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9卷 第4期

2018, 第39卷, 第4期

导出 引用
研究报告
重庆武陵山区柏木幼、中龄林的碳、氮、磷、钾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王轶浩, 崔云风, 薛兰兰
2018, 39(4): 1-7,3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1
摘要:
对重庆武陵山区柏木幼、中龄林的碳氮磷钾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幼、中龄林之间各器官的碳、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均以叶的碳、氮、磷含量最高,树干的碳、氮含量最小。树干是柏木林乔木层物质储量的主要器官,与幼龄林相比,柏木中龄林树干的磷、钾储量明显较高,其余器官的物质储量差异则不显著,同样地,它们之间的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物质储量整体差异也不明显,但柏木中龄林各土层的物质储量均高于幼龄林。柏木幼龄林碳、氮、磷、钾储量分别为144.5997 t·hm-2、7.0839 t·hm-2、1.2261 t·hm-2和46.5130 t·hm-2,中龄林则分别为160.5415 t·hm-2、10.0162 t·hm-2、3.0957 t·hm-2和49.0526 t·hm-2,分配格局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仍是柏木幼、中龄林积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87.23%、91.92%)。总体来看,武陵山区柏木中龄林物质储量功能强于幼龄林。
研究报告
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伍小敏, 徐春, 杨汉波, 陈炙, 郭洪英, 黄振, 王泽亮
2018, 39(4): 8-11,4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2
摘要:
预测和研究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与发展规律,以更好地经营四川桤木天然林。以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的树高-胸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9个树高曲线模型,建立四川桤木的单木树高曲线模型。结果显示,最终确定的四川桤木最优树高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94,调整决定系数为0.792,均方根误差RMSE为0.886,相对均方根误差ERMSE为0.045,平均误差ME为0.00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641。最优的四川桤木单木树高曲线模型自变量为胸径,单木生长模型为H=1.3+27.176×(D/(1+D))11.856。建立的单木树高曲线模型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可为四川省四川桤木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预测提供依据。
综述
核桃抗旱性研究进展
王寒茹, 李丕军, 刘华, 邢文曦, 郑崇文
2018, 39(4): 12-1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3
摘要:
核桃是世界上著名干果,也是优质硬阔木材树种,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地区,均会受到不同干旱程度的影响。干旱作为一种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及其生理代谢过程。本文系统的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核桃在干旱条件下核桃形态结构、组织水分状况、质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的变化情况,以期对筛选和培育抗旱高产的核桃品种,对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干旱是植物经常遭受的一种逆境,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球的43%,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有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夏旱。干旱对经济林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干旱胁迫下,对核桃的生长、产量以及坚果质量都有较大影响。为了了解不同核桃品种的抗旱能力,需要了解核桃在干旱条件下生理生化响应,探索机制。筛选和培育抗旱高产的核桃品种,对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综述
我国地震灾后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及展望
干龙梅, 刘屹, 覃志刚, 彭建, 熊定伟, 郭聪, 史亮
2018, 39(4): 17-2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4
摘要:
近年来我国强震频发,使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本文从生态修复方法与技术、植物选择与配置、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效果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后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今后地震灾后生态修复研究提出了5个重点关注点:(1)加深基础理论研究;(2)建立生态修复模式体系;(3)重视近自然恢复研究;(4)明确长期修复目标,建立长效修复机制;(5)完善生态修复评价体系。
试验研究
核桃根际溶磷菌的筛选
李诗娟, 宋祖文, 王丽, 黄仲华, 盛玉珍, 金开铭, 张玲, 徐磊
2018, 39(4): 22-25,5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5
摘要:
为获得高效的溶磷菌,用于菌肥生产。通过Pikovskava无机解磷培养基从核桃土壤里筛选出溶磷菌,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确定其溶磷活力,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较高活力的溶磷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该溶磷菌与两种菌肥溶磷菌在不同发酵液配方及发酵条件下的发酵活力。分离得到的高效溶磷菌为芽孢菌属,适宜初始pH值范围为5~9,适宜温度范围为16℃~40℃,适宜氮源有硫酸铵、氯化铵和草酸铵、蛋白胨,适宜碳源有草酸铵、蔗糖、甘油;高浓度Fe3+、Mn2+对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u2+、Ni2+、Zn2+会抑制其解磷。在不同发酵液配方及发酵条件下,该溶磷菌溶磷能力优于菌肥2溶磷菌;在不同发酵条件下,该溶磷菌溶磷能力稳定性优于菌肥1溶磷菌。该溶磷菌添加到菌肥中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试验研究
种子引发对盐胁迫下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
詹振楠, 王文娟
2018, 39(4): 26-3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6
摘要:
以抗旱性、适应性强的“宁杞1号”为实验材料,用100 mmol·L-1 NaCl溶液对其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采用纸上发芽床法,以蒸馏水为对照,设置6个NaCl浓度梯度(20 mmol·L-1、40 mmol·L-1、60 mmol·L-1、80 mmol·L-1、100 mmol·L-1、120 mmol·L-1)模拟盐胁迫,研究种子引发处理对盐胁迫下枸杞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无论种子是否被引发枸杞种子的发芽速度均明显减慢,发芽进程表现出显著性延迟,最终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下降;在相同盐浓度胁迫下,种子引发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速度,加速了萌发进程,引发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未引发种子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由此表明,种子引发处理可以一定程度地缩短种子萌发进程,并提高种子萌发的整齐度,但对枸杞种子最终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
试验研究
不同基质配方对滇南风吹楠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钟萍, 徐玉梅, 杨德军, 陈勇, 刘际梅
2018, 39(4): 31-3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7
摘要:
开展6种不同育苗基质对滇南风吹楠容器苗生长量(苗高、地径)的影响研究,采用方差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不同基质配比对滇南风吹楠容器小苗苗高和地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蔗渣、羊粪和森林表土以1∶1∶1的基质对促进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起到的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试验推广使用。
试验研究
西南桦树冠与胸径生长关系研究
许林红, 刘际梅, 杨德军
2018, 39(4): 34-3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8
摘要:
以普洱和西双版纳不同海拔自然生长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为研究对象,选择生长良好、周围无干扰的西南桦单株,研究西南桦胸径与冠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西南桦在胸径长到45 cm~50 cm之前,其冠径比值为22.4~71.3倍,且有随着胸径增大,冠径比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胸径生长到45 cm~50 cm以后时,其冠径比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冠径比值约为19.1~22.6倍。
试验研究
利用秋水仙碱诱导美洲黑杨2n花粉的初步研究
赵鑫闻
2018, 39(4): 37-4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09
摘要:
为了获得美洲黑杨三倍体植株,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利用秋水仙碱诱导美洲黑杨2n花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水培3 d、4 d,5 d时,利用0.3%、0.5%、0.8%的秋水仙碱对美洲黑杨雄花芽进行处理均能得到一定比例的2n花粉;(2)在水培3 d时,利用0.5%的秋水仙碱处理美洲黑杨雄花芽,得到的2n花粉最多,为23.4%。
试验研究
栽培环境对金钗石斛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李在军, 龚宜刚, 李月文, 杜红, 曾小英
2018, 39(4): 41-4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0
摘要:
基于重庆特殊的地貌及气候特点,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及环境对石斛生长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野生林下贴树栽培,采用草绳和扎带固定的方式相对线卡更有优势。温室、人工林及天然林下栽培,石斛含水量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的石斛有效成分含量远高于温室内栽培的石斛,其中多糖含量甚至远高于赤水本地产的金钗石斛。
试验研究
四川杉木第二代无系种子园洪雅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分析
鲜伟, 吴开志, 陈保军, 陈国全
2018, 39(4): 45-4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1
摘要:
对洪雅县国有林场八面山杉木2代种子园子代测定林51个家系1个对照进行10 a生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1个家系间胸径、树高和材积差异明显。现实增益显著,胸径增益6.3%,树高增益3.6%,材积增益16.7%。胸径单株最大值出现在42号家系中,达到23.7 cm,树高单株最大值出现在31号家系中,达到14.8 m,通过综合分析4号、44号、10号、34号、21号、8号、11号、43号、22号、42号、28号、19号、7号和47号等家系具有较好的材积增益和遗传稳定性。
试验研究
印度黄檀干热河谷扦插试验研究
谢大军, 冯忠武, 杨刚, 文艺, 霍志龙, 李涛, 罗亚, 袁小平
2018, 39(4): 49-5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2
摘要:
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通过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IBA、NAA、IAA、6-BA)对印度黄檀的扦插繁殖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处理印度黄檀都有较明显的愈伤组织产生。就生根率而言,IBA处理效果较为明显,IBA100 mg·L-1与IBA200 mg·L-1分别插条生根率达到了56%和66%的生根率,但是IBA400 mg·L-1与IBA800 mg·L-1处理生根率却只有30%和18%,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的生长;NAA处理中,只有NAA100 mg·L-1较为明显,生根率达到44%,而IAA处理中,生根率普遍不高,生根率为20%~34%。对照水浸泡处理生根率只有12%,而6BA处理均没有发现生根。试验中的6BA处理和NAA25 mg·L-1处理没有发现生根,也可能是由于试验的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研究
川北山地核桃不同嫁接方法比较
蒲元忠, 徐嘉
2018, 39(4): 54-56,6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3
摘要:
核桃嫁接成活率直接影响核桃品改的成败,本文根据对剑阁县已运用4种核桃嫁接方法的成效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出如何合理运用不同核桃嫁接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川北地区核桃品改工作。
专题研究
四川省梅花草属(虎耳草科)一新记录种-甘肃梅花草
王家才, 于倩楠, 胡君
2018, 39(4): 57-58,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4
摘要:
报道了四川省虎耳草科梅花草属新记录种甘肃梅花草,该植物分布于邛崃山脉南端的洪雅县。这一新发现,丰富了四川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也为华西雨屏带与秦巴山地的植物区系关联提供了新资料。
专题研究
