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威君, 陈俊华, 蒋川东, 刘一丁, 谢川, 唐艺家, 罗明华, 慕长龙.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不同器官C、N、P、K计量特征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4): 43-48.
doi: 10.12172/202303100001
|
[2] |
浣杰, 李文俊, 何周建, 罗小梅, 姜丽琼, 肖前刚.
基于文献计量的白及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1): 17-23.
doi: 10.12172/202204110001
|
[3] |
舒柳, 李岩林, 黄柳菁.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知识图谱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6): 109-115.
doi: 10.12172/202203050001
|
[4] |
陈琪, 刘俊雁, 吴彦, 何恒果, 廖雨辰, 谢雨, 李诗琦.
基于CiteSpace的景观美学文献计量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3): 115-122.
doi: 10.12172/202109050001
|
[5] |
鲜婷, 董廷发, 邓东周, 潘红丽, 刁元彬, 刘玉平.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九寨沟震后土壤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1): 11-15.
doi: 10.12172/202011080001
|
[6] |
黄昆, 曹秀文, 刘锦乾, 张涛, 王飞, 黄旭东.
白龙江辽东栎不同器官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4): 55-60.
doi: 10.12172/202011270001
|
[7] |
范玮, 张丽, 李惠芳, 杨鹏.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
.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1): 87-9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1.019
|
[8] |
郭悦, 陈文德, 潘元琪.
什邡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4): 58-61,7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12
|
[9] |
刘凯, 李婷.
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指标库的建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3): 115-11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3.027
|
[10] |
苏子友.
川西南山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4): 39-4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08
|
[11] |
肖波, 朱刚.
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研究现状及讨论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2): 43-4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2.008
|
[12] |
何见, 但新球, 刘世好.
西藏自治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3): 122-12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3.026
|
[13] |
杜婵.
多元参与的社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2): 58-6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2.011
|
[14] |
刘屹, 邓竣尹, 谢天资, 黎燕琼, 郑绍伟, 慕长龙.
生态位研究进展及干旱河谷生态位研究重点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5): 16-2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5.004
|
[15] |
朱雪娟, 郑志永.
基于地方文化的生态公园设计——以安岳县南山生态公园为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4): 93-9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4.024
|
[16] |
郭喜生.
福建柏优良种质资源库营建技术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5): 112-113,11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5.025
|
[17] |
孟祥江.
重庆万州马尾松林经营碳汇项目计量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2): 13-1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2.004
|
[18] |
马松莉, 邹成坤, 兰立达, 李德文.
皆伐炼山对华西雨屏区杉木人工林碳库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6): 48-5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6.011
|
[19] |
陈家德.
加拿大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机制及其林业碳计量模型——赴加拿大太平洋林业中心考察报告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102-10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2.024
|
[20] |
张文, 赖长鸿, 张诚, 王丽丽, 刘波.
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碳汇计量耦合性的探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85-9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