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41卷 第2期

2020, 第41卷, 第2期 目录

导出 引用
研究报告
高寒沙地不同龄级高山柳光合特性及叶性状研究
邓东周, 刘成, 贺丽, 鄢武先, 陈德朝, 李佳泳
2020, 41(2): 1-7. doi: 10.12172/201908080001
摘要:
高山柳(Salix cupularis)是川西北地区用于防风固沙的主要植物。使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了若尔盖县苗圃地1年生、2年生、8年生高山柳及从该苗圃地移栽至若尔盖流动沙地上生长的11年生高山柳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各个龄级叶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高山柳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日均值大小表现为苗圃2年生>野外11年生>苗圃1年生>苗圃8年生;GsTr的日变化趋势一致,苗圃2年生高山柳日均值最高;叶片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曲线均为早晨较低,苗圃2年生日均值低于1年生和野外11年生高山柳,与苗圃8年生高山柳差异不明显;野外11年生高山柳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显著高于其余3个龄级高山柳。苗圃2年生高山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明显高于其余各龄级高山柳;1年生高山柳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相对最低;野外11年生高山柳LCP、光饱和点(LSP)值明显高于苗圃各个龄级的高山柳。野外11年生高山柳叶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苗圃各龄级;苗圃1年生和野外11年生高山柳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均显著低于2年生和8年生高山柳。
研究报告
大花序桉优树家系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
陈小中, 张临萍, 陈炙, 刘欢欢, 黄振, 李佳蔓, 杨汉波
2020, 41(2): 8-14. doi: 10.12172/201912120001
摘要: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研究报告
川中丘陵区山桐子人工林生长和结实特性研究
杜阳平, 严贤春, 罗建勋, 刘芙蓉, 王海峰
2020, 41(2): 15-21. doi: 10.12172/201912080001
摘要:
山桐子是四川优良乡土木本油料树种,开展实生人工林生长和果实性状研究,为下一步开展人工林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川中丘陵区5年生实生人工林生长和果实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间产量变幅为2.59~26.75 kg,果实百粒重变幅为20.13~63.92 g,初选25个单株生长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生长性状和果实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序重与果柄粗度有显著正相关;树高、胸径和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枝盘轮数和总的枝条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果序长、果序重和每串果序果实净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山桐子人工林单株间生长和结实性状差异显著,选择潜力大。
生态建设
南充市4所高校校园木本植物多样性分析
肖雅军, 唐俊峰, 赵旭喆, 严贤春
2020, 41(2): 22-28. doi: 10.12172/201912190002
摘要:
高校校园是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关于校园植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配置和规划设计等方面,而对校园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等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研究南充市高校校园中木本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景观结构特征,分别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群落优势种及其重要值、植物观赏特性和季相结构。结果表明,各校区共有木本植物236种,分别隶属于69科、144属;单个校区物种丰富,Shannon-Wiener 指数在 3.128~3.737之间,Simpson 指数在0.885~0.961之间,Pielou指数在0.702~0.842之间。但校园间木本群落相似性较高,群落间Sørensen指数在0.466~0.654之间。此外,我们发现南充市高校植物观赏特性和季相结构相似,主要优势种相对单一,并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少。这些信息对合理配置校园园林植物群落和优化校园环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今后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生态建设
一种生态足迹的地理可视化方法——以湖北省为例
张健航, 周荣琪, 赵雨馨
2020, 41(2): 29-34. doi: 10.12172/201912100002
摘要:
生态足迹作为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可以定量地分析研究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现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少有生态足迹地理空间分布的研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丰富的遥感产品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可能性。在GIS的支持下,基于人口密度分布数据、夜光影像与MODIS产品,提出一种在公里格网尺度研究生态足迹的方法,并提出“产出型”生态足迹与“消费型”生态足迹两种在公里格网尺度描述生态足迹空间分布的新方法。在估算了2010年湖北省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生态足迹的空间格局。
