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1卷 第4期
2020, 第41卷, 第4期
导出
引用
2020, 41(4): 1-7.
doi: 10.12172/202002120001
摘要:
本文以德昌杉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材料,对38年生30个无性系870个分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进行生长量统计分析,以及从异速生长指数上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量上的差异。30个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28.24 cm、19.18 m和5.18 m,其变异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29、0.19和0.24;胸径-树高、胸径-冠幅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显示德昌杉的在胸径生长量上分配的速率明显高于树高和冠幅,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胸径-冠幅和胸径-树高之间的SMA斜率在不同无性系间,无相同的SMA斜率,除16和28号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外,差异均显著(P<0.05),30个无性系间没有一致的生长量分配速率。无性系间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生长量分配模式进一步体现了环境对各构件生长的生态可塑性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德昌杉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以德昌杉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材料,对38年生30个无性系870个分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进行生长量统计分析,以及从异速生长指数上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量上的差异。30个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28.24 cm、19.18 m和5.18 m,其变异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29、0.19和0.24;胸径-树高、胸径-冠幅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显示德昌杉的在胸径生长量上分配的速率明显高于树高和冠幅,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胸径-冠幅和胸径-树高之间的SMA斜率在不同无性系间,无相同的SMA斜率,除16和28号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外,差异均显著(P<0.05),30个无性系间没有一致的生长量分配速率。无性系间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生长量分配模式进一步体现了环境对各构件生长的生态可塑性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德昌杉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2020, 41(4): 8-12.
doi: 10.12172/202004010002
摘要:
核桃介壳虫在川北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主要危害核桃树主干、枝条,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叶脉。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虫为桑白盾蚧。桑白盾蚧在川北地区1年发生2代,4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若虫期,为该虫的最适防治时间。
核桃介壳虫在川北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主要危害核桃树主干、枝条,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叶脉。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虫为桑白盾蚧。桑白盾蚧在川北地区1年发生2代,4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若虫期,为该虫的最适防治时间。
2020, 41(4): 13-20.
doi: 10.12172/202004070001
摘要:
研究杉木人工林分中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关系,探索适宜杉木伴生的阔叶树种,从生态位角度为杉阔混交林改造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方式对邛崃、洪雅、叙永等地的杉木人工林开展群落学调查,以不同的典型样地为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以树种重要值大于1为标准,从45个伴生树种中筛选出主要伴生阔叶树种18种;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木姜子、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灯台树、亮叶桦、山茶、细齿叶柃等9个树种是杉木最重要的伴生阔叶树种,其B(sw)>0.6且B(L)>0.3,它们具有生态位宽度值和重要值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杉木主要伴生阔叶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杉木与主要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Lih>0.05);杉木与木姜子、亮叶桦、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等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高(Cih>0.4),说明杉木与这些树种在生境需求上有一定相似性,对资源有共享关系;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中,落叶树种较常绿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说明培育杉阔混交林应多选择落叶树种作为伴生树种。
研究杉木人工林分中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关系,探索适宜杉木伴生的阔叶树种,从生态位角度为杉阔混交林改造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方式对邛崃、洪雅、叙永等地的杉木人工林开展群落学调查,以不同的典型样地为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杉木与伴生阔叶树种的种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以树种重要值大于1为标准,从45个伴生树种中筛选出主要伴生阔叶树种18种;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木姜子、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灯台树、亮叶桦、山茶、细齿叶柃等9个树种是杉木最重要的伴生阔叶树种,其B(sw)>0.6且B(L)>0.3,它们具有生态位宽度值和重要值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杉木主要伴生阔叶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杉木与主要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Lih>0.05);杉木与木姜子、亮叶桦、野梧桐、异叶榕、盐肤木、檫木等伴生阔叶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较高(Cih>0.4),说明杉木与这些树种在生境需求上有一定相似性,对资源有共享关系;主要伴生阔叶树种中,落叶树种较常绿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说明培育杉阔混交林应多选择落叶树种作为伴生树种。
2020, 41(4): 21-27.