人为干扰对雅安莲花山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何海洋, 龙凯旋, 唐永彬
2018, 39(4): 59-6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5
摘要:
以雅安莲花山为研究区,运用典型样地法,探究人为干扰对当地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27种,隶属于76科94属。各径级和高度级个体数之和在轻度干扰下最小。乔灌草各植物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灌木层物种最丰富。研究表明,干扰强度的增加会降低马尾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水平,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专题研究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冬季生境选择
张冬冬, 张秋霞
2018, 39(4): 64-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6
摘要:
为保护好林麝资源,作者于2016年11月~2017年1月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冬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采用随机设置样线机械布点法,调查了区内林麝利用样方52个和对照样方78个,首先运用Baileys置信区间法分析;然后运用Kolmogorov-Smimov检验方法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生态因子在林麝冬季生境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林麝喜欢相对海拔高、食物丰富、隐蔽好、郁闭度高、坡度陡、灌丛盖度较高、倒木且雪浅和有石砬子分布的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坡位中栖息。
专题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的德阳市耕地脆弱性研究
曹文亚
2018, 39(4): 69-7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7
摘要:
耕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耕地的脆弱性研究是保持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生态足迹模型,对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生态足迹、脆弱性指数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德阳市近10年来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德阳市耕地:①生态足迹呈缓慢下降趋势。②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大。③生态赤字逐年严重,跟生态承载力的下降有很大的相关性。④面临生态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耕地呈现出脆弱状态,分析得到的耕地脆弱性结果,为德阳市耕地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提供一个参考。
专题研究
基于QUEST决策树的火烧迹地自动提取
霍鹏, 岳彩荣
2018, 39(4): 73-7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8
摘要:
以研究大尺度范围内森林火灾面积提取的可行性为目的。本文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分别提取2005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的植被指数、水体指数、火烧迹地指数、纹理特征等,并选取适于大尺度范围的最佳特征波段;利用特征融合后的影像构建决策树,实现大尺度范围内火烧迹地的自动提取。研究表明,QUEST算法的分类总体精度达84.5%,在3种分类方法中精度最高;采用QUES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提取“3·29”火烧迹地面积占实际的97.9%,但大尺度范围内火烧迹地提取效果并不理想,仍需人工剔除提取产生的较小的斑块;最后用2015年“3·02”的火烧迹地验证了QUEST决策树方法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模式对大尺度范围内森林火灾面积统计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专题研究
峨眉山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分析
孔剑, 冉晓潇
2018, 39(4): 79-8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19
摘要:
通过2016年4月~2017年5月的峨眉山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查出林业有害生物202种,其中虫害117种,病害79种,有害植物4种,鼠害1种,其它有害生物1种,基本查清了峨眉山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寄主、分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和应急救灾等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基础信息。
专题研究
盐亭县核桃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建议
潘勇
2018, 39(4): 83-8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0
摘要:
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7年对盐亭县核桃有害生物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核桃的虫害有13种、病害5种、有害植物2种。主要有害生物有核桃举肢蛾、核桃长足象、云斑天牛、核桃黑斑病、核桃褐斑病、核桃炭疽病等。本文分析了盐亭县核桃主要有害生物危害特点及防治现状,并提出防治建议。
专题研究
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在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乔琳, 梁佳, 徐剑蓉, 潘欣
2018, 39(4): 87-9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的途径渐趋多元化,但市场上对于植物病虫害的诊断和获取治理方法的途径来源较少,且过程烦琐。项目以“My sql”数据库为基础,整合园林植物病虫领域专家知识和成熟的科研成果,研究并开发了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主要针对生物性病原引发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同时,基于微信使用的普遍性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采用数据库技术,以诊断植物病虫害为主要功能,建立兼具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与互动性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在新媒体平台的有效实践。该项目为植物病虫害的研究和园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专家系统由用户操作层(微信小程序)、逻辑服务器、植物病虫害数据库组成,收录上百种典型的侵染性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通过辅助手段提供病虫害诊断、识别、咨询和提供防治建议等功能,并具有可观的效益与前景。