生态建设
嘉陵江中游阆中段冬季水鸟多样性
杨琬婧, 胡杰, 陈红, 魏永, 李艳红
2020, 41(2): 35-41. doi: 10.12172/202001190001
摘要:
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 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中游阆中段冬季水鸟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30种水鸟,隶属7目9科。调查中发现四川省重点保护物种有小䴙䴘、黑颈䴙䴘、凤头䴙䴘,普通鸬鹚和黑水鸡5种。嘉陵江阆中段冬季水鸟的优势种为斑嘴鸭和骨顶鸡2种,共占观察水鸟总数的40.95%。研究显示人为干扰程度高的样线鸟类多样性较低,表明人为干扰是导致该区域鸟类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生态建设
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资源现状及保护
庞德洪, 赵定, 吴勇, 蒋泽银, 谢大军, 林强
2020, 41(2): 42-46. doi: 10.12172/201912290001
摘要:
通过文献查询、访问、样线及样方调查法,调查了雪宝顶保护区内连香树的分布、种群结构、更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连香树894株,分布于海拔1 600~2 400 m范围内,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的木梳坝与杜平坝,分别为174株与397株,占总数的19.46%与44.41%;胸径在5~45 cm之间的有618株,占总数的69.13%;连香树主要分布于东、东北、北、西及西北坡向,占总数的72.97%。
林业产业
康定木兰在成都夏季高温期的光合特性研究
闫敬林, 刘光立
2020, 41(2): 47-52. doi: 10.12172/201911270002
摘要:
为了探究引种康定木兰在成都夏季高温期的适应性,在成都平原夏季自然高温条件下测量4种木兰苗的光合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4种木兰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为双峰型,都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康定木兰嫁接苗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大。4种苗木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也为双峰型,康定木兰嫁接苗的日均蒸腾速率最大。(2)4种苗木的气孔导度在午间高温期明显下降,午间高温期后康定木兰实生苗气孔导度上升的幅度最大。午间高温期气孔关闭限制了光合速率,而傍晚则是光照强度的下降使得光合速率下降。(3)木兰苗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4)4种苗木叶绿素含量大小为:康定木兰嫁接苗>白玉兰>实生苗>紫玉兰。高温胁迫下4种木兰苗光合速率均受到抑制,康定木兰嫁接苗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其适应性更好,而康定木兰实生苗适应性较差。
林业产业
四川牡丹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武华卫, 钟金, 贾晨, 罗建勋
2020, 41(2): 53-57. doi: 10.12172/201911210001
摘要:
对四川牡丹资源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资源分布特点及资源存量,结果表明:四川牡丹分布在邛崃山脉及大雪山山脉的大渡河流域、岷江上游,主要生长在东北坡,西南坡,偶见于北坡和东坡,常集中成片分布或零星散生,海拔1 946 m~2 988 m,最适海拔为2 200 m~2 600 m。喜生于野海椒、金花小檗、金缕梅等多刺灌丛中,少见于林下。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弱酸性,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母岩为花岗岩,在郁闭度小,土壤湿度大的地段天然更新能力强。
林业产业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王戈, 唐源盛, 喻晓钢, 刘志武, 郑雄, 付康红, 沈德力, 辜云杰
2020, 41(2): 58-63. doi: 10.12172/201912190001
摘要: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地之一,山体高大,垂直生境变化明显,海拔从700 m攀升到至5 000 m,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95科201属239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大科(21种以上)较多,占总科数的26.32%,中等科(6~10种)相对较少,占总科数的10.53%;大属(21种以上)优势明显,占总属数的46.7%。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145种,占总种数的60.67%。研究表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林业产业
人行天桥高架桥三角梅绿化技术初探
陈自亮
2020, 41(2): 64-68. doi: 10.12172/201904230001
摘要:
本研究对华南地区多个城市天桥高架桥三角梅立体绿化现状进行调查,从基质、盆器、三角梅品种、钢架构设计、浇排灌设备以及三角梅花期调控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到最佳的绿化技术环节,并对未来国内南方城市的天桥高架桥立体绿化提出建议。
研究简报
长林油茶品种在遂昌县引种试验研究
范祥祯, 钟子龙, 叶陈育, 徐志恒, 周智峰