doi: 10.12172/202002090001
摘要:
以48块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用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辛普森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来量化高山松林分总体及高山松的直径大小多样性,采用相关分析、一般回归分析以及CCA排序分析法分析高山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因子、地形因子、林下植被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优势树种成分较大时,直径大小多样性在林分总体和优势树种上表现一致。(2)研究区内样地内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表现为样地总体>高山松,样地内其他树种对高山松的直径大小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环境因子对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的影响:林分因子>地形因子>林下植被因子,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对高山松直径大小多样性的影响最高,相关系数最高0.756,拟合精度最好,R2最高0.6989,使用CCA排序轴分析时也在第一轴表现最优。
以48块高山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选用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辛普森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来量化高山松林分总体及高山松的直径大小多样性,采用相关分析、一般回归分析以及CCA排序分析法分析高山松天然林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因子、地形因子、林下植被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优势树种成分较大时,直径大小多样性在林分总体和优势树种上表现一致。(2)研究区内样地内林木直径大小多样性表现为样地总体>高山松,样地内其他树种对高山松的直径大小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环境因子对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的影响:林分因子>地形因子>林下植被因子,林分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对高山松直径大小多样性的影响最高,相关系数最高0.756,拟合精度最好,R2最高0.6989,使用CCA排序轴分析时也在第一轴表现最优。
2020, 41(4): 28-37.
doi: 10.12172/202003240003
摘要:
嘉陵江中上游林地资源丰富,研究林地资源结构、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对嘉陵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年、201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数据,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DEM数据栅格表面分析、重分类处理与空间叠加进行林地资源空间演变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研究。嘉陵江中上游林地资源面积以318.43 hm2·a−1的速度显著增加,林地资源类型中有林地平均增加速率最快,正向增加明显的有林地、宜林地和苗圃地与疏林地、未成林地和无林地速率大小不一;林地资源结构呈现出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和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为主,经济林中的橙为辅的特征;林地资源主要集中在缓坡坡度、低海拔丘陵和下坡坡位上,无坡向分布区域极少;林地资源转移速率在下坡坡位、低海拔丘陵和西南、东南坡向正、负转移速率最快和最大;各林地类型分布指数在不同地形上差异较大,总体以斜坡、下坡位为绝对优势位,平坡、无坡向为相对劣势位;偏相关分析表明,坡度、海拔、坡向、坡位与林地资源总量分别为负相关、正相关、正负交替、负相关的关系,但与有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正相关关系较明显。基于林地资源总量、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空间关系,可较好地了解嘉陵江中上游林地资源分布情况,为后期生态修复、生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嘉陵江中上游林地资源丰富,研究林地资源结构、分布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对嘉陵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8年、201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数据,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DEM数据栅格表面分析、重分类处理与空间叠加进行林地资源空间演变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研究。嘉陵江中上游林地资源面积以318.43 hm2·a−1的速度显著增加,林地资源类型中有林地平均增加速率最快,正向增加明显的有林地、宜林地和苗圃地与疏林地、未成林地和无林地速率大小不一;林地资源结构呈现出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的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和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为主,经济林中的橙为辅的特征;林地资源主要集中在缓坡坡度、低海拔丘陵和下坡坡位上,无坡向分布区域极少;林地资源转移速率在下坡坡位、低海拔丘陵和西南、东南坡向正、负转移速率最快和最大;各林地类型分布指数在不同地形上差异较大,总体以斜坡、下坡位为绝对优势位,平坡、无坡向为相对劣势位;偏相关分析表明,坡度、海拔、坡向、坡位与林地资源总量分别为负相关、正相关、正负交替、负相关的关系,但与有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正相关关系较明显。基于林地资源总量、结构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空间关系,可较好地了解嘉陵江中上游林地资源分布情况,为后期生态修复、生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2020, 41(4): 38-43.
doi: 10.12172/202003160002
摘要:
稀果杜鹃是贵州梵净山山顶杜鹃灌丛群丛特色物种之一,是构成梵净山杜鹃长廊景点的关键物种。采用常规群落生态学调查,对梵净山稀果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15科25属27种,灌木层中稀果杜鹃重要值最高;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灌木层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分布随机性大,草本层物种较少,分布较均匀;群落垂直结构简单,高度集中在3~3.5 m,群落垂直结构稳定。
稀果杜鹃是贵州梵净山山顶杜鹃灌丛群丛特色物种之一,是构成梵净山杜鹃长廊景点的关键物种。采用常规群落生态学调查,对梵净山稀果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15科25属27种,灌木层中稀果杜鹃重要值最高;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灌木层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分布随机性大,草本层物种较少,分布较均匀;群落垂直结构简单,高度集中在3~3.5 m,群落垂直结构稳定。
2020, 41(4): 44-50.
