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40卷 第5期

2019, 第40卷, 第5期

导出 引用
研究报告
王朗自然保护区发现珍稀兽类四川田鼠
刘少英, 赵联军, 王新, 廖锐
2019, 40(5): 1-4,1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1
摘要:
四川田鼠(Volemys millicens)是一种罕见的田鼠亚科啮齿类。该种1911年被Thomas命名为Microtus millicens,1990年俄国科学家Zagorodnyuk以Microtus musseri为属模,命名新属Volemys,并把四川田鼠归入该属,因此,其学名改为Volemys millicens。四川田鼠非常稀有,在1911年被命名后,直到2013年才在茂县采集到四川田鼠标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记录点。2018年,在王朗自然保护区采集到四川田鼠,形态和分子均支持该种的鉴定。因此,王朗自然保护区为四川省田鼠的第二个分布点,有重要研究和保护价值。
研究报告
不同措施对川西亚高山桦木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的影响及综合效益评价
冯秋红, 王毅, 李登峰, 刘兴良, 谢大军, 林小洪, 金丹, 张利, 张鑫
2019, 40(5): 5-1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2
摘要:
本研究以不同强度疏伐、不同密度补植云杉的桦木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抽样法、收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方法获取和分析了不同处理措施下补植苗木成活情况,桦木林林分的生物量,灌、草生物多样性和林地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研究不同处理措施对川西亚高山桦木天然次生林正向演替进程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开展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措施相比,疏伐和云杉补植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林下更新和灌草的生物多样性,也对以乔木为主的林分生物量产生了促进作用,但对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的改变不显著。而从1年的短期效应看,S2+B3措施,即按照蓄积量伐除林分20%桦木,且在林下按照2 000株·hm-2的密度进行云杉苗木补植的处理措施对桦木次生林群落的演替进程促进效果最佳。
研究报告
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
胡连通, 毛英, 胡进耀, 达瓦拉姆
2019, 40(5): 11-1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3
摘要:
草地沙化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关于草地沙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养分和封育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而对我国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关注和研究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33种,隶属于17科29属;(2)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也在增加,但物种多样性变化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3)TWINSPAN数量分类将若尔盖修复地植物群落划分为11种类型;(4)样点D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修复年限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海拔的变化。
生态建设
复杂地形约束下西昌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
魏颖, 郑勇, 张强, 卿玉玲, 刘宗学
2019, 40(5): 17-2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4
摘要:
以西昌市为研究区,基于DEM及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空间技术对提取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处理,得到了4种地形因子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0.51%,草地、耕地、水田、建设用地面积接近,水体和其他用地类型所占比例较小;(2)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地形位分级上呈现出阶梯变化规律;阳坡、半阳坡土地利用程度高于阴坡、半阴坡,水体不受坡向影响;(3)西昌市土地利用类型受地形因素较严格限制,当前没有出现因强烈的人为扰动及地质灾害等导致的极端大规模分布情况。
生态建设
基于Landsat的青神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赵昊天, 王林青, 郑勇, 谢天资, 蒋雨轩, 龚固堂, 骆宗诗, 陈俊华
2019, 40(5): 23-28,8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5
摘要:
以Landsat TM/OLI系列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RS和GIS为技术手段提取NDVI值,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得出青神县2009年、2013年、2018年三期的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并用转移矩阵和差值法分析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神县植被覆盖总体良好,植被覆盖度以中高以上为主。2009-2013年该地区中高以上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比例由71.73%降到62.69%,2018年有所改善,占总面积的67.77%,说明2009-2018年青神县植被覆盖度经历了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但整体发生了小幅度退化,退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多出6.22 km2,占总面积的1.6%。据分析,城区的扩张、基础设施的建设侵占了耕地和林地,是造成青神县植被覆盖度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及周边的植被覆盖度。
生态建设
基于SEM的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驱动力因素研究
陈黄礼
2019, 40(5): 29-33,5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6
摘要:
林业碳汇是缓解气候变化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对碳汇经营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社会信任纳入TPB理论当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和平县的206位林农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对林农参与意愿存在正向驱动作用;主观规范通过林农参与态度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林农参与态度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对林农参与意愿不存在直接驱动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林业产业
成都平原东北部核桃资源优系筛选
王文勇, 周进, 舒文强, 姜帆, 苏昌宽
2019, 40(5): 34-37,6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7
摘要:
为进一步挖掘四川本地核桃种质资源,在对德阳本地100份优良核桃种质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将筛选出的种质与辽核1号和香玲的开花结果情况、坚果性状与品质、抗逆性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核桃种质分别为旌科1号和旌科2号。(2)旌科1号和旌科2号均具有外观质量好、壳薄、取仁容易、仁色浅和种仁品质佳的特点,保留了母本的遗传优良性,并且表现出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3)旌科1号和旌科2号抗逆性优于引进的良种辽核1号和香玲。
