖山毛竹生产的“西山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农对竹种的价值及作用认识不足,对竹资源利用和竹产业的认识不到位,在造林绿化时将许多有价值的竹种当作杂竹处理。经调查保护区内的竹种有22种,但实际上有利用的只有毛竹、台湾桂竹、桂竹、实心竹,其它18种中小径竹当作“杂竹”,处于野生状态未开发利用,并有被毁灭的可能。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生产潜力的研究,在充分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同时合理地且有计划地针对这些竹类资源进行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