doi: 10.12172/202003090004
摘要: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开展植被恢复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程海流域干热河谷区森林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水平,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并从营造防护林、特殊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植物种类选择情况,最后总结了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及植物种类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开展植被恢复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程海流域干热河谷区森林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水平,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并从营造防护林、特殊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植物种类选择情况,最后总结了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及植物种类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0, 41(4): 51-57.
doi: 10.12172/202003160004
摘要:
研究桤木属种间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是选配桤木属种间杂交亲本的主要遗传参数。选用2份桤木、4份台湾桤木和3份欧洲桤木作为亲本,按照不完全随机交配设计(NCⅡ)配置18份(3×6)杂交组合,估算9个种实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等遗传参数和竞争优势。结果显示桤木属种间杂交组合种实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各种实性状均主要表现为基因加性效应遗传,种子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表现为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种实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FWH>FWH>FL>WTS>SL>SW>CL>SSF>SA。亲本间的GCA和杂交组合间的SCA均存在较大的差异,GCA和SCA之间没有相关性。在供试的18份杂交组合材料中,ACjt04、ACjg00和AFhlt01、AGtc02在种实性状上的GCA和SCA值均较高,是优良的亲本材料。18个杂交组合的9个种实性状的竞争优势与GCA和SCA均具有正相关性,与SCA的相关性高于GCA。综合分析,桤木属种间杂交种的竞争优势与GCA和SCA具有紧密的遗传相关,对高GCA亲本和优势SCA杂交组合的选择,是组配强优势桤木属种间杂交育种的关键。
研究桤木属种间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是选配桤木属种间杂交亲本的主要遗传参数。选用2份桤木、4份台湾桤木和3份欧洲桤木作为亲本,按照不完全随机交配设计(NCⅡ)配置18份(3×6)杂交组合,估算9个种实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等遗传参数和竞争优势。结果显示桤木属种间杂交组合种实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各种实性状均主要表现为基因加性效应遗传,种子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表现为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种实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FWH>FWH>FL>WTS>SL>SW>CL>SSF>SA。亲本间的GCA和杂交组合间的SCA均存在较大的差异,GCA和SCA之间没有相关性。在供试的18份杂交组合材料中,ACjt04、ACjg00和AFhlt01、AGtc02在种实性状上的GCA和SCA值均较高,是优良的亲本材料。18个杂交组合的9个种实性状的竞争优势与GCA和SCA均具有正相关性,与SCA的相关性高于GCA。综合分析,桤木属种间杂交种的竞争优势与GCA和SCA具有紧密的遗传相关,对高GCA亲本和优势SCA杂交组合的选择,是组配强优势桤木属种间杂交育种的关键。
2020, 41(4): 58-63.
doi: 10.12172/202004260003
摘要:
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大马士革III玫瑰(Rosa damascene tyigintipetala)蕾期、初开期、盛开期和盛开末期4个开花时期中6种主要花青素(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素、锦葵色素、矮牵牛色素)同时进行测定。采用V(无水乙醇)∶V(水)∶V(盐酸)=2∶1∶1溶液超声提取样品中花青苷30 min,并于沸水浴中水解1 h。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1%甲酸水溶液和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530 nm,柱温35 ℃。结果表明:大马士革III玫瑰4个开花时期中均检出了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类花青素不同开花时期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类花青素含量均随开花过程和花瓣褪色而降低;矢车菊色素含量在不同开花时期均占绝对优势。同时,本研究建立的大马士III玫瑰花青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且重现性好,可作为大马士革Ⅲ玫瑰及其他植物源性材料中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素、锦葵色素、矮牵牛色素等六种花青素的有效测定方法。
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大马士革III玫瑰(Rosa damascene tyigintipetala)蕾期、初开期、盛开期和盛开末期4个开花时期中6种主要花青素(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素、锦葵色素、矮牵牛色素)同时进行测定。采用V(无水乙醇)∶V(水)∶V(盐酸)=2∶1∶1溶液超声提取样品中花青苷30 min,并于沸水浴中水解1 h。测定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1%甲酸水溶液和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530 nm,柱温35 ℃。结果表明:大马士革III玫瑰4个开花时期中均检出了矢车菊色素和天竺葵色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类花青素不同开花时期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类花青素含量均随开花过程和花瓣褪色而降低;矢车菊色素含量在不同开花时期均占绝对优势。同时,本研究建立的大马士III玫瑰花青素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且重现性好,可作为大马士革Ⅲ玫瑰及其他植物源性材料中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素、锦葵色素、矮牵牛色素等六种花青素的有效测定方法。
2020, 41(4): 64-68.