林业产业
涝害对桢楠幼树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谭飞, 熊河先, 郭浩
2019, 40(5): 38-4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8
摘要:
为探讨土壤水分含量过度对桢楠幼树生长特性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来源于同一母树种子育苗,同年生且长势基本一致的桢楠幼树为材料,栽种于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园区内(四川盆地西缘的华西雨屏区),观察测定栽植3年后、排水良好和排水不良地块对桢楠幼树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响应,分别于2014年4月、6月、8月和10月测定形态指标;6月、8月和10月测定光合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株高和地径实际生长指标表现为:排水好的桢楠 > 中度水涝的桢楠 > 重度水涝的桢楠。几次测得的光合指标也显示出排水好的桢楠幼树的光合效率高于其他两组。综上表明,桢楠幼树在水分相对良好的地段其生长发育好于水涝相对严重的地段,这对于桢楠造林时正确选择立地和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产业
蓝桉树皮化学成分及其液化工艺分析
刘勇军, 史洪洲, 汪扬媚, 文静
2019, 40(5): 45-5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09
摘要:
对5年生蓝桉树皮进行液化处理,对比分析液化前后蓝桉树皮及其液化残渣的化学成分,以探究蓝桉树皮最佳液化工艺。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蓝桉树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为分别为36.65%、18.98%和45.37%,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和1% NaOH抽提物含量分别为10.30%、7.15%和23.64%,灰分含量占7.49%。液化工艺研究表明,浓硫酸催化效果明显优于浓磷酸;蓝桉树皮最佳液化工艺参数为:催化剂为3%浓硫酸,温度为160℃,固液比为1:5。在该液化条件下,蓝桉树皮液化率为82.8%,液化残渣与原料相比,纤维素含量减少了17.90%,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9.19%,木质素含量减少了15.99%。
病虫害防治
山丘区抑螺防病林效益评价
蒋俊明, 吴冕, 张东明, 蒋飞跃, 费世民, 孙启祥
2019, 40(5): 51-5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0
摘要:
根据林业血防作用机理及林分模式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抑螺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林木生命周期为类目标层构建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34种纯林模式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显示:最高的是经济型,其次为兼用型,最低的为用材型。
病虫害防治
西昌市大箐梁子华山松球蚜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吴桂康, 吴贤明, 张芳, 马方涛, 陈章铭
2019, 40(5): 56-5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1
摘要:
为了研究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col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预测预报规律,本研究采用室内饲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办法,记录了华山松球蚜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种群变化特征,比较了20℃、25℃、30℃和35℃ 4个不同温度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华山松球蚜在大箐梁子1年11代,春夏季平均30 d 1代,秋冬季35 d 1代,世代重叠。在35℃处理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其他3个温度(P<0.05);而夏季(6-8月),卵、若虫和无翅成蚜3个虫态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华山松球蚜产卵期与毛叶蔷薇(Rosa mairei)、桤木(Alnus cremastogyne)、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物候之间关系密切。
保护区研究专栏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特征分析
的么罗英, 王晓, 张晋东
2019, 40(5): 60-6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2
摘要:
目前,关于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空间共存机制主要存在3种假设模式:即毗邻但空间不重叠;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共存在小尺度空间。明确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空间利用模式,能为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出科学参考依据。为此,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集中分布区域同时监测大熊猫及人类活动,通过分析大熊猫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大熊猫与人类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初期(2011.11-2013.04)人类活动月相对丰富度较低,此时该区域内监测到的大熊猫月相对丰富度较高。但从2013年5月起人类活动强度骤增且此后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导致大熊猫的月相对丰富度急剧降低。(2)虽然在关键的限制性因子(如水源等)的利用上大熊猫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存在重叠,但总体而言,人类活动频繁出现的区域大熊猫的出现频次明显减少。结合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3种机制分析得出大熊猫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共存模式为共享局域空间,但活动区域分开。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区应全面考虑人类干扰活动对大熊猫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时,减少人类与大熊猫对空间和资源的竞争。
保护区研究专栏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
雷开明, 程胡椒, 旷培刚, 冉江洪, 孙鸿鸥, 张跃, 麦浪, 曾涛
2019, 40(5): 66-6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3
摘要:
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调查发现九寨沟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为华西箭竹,取食主食竹的基径平均值约为6.3 mm,对主食竹基径的选择利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约5.9 mm~6.7 mm,其中最大基径为9.62 mm,最小基径为3.30 mm。大熊猫取食的主食竹所在种群的竹秆平均基径约为4.9 mm,其95%置信区间为4.7 mm~5.1 mm,其中最大基径为16.20 mm,最小基径为1.70 m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5株·m-2;被大熊猫选择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种群高度集中在约110 cm~125 cm。
保护区研究专栏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研究
