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永玮. 十个优良杨树无性系抗旱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2] 刘玉梅. 3种引种杨树生长特性研究及适宜性评价[D].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3] 廖小龙,李斌,史开奇等. 伊犁地区引种9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生长节律研究[J]. 绿色科技,2020(1):14−15. doi: 10.3969/j.issn.1674-9944.2020.01.005
[4] 何晓华,辜云杰,张懿琳,罗建勋. 嘉陵江流域杨树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3,34(4):30−32.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13.04.009
[5] 翁文源,王晓荣,李玲. 江汉平原引种不同杨树无性系生长量差异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20,49(3):5−8. doi: 10.3969/j.issn.1004-3020.2020.03.002
[6] 李文鑫. 枫香优良无性系筛选及紫叶品系叶色变化相关基因模块鉴定[D]. 中国林业科技大学, 2020.
[7] 张时林. 四川乡土杨树在川西南山地区的苗期和造林试验[D]. 四川农业大学, 2014.
[8] 陈建,袁伟刚,肖兴翠,等.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J]. 四川林业科技,2017,38(5):8−1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5.002
[9] 陈晓阳, 沈熙环. 林木育种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6-21. ·
[10] 徐锡增,吕士行,赵荣堂. 南方型杨树引种区划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7(4):18−28.
[11] 王克林. 南林895杨适应性生长监测[J]. 林业科技情报,2019,51(1):4−5+9. doi: 10.3969/j.issn.1009-3303.2019.01.002
[12] 董玉凤. 9个杨树无性系品种育苗试验及其适应性综合评价[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