doi: 10.12172/202004130001
摘要:
为筛选优质果桑品种,探讨不同桑品种桑椹花青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差异,用阆中蚕种场筛选的阆场1号,阆场2号,阆场3号,阆场4号,阆场5号,阆场6号,阆场7号作实验材料,采用植物源性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溶性糖通用分析法,对不同桑品种桑椹花青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检测表明:花青素和可溶性糖最高的桑品种为阆场4号,花青素为1.024 mg·g−1,可溶性糖达16.348 mg·g−1,是适宜推广的最好果桑品种。
为筛选优质果桑品种,探讨不同桑品种桑椹花青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差异,用阆中蚕种场筛选的阆场1号,阆场2号,阆场3号,阆场4号,阆场5号,阆场6号,阆场7号作实验材料,采用植物源性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溶性糖通用分析法,对不同桑品种桑椹花青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检测表明:花青素和可溶性糖最高的桑品种为阆场4号,花青素为1.024 mg·g−1,可溶性糖达16.348 mg·g−1,是适宜推广的最好果桑品种。
2020, 41(4): 69-77.
doi: 10.12172/202003130002
摘要:
为合理保护和开发九寨沟县具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采用野外样线调查和咨询访谈的方法,总结了九寨沟县野生木本森林食品资源的种类和特征。结果表明:在九寨沟县境内的野生木本森林食品植物主要包括森林蔬菜类、森林水果类、森林饮品类、木本蜜源植物类、干果类、木本油料类和其他加工食品类7个类型,发现玫红省沽油、青荚叶、盘叶忍冬、华中五味子和藏刺榛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野生食品资源,可为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为合理保护和开发九寨沟县具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采用野外样线调查和咨询访谈的方法,总结了九寨沟县野生木本森林食品资源的种类和特征。结果表明:在九寨沟县境内的野生木本森林食品植物主要包括森林蔬菜类、森林水果类、森林饮品类、木本蜜源植物类、干果类、木本油料类和其他加工食品类7个类型,发现玫红省沽油、青荚叶、盘叶忍冬、华中五味子和藏刺榛等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野生食品资源,可为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0, 41(4): 78-82.
doi: 10.12172/202004070002
摘要:
对油樟矮化试验林的产叶量及其内含物和土壤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矮化强度的栽培措施能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的产叶量(P<0.05),但不会显著影响叶含油率和桉叶油醇含量;油樟矮化栽培时,树干高度应保留在5~8 m,林分密度保留在1290~1425株·hm−2,其单位面积产叶量均在较高水平;油樟矮化栽培能显著影响土壤中的速效钾、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油樟矮化栽培时,应适时适量补充钾肥,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
对油樟矮化试验林的产叶量及其内含物和土壤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矮化强度的栽培措施能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的产叶量(P<0.05),但不会显著影响叶含油率和桉叶油醇含量;油樟矮化栽培时,树干高度应保留在5~8 m,林分密度保留在1290~1425株·hm−2,其单位面积产叶量均在较高水平;油樟矮化栽培能显著影响土壤中的速效钾、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在油樟矮化栽培时,应适时适量补充钾肥,以保证土壤养分平衡。
2020, 41(4): 83-88.
doi: 10.12172/202003190001
摘要:
2019年7月—9月,在南江县开展了岩松鼠危害人工核桃林的防治药物研究。饵料选择试验结果显示:苹果为区域内岩松鼠最喜食饵料。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1.5/10000的溴敌隆配方为适口性好,防治效果明显的防治药物。
2019年7月—9月,在南江县开展了岩松鼠危害人工核桃林的防治药物研究。饵料选择试验结果显示:苹果为区域内岩松鼠最喜食饵料。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1.5/10000的溴敌隆配方为适口性好,防治效果明显的防治药物。
2020, 41(4): 89-93.
