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甍,李婷婷,张钦弟,等. 太岳山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4):782−78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17.04.782
[2] 朱忠保. 森林生态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3] 韩路,王家强,王海珍,等. 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主要种群生态位与空间格局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2016,34(3):352−360. doi: 10.11913/PSJ.2095-0837.2016.30352
[4] 张金屯,孟东平. 芦芽山华北落叶松林不同龄级立木的点格局分析[J]. 生态学报,2004(1):35−40.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4.01.006
[5] 魏识广,李林,许睿,等. 井冈山植物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5,23(1):74−80. doi: 10.11926/j.issn.1005-3395.2015.01.011
[6]

Condit R, Ashton P S, Baker P. Spatial patter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ropical tree species[J]. Science, 2000, 288(5470): 1414−1418. doi: 10.1126/science.288.5470.1414
[7] 贾成朕,苗百岭,姜威,等. 阿拉善典型荒漠群落种群空间格局及种间关联的尺度依赖性[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2):142−148.
[8]

Wiegand T, Gunatilleke S, Gunatilleke N. Species associ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Sri Lankan dipterocarp forest[J]. Amer Nat, 2007, 170(4): E77−E95. doi: 10.1086/521240
[9] 郭韵,康宁,董辉,等. 极小种群博罗红豆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0,28(03):301−309. doi: 10.11926/jtsb.4151
[10] 张峰,孙嘉伟,孙宇,等. 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物种间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21,30(8):1−11. doi: 10.11686/cyxb2021027
[11] 张银,吴浩,徐耀粘,等. 湖北九宫山甜槠群落结构与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5):1130−1140.
[12] 詹小豪,王旭航,叶诺楠,等. 浙江建德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1,38(4):659−6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86
[13] 朱丽蓉. 南岭森林对雨雪冰冻灾害的受损、恢复响应与快速恢复研究[D]. 广州: 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14] 邓厚银,晏姝,王润辉,等. 粤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下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2):51−58.
[15] 罗明,周妍,鞠正山,等. 粤北南岭典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模式与效益预评估——基于广东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框架[J]. 生态学报,2019,39(23):8911−8919.
[16] 缪绅裕,黄金玲,刘闯.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价值[J]. 广东园林,2020,42(5):8−11.
[17] 庞雄飞.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
[18] 廖芳均,陈志明.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及评价[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6):90−91+146. doi: 10.3969/j.issn.1007-7731.2013.06.050
[19] 周志平,林大雪,陈雪丹,等.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 绿色科技,2019(14):30−33. doi: 10.3969/j.issn.1674-9944.2019.14.011
[20] 邢福武, 陈红锋, 王发国, 等. 南岭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
[2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植物志(第1-10卷)[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87-2011
[23]

Wiegand T, Moloney K A. Rings, circles, and null-models for point pattern analysis in ecology[J]. Oikos, 2004, 104(2): 209−229. doi: 10.1111/j.0030-1299.2004.12497.x
[24]

R Core Team, 2018. R: A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R Foundation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Vienna, Austria.
[25] 邸月宝,王辉民,马泽清,等.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 科学通报,2012,57(17):1553−1561.
[26] 陈锡沐,李镇魁,冯志坚,等.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100−105. doi: 10.3969/j.issn.1001-411X.1999.01.021
[27] 曾丽梅.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 热带林业,2004(2):38−46+52. doi: 10.3969/j.issn.1672-0938.2004.02.013
[28] 董安强,陈林,王发国,等.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研究[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2):1−7. doi: 10.3969/j.issn.1674-5663.2012.02.002
[29] 刘敏.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分析[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3):65−70.
[30] 肖家亮,吴林芳,李荣生,等. 广东始兴南山木本植物群落特征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21,50(1):51−56.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1.01.009
[31] 贺立静,张璐,苏志尧.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保护条件下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2(1):73−77. doi: 10.3969/j.issn.1001-411X.2011.01.016
[32] 赵丽娟. 中亚热带石栎—青冈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33] 姚杰.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格局及维持机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9.
[34] 梁爽,许涵,林家怡,等.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优势树种白颜树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2014,38(12):1273−1282.
[35] 刘金福. 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种群结构与动态规律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36] 严朝东,黄世辉,郑潮明,等. 东莞大屏嶂森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J]. 广东林业科技,2011,27(5):19−24.
[37] 林路香,何明华,徐学英,等. 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1 hm<sup>2</sup>针阔叶混交林样地群落组成与结构研究[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20,3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