专题研究
汶川县不同立地类型对李果实品质的影响
吴世磊, 杨志武, 陈德朝, 金国名, 李文君
2018, 39(4): 92-9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2
摘要:
本试验以汶川县卧龙镇李子为试材,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对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李子在高原藏区不同立地类型栽培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专题研究
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非飞行小型兽类调查
赵文德, 刘洋, 罗剑
2018, 39(4): 95-9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3
摘要:
为了弄清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非飞行性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状况,2008年7月及2018年4月利用铗日法和陷阱法对保护区非飞行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内有非飞行小型兽类40种,分属12科3目。食虫类物种丰富,显示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
专题研究
基于GIS大熊猫活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为例
梁玉喜, 王戈, 王洪荣
2018, 39(4): 98-101,11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4
摘要:
基于GIS,以地形因子(海拔、坡度)、生物因子(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可食竹)、水源分布、人为干扰(道路、矿山、居民点耕地)等因素,分析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活动痕迹点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主要栖息活动的范围集中在海拔1 800 m~3 400 m的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郁闭度0.2~0.7之间,林下有主食竹分布,活动点距离水源1 000 m以内,距离居民点(耕地)距离1 000 m~5 000 m。矿山开采和道路分布密度对大熊猫分布影响较明显。通过对大熊猫生境特点分析,为下一步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及廊道建设提供基础参考。
专题研究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肖银波, 宋祖文, 曾全, 顾剑涛, 周建华, 贾玉珍, 杨远亮, 杨双昱
2018, 39(4): 102-10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5
摘要:
通过林间观察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虫在成都等地1 a发生2代~3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虫瘿越冬。5月下旬~10月上旬均有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出孔集中在上午8时至下午2时,数量占全天羽化量83.58%。成虫飞行能力较弱,多在晴天活动,有趋上和趋光的特性。
专题研究
大渡河上游天然岷江柏木林生长分布研究
王博, 刘凯, 朱子政, 林勇, 王守强
2018, 39(4): 106-11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6
摘要:
为了解大渡河上游成片分布的天然起源岷江柏木生长分布情况,选择以马尔康市、金川县内典型分布区岷江柏木林为对象,以高清遥感影像为底图,采用现地调查和ARCGIS矢量化技术,调查了基质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可及度等生境因子及各因子上岷江柏木胸径、树高情况。结果发现:1)基质类型以裸岩和高石质砾石为主,两者面积达总面积的85.64%。小、中、大径组依次主要分布在高石质砾石、裸岩、土壤基质上。2)岷江柏木在不同坡向上均能生长,北、西北、西3个坡向面积占总面积68.04%,是岷江柏木的集中分布区,分布面积大、高度高,且以小径组为主。3)岷江柏木生长的坡度大多比较陡峭,36°坡度以上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0.33%。不同径组、不同树高集中分布在陡坡、急坡、险坡上。4)岷江柏木集中生长在2 301 m~2 500 m的海拔范围内,分布面积占总面积81.01%。随着海拔升高,树木分布范围呈现出逐渐缩小的特点。5)受河流隔断、坡度陡峭等因素影响,天然岷江柏木林可及度较差,高达83.27%的面积为不可及。
专题研究
“达梅1号”果梅良种选育初报
王凘璐, 罗建勋, 高洁
2018, 39(4): 112-11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7
摘要:
按照经济林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技术规程,通过严格的走访调查、初选、复选、决选选育程序,自2001年起对达州市果梅重点分布区开展果梅优树选择,2006年初选205株优树,2016年决选1株,2017年3月经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为林木良种,命名为“达梅1号”。“达梅1号”,果肉率85.5%,枸橼酸含量23.2%,是四川优良乡土果梅品种之一。
专题讨论
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生态扶贫策略探析
付励强, 立言伍叶, 程鲲
2018, 39(4): 115-12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8
摘要:
生态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双赢的有效途径,在自然保护区社区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彝族贫困山区,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程度低,部分群众仍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的扶贫问题非常突出。笔者借鉴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各地区生态扶贫模式和扶贫项目案例,并结合社区现状探讨各个扶贫模式中适宜社区开展的生态扶贫项目,为保护区实施生态扶贫策略提供参考。
专题讨论
四川省森林保险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沈丹舟
2018, 39(4): 121-12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4.029
摘要:
森林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降低受灾损失和为林业改革、发展及林业产业提供保险保障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四川省森林保险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了四川省森林保险发展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1)创新保险模式,健全保险机制;(2)优化保险政策,增补保险新品种;(3)科学设计保险产品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