doi: 10.12172/202004140002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基质和育苗条件下对梭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梭梭为材料,比较了3种不同基质配置和两种育苗条件对梭梭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育苗和露天育苗条件下,最佳播种育苗基质均为园土∶河沙∶腐熟羊粪=1∶1∶1;同种基质下,小拱棚育苗方式均比露天育苗方式下苗木生长好。播种时,采用小拱棚营养袋育苗方式、播种基质以园土∶河沙∶腐熟羊粪=1∶1∶1的苗木生长量最好。苗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一级侧根长、苗木重量分别达39.28 cm、0.19 cm、11.83 cm、7.45 cm、6.87 g。
为了研究不同基质和育苗条件下对梭梭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梭梭为材料,比较了3种不同基质配置和两种育苗条件对梭梭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育苗和露天育苗条件下,最佳播种育苗基质均为园土∶河沙∶腐熟羊粪=1∶1∶1;同种基质下,小拱棚育苗方式均比露天育苗方式下苗木生长好。播种时,采用小拱棚营养袋育苗方式、播种基质以园土∶河沙∶腐熟羊粪=1∶1∶1的苗木生长量最好。苗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主根长、一级侧根长、苗木重量分别达39.28 cm、0.19 cm、11.83 cm、7.45 cm、6.87 g。
2020, 41(4): 94-98.
doi: 10.12172/202004100002
摘要:
为探索蓝莓高接换种技术,试验以6年生的夏普蓝莓作砧木,奥尼尔、灿烂、顶峰等3个蓝莓品种的枝条为接穗,研究嫁接季节、嫁接天气、接穗来源部位对高位嫁接的成活率和接穗抽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2个季节嫁接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接穗新抽梢生长量春、夏、秋3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秋季最差,夏季(6月)嫁接并加以保湿、遮阴,可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利用早、中熟品种的修剪枝进行嫁接不影响蓝莓当年产果量,且新梢能明显加快嫁接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不同天气嫁接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晴天嫁接最好,接穗新抽梢生长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接穗来源部位嫁接的成活率和接穗新抽梢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部接穗最好。因此,选取枝条中部接穗在夏季(6月下旬)晴天嫁接为蓝莓最佳的高接换种方法。
为探索蓝莓高接换种技术,试验以6年生的夏普蓝莓作砧木,奥尼尔、灿烂、顶峰等3个蓝莓品种的枝条为接穗,研究嫁接季节、嫁接天气、接穗来源部位对高位嫁接的成活率和接穗抽梢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2个季节嫁接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接穗新抽梢生长量春、夏、秋3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秋季最差,夏季(6月)嫁接并加以保湿、遮阴,可有效提高嫁接成活率,利用早、中熟品种的修剪枝进行嫁接不影响蓝莓当年产果量,且新梢能明显加快嫁接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不同天气嫁接的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晴天嫁接最好,接穗新抽梢生长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接穗来源部位嫁接的成活率和接穗新抽梢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部接穗最好。因此,选取枝条中部接穗在夏季(6月下旬)晴天嫁接为蓝莓最佳的高接换种方法。
2020, 41(4): 99-105.
doi: 10.12172/202005180001
摘要: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一、二年生桢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叶干质量、枝干干质量、根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配比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4∶6∶2∶1∶4,表现均衡,综合评定结果最好,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5.18 mm,苗高增加50.23 cm;其次是基质配比为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6∶6∶1∶3∶2,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4.06 mm,苗高增加45.99 cm。不同基质成分中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为泥炭土>农林废弃物>腐殖土>油樟叶>椰糠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一、二年生桢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叶干质量、枝干干质量、根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配比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4∶6∶2∶1∶4,表现均衡,综合评定结果最好,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5.18 mm,苗高增加50.23 cm;其次是基质配比为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6∶6∶1∶3∶2,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4.06 mm,苗高增加45.99 cm。不同基质成分中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为泥炭土>农林废弃物>腐殖土>油樟叶>椰糠
2020, 41(4): 106-109.
doi: 10.12172/202001060003
摘要: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在我国广泛分布。为探究其资源利用新方法,本实验对紫茎泽兰根、茎、叶粉末作为培养基的添加物,通过检测微生物在培养基内繁殖数量和速度的变化,探索紫茎泽兰粉末是否能够促进培养基内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茎、叶干粉对培养基内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粉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枯草芽孢杆菌在LB液体培养基内的繁殖速度。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在我国广泛分布。为探究其资源利用新方法,本实验对紫茎泽兰根、茎、叶粉末作为培养基的添加物,通过检测微生物在培养基内繁殖数量和速度的变化,探索紫茎泽兰粉末是否能够促进培养基内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茎、叶干粉对培养基内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粉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枯草芽孢杆菌在LB液体培养基内的繁殖速度。
2020, 41(4): 110-116.