2020, 41(2): 69-73. doi: 10.12172/20192110001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遂昌县种植的无性系长林油茶品种,以长林3号、4号等7个油茶新品种为试材,对种植7年后的树高、冠幅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号、23号、40号、166号平均树高210 cm以上,4号、23号、40号、53号、166号平均冠幅达到215 cm,长林3号、4号、23号、40号、53号、55号2018年单株平均产量均达到4 kg以上,比对照增加81.61%~291.03%,长林3号、4号、23号、40号、53号、55号2019年单株平均产量达到3 kg以上,比对照增加30.34%~194.87%,干出籽率长林3号等7个品种均比普通种高2.06%~18.87%;干出仁率23号、55号、166号比普通种高1.73%~5.63%,含油率23号为52.95%比普通种增加9.65%。综合各个品种的各项指标,4号、23号、40号、55号品种表现优良,可作为主栽品种在遂昌县推广。
研究简报
贵州杜鹃花科植物黔中杜鹃的补充描述
冯邦贤, 杨冰, 李鹤, 袁丛军, 龙海燕, 戴晓勇
2020, 41(2): 74-77. doi: 10.12172/201911260002
摘要:
该文对黔中杜鹃花部形态和叶形大小进行了补充描述。花常5朵簇生枝顶,花萼退化至一波状凸缘,无毛,花冠漏斗形,5深裂,花冠管筒状,长约1.2 cm,向基部渐狭;雄蕊10,细长,伸出花冠约2倍长,花丝无毛。该种与长蕊杜鹃相近,因叶背中脉有硬刚毛而易于区分。该研究结果为该种进一步分类修订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简报
乐至县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徐峥静茹, 李德鹏, 陈吉军, 杨雪, 白斌
2020, 41(2): 78-82. doi: 10.12172/201911270003
摘要:
以乐至县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依托,阐释了乐至县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针对当前森林资源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管护、实施林业综合开发,强化森林防护能力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等科学管理的对策措施,旨在为乐至县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简报
胶囊种子对披碱草根系活力及土壤湿度的影响
陈永兰, 谢程, 杨瑶君, 于嘉欣, 付春
2020, 41(2): 83-89. doi: 10.12172/201912260006
摘要:
土壤肥力既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随着精准农业的提出和发展,土壤肥力与植物根系活力的关系研究,已成为现代土壤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试验旨在探究含有披碱草种子和高吸水性竹纤维微生物菌肥的胶囊种子在不同土壤质地结构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甲烯蓝法测定披碱草在胶囊种子的作用机制下其根系活力的动态变化,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胶囊种子对三种土壤的含水量和披碱草的根系活力影响效果各不相同。胶囊种子在沙土和黄土中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在初始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同水平,在第八天时土壤含水量达到最高,在之后的测定中,有胶囊种子的土壤含水量也一直显著高于空白组,而壤土条件下胶囊种子对土壤湿度的控制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在3种土壤中经胶囊处理的披碱草种子根系活力都相对被提高。表明胶囊种子对土壤湿度的控制和植物根系活力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研究简报
海坛岛6座山体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分析
白珮珮, 魏凯, 何雅琴, 史晓洁, 邓传远
2020, 41(2): 90-94. doi: 10.12172/201912020002
摘要:
为了摸清海坛岛主要植物资源,了解海坛岛植物物种组成特点,采用样线法,于2018年5—9月对海坛岛6座山体进行了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共有维管束植物87科221属267种,其中乔木35种,灌木41种,草本169种,藤本22种;外来入侵植物32种。其中优势科(大于10种植物)有菊科、禾本科、豆科,以区域单种科、单种属占优势。生长型以草本占优势;叶特征上以单叶、小叶型、叶被毛、非全缘叶占优势;花寿命长;在果实类型上以蒴果、瘦果、核果、浆果占优势。海坛岛植物环境条件恶劣,能够在海岛生存植物种类受到一定限制;植物生活型、叶特征等性状都说明了植物对海岛恶劣环境的适应,植物入侵需要引起人们重视。
竹象研究专栏
长足大竹象染色体核型分析
汪振宇, 卫纪, 廖鸿, 杨瑶君, 龙文聪
2020, 41(2): 95-99. doi: 10.12172/201912210003
摘要:
以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雄性成虫精巢为实验材料,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观察了长足大竹象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等,并对其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染色体数目2n=22,其中常染色体10对,性染色体1对,均为中部/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NF=22;性别决定机制为Xyp型,核型公式为2n=22=16m+4sm+Xyp;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大于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百分比为0.1,故长足大竹象的染色体核型为2C型,未观察到次级缢痕及随体的特征。
竹象研究专栏
长足大竹象呼吸系统的超微结构研究
邓福相, 郭庆, 龙文聪, 杨海波, 杨瑶君
2020, 41(2): 100-107. doi: 10.12172/201912240002
摘要:
应用形态解剖、体视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长足大竹象幼虫、蛹、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呼吸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特点,以期为研究长足大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系统分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幼虫、蛹及成虫具有发达、完整、严密的四级气管系统,并且气管内壁富有弹力并有抵抗压力能力的螺旋丝形成网状结构,成虫具有气囊和明显的气门结构;幼虫和蛹无气囊和气门,但在幼虫体表发现疑似气管口的结构;成虫体表共9对气门,胸部2对,腹部7对,仅中胸1对气门为外闭式,其余气门均为内闭式气门,气门从胸部到腹部显著变小;三个时期虫态的呼吸系统结构的差异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本研究对深入分析长足大竹象的呼吸行为以及呼吸结构与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了长足大竹象形态学的内容,为象甲科昆虫系统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竹象研究专栏
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挥发物动态变化研究
刘丽萍, 杨瑶君, 龙文聪, 廖鸿, 付春
2020, 41(2): 108-117. doi: 10.12172/201912260003
摘要:
体表挥发物是昆虫个体间交流重要的信息素,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为我国南方丛生竹的主要害虫,本文旨在研究其体表挥发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采样法、应用GC-MS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体表挥发物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测得28种化合物,其中雄虫23种,雌虫也含有23种。同时采用GC-MS分析长足大竹象体表挥发物的日变化及旬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雌虫主要挥发物中顺-9-二十三烯(9-Tricosene, (Z)-)、二十一烷(Heneicosane)这两种物质在整个8月都存在,其中二十一烷(Heneicosane)的相对含量从上旬到下旬都呈现下降趋势,且日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雄虫体表挥发物十九烷(Nonadecane)在整个8月都存在,从上旬到中旬相对含量增加,下旬相对含量减少。结合长足大竹象的生活习性,推测顺-9-二十三烯、二十一烷、十九烷在长足大竹象个体信息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为长足大竹象信息素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竹象研究专栏
长足大竹象成虫各段肠道纤维素酶活性比较
汤小娟, 杨瑶君, 罗朝兵, 龙文聪, 付春
2020, 41(2): 118-125. doi: 10.12172/201912260004
摘要:
为比较和客观评价昆虫肠道各段内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pH及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定长足大竹象成虫肠道3段(前、中、后)内3类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肠道内有完整酶系,长足大竹象成虫前肠中CX酶的适应温度以及pH的范围较广,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最适温度(T)在50~70 ℃,最适pH为6~8,在高温和强碱条件下均为检测出酶活性,且前肠中的C1酶较其他两段存在最大的酶活性,为0.0349 μmol·min−1·mg−1(pH值=3,T=40 ℃)。长足大竹象成虫中肠中C1酶的适应范围远大于其余两种,最适温度为30~70 ℃,最适pH值为5~8,在强酸、强碱情况下均未检测出酶活性。长足大竹象成虫后肠中的3中酶的最适温度区间都为30~50 ℃,最适pH值区间为5~8,较前、中肠两段的最适温度、pH值区间较窄。
竹象研究专栏
长足大竹象幼虫肠道纤维素酶活性研究
何慧, 叶垚君, 杨瑶君, 付春
2020, 41(2): 126-132. doi: 10.12172/202003090005
摘要:
将长足大竹象幼虫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研究长足大竹象幼虫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的交互作用下不同段肠道中的不同纤维素酶的活性,为了探索其肠道中酶活的最佳pH值和最佳温度。结果表明:后段肠道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外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酶活性的最适温区为50 ℃−60 ℃(0.03±0.005 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5~6(0.02±0.005 μmol·min−1·mg−1);内切-β-1,4-葡聚糖苷酶的最适温区为50~60 ℃(0.023±0.05 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4~7(0.025±0.005 μmol·min−1·mg−1);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区为40~60 ℃(0.02±0.05 μmol·min−1·mg−1),最适pH值为4~7(0.02±0.05 μmol·min−1·mg−1)。温度和pH值对昆虫肠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显著。
病虫害防治
攀枝花市园林植物蚧壳虫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谢翠苹, 张海燕, 马书云, 李棠, 梁丽, 李娟
2020, 41(2): 140-143. doi: 10.12172/201911260001
摘要:
为了查明蚧壳虫对攀枝花市园林植物的危害情况,了解蚧壳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采取定期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攀枝花市建成区蚧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建成区园林植物主要蚧壳虫有16种,其中扶桑绵粉蚧、苏铁白轮盾蚧、吹绵蚧、长尾粉蚧、日本龟蜡蚧等危害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