贺飞, 廖光炯, 高飞, 刘洋
2019, 40(5): 70-73,7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4
摘要:
为了弄清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状况,2018年5月和8月利用铗日法和陷阱法对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调查获得小型兽类物种20种。中国鼩猬、黄龙鼠兔、褐腹长尾鼩和缅甸长尾鼩是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兽类新记录,原记载于保护区的少齿鼩鼹应为鼩鼹属一隐存种,斯氏缺齿鼩鼱是一珍稀物种。对小型兽类来说,分布上述兽类新记录的保护区中海拔段值得重点保护。
研究简报
橡胶树品种云研77-2阴坡和阳坡长势对比分析
熊延林, 杨耀文, 王愣, 何海宁
2019, 40(5): 74-7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5
摘要:
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试验基地为调查点,设置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对橡胶树品种云研77-2进行长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阳坡橡胶树的存株率要高于阴坡,存株率高达98.67%。阳坡的平均茎围要显著高于阴坡,截止2018年底阳坡的平均茎围已达29.52 cm。阳坡的年均茎围生长量定植前3年要显著高于阴坡,但到第4年的年均茎围生长量差异性不显著。总体而言,橡胶树品种云研77-2在阳坡的长势要优于阴坡。
研究简报
安庆地区杨树优良无性系选育初报
苗婷婷, 吴中能, 于一苏, 刘俊龙, 孙慧, 曹志华
2019, 40(5): 78-8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6
摘要:
本文以安庆市大观区南埂林场杨树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年的跟踪调查,对试验林18个杨树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其生长性状遗传变异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江淮1号杨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大,在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继承了亲本的优良特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达13.81,是优良的雄性杨树无性系。
研究简报
边坡地不同覆盖处理对几种直播苗生长的影响
欧斌, 邓必平, 朱江华, 孔凡芸, 叶晓燕, 韩璐
2019, 40(5): 83-8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7
摘要:
为了提高边坡陡坡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开展了乡土树种枫香、木荷、马尾松以及马甲子等4个树种直播种子造林试验研究,对木屑、稻草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3种处理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苗高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覆盖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各树种直播苗平均成活率、平均保存率、苗高生长量均略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从不同树种来看,枫香、马尾松、马甲子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木荷的成活率,而枫香、马尾松、马甲子的保存率仅略高于木荷的保存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枫香、马尾松1、2年生苗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木荷、马甲子的苗高生长量,说明枫香、马尾松比木荷、马甲子更适合在边坡陡坡地生长。
研究简报
4种景观植物材料在高石砾条件下的栽培试验
冉玉, 欧阳超
2019, 40(5): 88-9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8
摘要:
为了选择合适的公路景观廊道建设的植物材料,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公路边坡开展了红叶石楠、火棘、紫穗槐、金露梅等4个树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火棘、红叶石楠的容器苗和紫穗槐裸根苗的成活率在85%以上,保存率在80%以上;从树高、基径、冠幅的生长量均表现为紫穗槐裸根苗的高生长量最大,火棘、石楠次之,金露梅裸根苗显著性低于其余物种。
综述
柳杉遗传资源及其研究进展
袁美灵, 文亚峰, 武星彤, 李鑫玉, 王敏求, 蔡梦颖, 李霞, 张原
2019, 40(5): 91-9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19
摘要:
柳杉是东亚地区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包括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和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两个种。本文结合国内外柳杉遗传资源及其研究现状,对其资源分布与特征,遗传变异及遗传育种研究进行述评。提出当前柳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其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对我国柳杉资源保护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述
植物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研究进展
靳莎, 闫淑君, 黄柳菁, 陈莹, 马雯雯, 王云霄, 王喆
2019, 40(5): 96-10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20
摘要:
叶功能性状(Leaf Functional Trait)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采取的生存策略紧密相关,并能够表征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在生态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叶功能性状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与整理,总结了植物叶功能性状的类型、生态学意义以及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综述
花榈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周洁尘, 朱天才, 文虹, 吴红强, 段翔, 冯加生, 钟行
2019, 40(5): 104-10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21
摘要: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率较低。本文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各种人工繁殖技术,为花榈木的人工繁殖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和无性繁殖等国内外主要的花榈木人工繁殖技术,通过分析各种技术的关键技术点,发现各繁殖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终点指出方向。
综述
丘陵山区竹产业前端链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李浩, 冯传烈, 刘云, 杨广文, 易伟
2019, 40(5): 108-11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5.022
摘要:
竹产业前端链包含砍伐、剃枝、打捆、转场运输等过程,是整个竹产业的源头环节。由于竹产业前端链机械化程度的不足,限制了丘陵山区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通过对竹产业前端链机械化的现状和需求分析,揭示竹产业的短板,提出通过机械研发、建立标准化林场、探寻新模式等方面为切入点,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是竹产业全过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