doi: 10.12172/202005060001
摘要: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共有95科223属290种。科属构成丰富多样,科的构成上寡种科最多,有44科136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6.3%,占总种数的46.9%;属的构成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有178属,占总属数的79.8%,占总种数的61.4%。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略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3.1%。解毒和清热是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分别占总种数的44.5%和42.1%。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和根与根茎入药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3.6%和22.3%。综上所述,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长类型、功效、药用部位等类型多样,但缺乏规范的保护和利用计划,建议制定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该区域内中药材资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共有95科223属290种。科属构成丰富多样,科的构成上寡种科最多,有44科136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6.3%,占总种数的46.9%;属的构成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有178属,占总属数的79.8%,占总种数的61.4%。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略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3.1%。解毒和清热是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分别占总种数的44.5%和42.1%。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和根与根茎入药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3.6%和22.3%。综上所述,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长类型、功效、药用部位等类型多样,但缺乏规范的保护和利用计划,建议制定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该区域内中药材资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2020, 41(4): 117-120.
doi: 10.12172/202004100001
摘要:
昆虫多样性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地区不同恢复程度下自然环境健康状况,对葫芦岛地区3个重金属污染区域的30个样方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共获得166头昆虫,隶属于9目21科,在3个样地中均有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虫分布。应用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性指数J对保护区内昆虫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被恢复越好的地区,其昆虫类群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越高。
昆虫多样性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地区不同恢复程度下自然环境健康状况,对葫芦岛地区3个重金属污染区域的30个样方进行了昆虫多样性调查,共获得166头昆虫,隶属于9目21科,在3个样地中均有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虫分布。应用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均匀性指数J对保护区内昆虫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被恢复越好的地区,其昆虫类群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越高。
2020, 41(4): 121-128.
doi: 10.12172/202003030001
摘要: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较多;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发现的26种物种主要分布于海拔3 5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海拔2 000~2 500 m达到最高峰;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较多,以道路影响最大,其次为放牧。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也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较多;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发现的26种物种主要分布于海拔3 5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海拔2 000~2 500 m达到最高峰;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较多,以道路影响最大,其次为放牧。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也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2020, 41(4): 129-136.
doi: 10.12172/202004030001
摘要:
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进行监测研究,共在49个相机位点上完成7457个相机日的调查工作量,共捕获野生兽类照片和视频7339份,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照片和视频7231份,独立有效记录1190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1科18种,其余未能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为啮齿目中的鼠科、松鼠科和鼬科动物。18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最多,为4科7种;其次为偶蹄目和啮齿目,分别有4科6种与2科3种。从独立有效记录来看,偶蹄目是拍摄记录次数最多的类群,占独立有效记录总数的67.14%;其次为灵长目(17.14%)和食肉目(10.09%)。被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1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物种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6.91),其次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27),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RAI=1.77),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AI=0.98)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RAI=0.80)。本次调查获得了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以及部分兽类物种的分布信息,为后续持续监测工作以进一步更新、修订和完善保护区物种名录积累基础数据。
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进行监测研究,共在49个相机位点上完成7457个相机日的调查工作量,共捕获野生兽类照片和视频7339份,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照片和视频7231份,独立有效记录1190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1科18种,其余未能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为啮齿目中的鼠科、松鼠科和鼬科动物。18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最多,为4科7种;其次为偶蹄目和啮齿目,分别有4科6种与2科3种。从独立有效记录来看,偶蹄目是拍摄记录次数最多的类群,占独立有效记录总数的67.14%;其次为灵长目(17.14%)和食肉目(10.09%)。被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1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物种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6.91),其次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27),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RAI=1.77),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AI=0.98)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RAI=0.80)。本次调查获得了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以及部分兽类物种的分布信息,为后续持续监测工作以进一步更新、修订和完善保护区物种名录积累基础数据。
2020, 41(4): 137-141.
doi: 10.12172/201812260001
摘要: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并根据《四川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11个群系纲和25个群系。其中,1400~2000 m海拔段主要分布有14个群落类型,2000~25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2500~30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3000~3500 m分布有9个分布类型,3500~4000 m有4个群落类型分布,4000~4800 m有2个群落类型。通过重要值统计不同海拔段各个群落类型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建议通过建立有效保护体系、加强宣教、监测管护和科学研究达到对保护区植物植被资源的保护。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并根据《四川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11个群系纲和25个群系。其中,1400~2000 m海拔段主要分布有14个群落类型,2000~25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2500~30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3000~3500 m分布有9个分布类型,3500~4000 m有4个群落类型分布,4000~4800 m有2个群落类型。通过重要值统计不同海拔段各个群落类型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建议通过建立有效保护体系、加强宣教、监测管护和科学研究达到对保护区植物植被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