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曾诗卉 赵志芳 陈琪

曾诗卉, 赵志芳, 陈琪.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2): 62-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引用本文: 曾诗卉, 赵志芳, 陈琪.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2): 62-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ZENG Shi-hui, ZHAO Zhi-fang, CHEN Qi.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Analysis in Mi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40(2): 62-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Citation: ZENG Shi-hui, ZHAO Zhi-fang, CHEN Qi.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Analysis in Mi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40(2): 62-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曾诗卉(1996-),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研究,e-mail:852845837@qq.com。

  •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金沙江-嘉陵江流域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遥感调查”(DD2018980514)

  • 中图分类号: S759.9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Analysis in Mi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为给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示范案例,本文以四川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米仓山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16年和2017年获取的两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分别圈定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人工因子)和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自然因子),监测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6—2017年间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换趋势为人工因子转自然因子,主要类型为耕地转林地。通过选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岩性坚硬度,坡度,水资源,气候降水和人文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米仓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推动下的人口减少是直接动因。该成果可为保护区相关监管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 [1] 王秋凤,于贵瑞,何洪林,等.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资源科学,2015,37(07):1357~1366.
    [2]
    [3] Sam Shanee,Noga Shanee,Bruno Monteferri,et al.Protected area coverage of threatened vertebrates and ecoregions in Peru:Comparison of communal,private and state reserv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7,202.
    [4] Pascal Dumas,Haizea Jimenez,Christophe Peignon,et al.Small-scale habitat structure modulates the effects of no-take marine reserves for coral reef macroinvertebrates.[J].PLoS ONE,2017,8(3).
    [5] Fiorenza Micheli,Andrea Saenz-Arroyo,Ashley Greenley,et al.Evidence that marine reserves enhance resilience to climatic impacts.[J].PLoS ONE,2017,7(7).
    [6] Ziliang Guo,Guofa Cui.Establishment of nature reserves in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mainland China.[J].PLoS ONE,2017,10(3).
    [7] 王楠楠,章锦河,刘泽华,等.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12):2346~2356.
    [8] 郑姚闽,张海英,牛振国,等.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J].科学通报,2012,57(04):207~230

    ,
    [9] 杨道德,邓娇,周先雁,等.候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案例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06):1891~1898.
    [10] 刘永杰,王世畅,彭皓,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05):1431~1438.
    [11] 刘盼,任春颖,王宗明,等.南瓮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8,29(10):3347~3356.
    [12] 宋秀杰,赵彤润.松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J].环境科学,1997(04):77~79+96

    ~97.
    [13] 王玉华,布仁图雅,孙静萍,等.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十五年来生态环境变化特征[J].环境与发展,2017,29(01):78~83

    +87.
    [14] 蒙振思,向卫,黄尤优,等.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种群与土壤化学特征的关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08):1671~1677.
    [15] 罗怡,金龙,钟茂君,等.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研究[J].四川动物,2018,37(03):324~330.
    [16] 肖洪,邱永红,朱佩娟.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县级土地利用调查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02):45~48.
    [17] 马晴,李丁,廖杰,等.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01):148~155.
    [18] 陈东.基于3S技术的海城市地表信息的提取[J].农业与技术,2016,36(05):176~179.
    [19] 杨金中,秦绪文,聂洪峰,等.全国重点矿区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J].中国地质调查,2015,2(04):24~30.
    [20] 李晓敏,张杰,马毅,等.粤西海岛海岸带典型地类SPOT-5影像解译标志[J].海洋通报,2011,30(04):447~450

    +455.
    [21] 李骜,魏欣,李子轩.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中的高分辨率影像土地利用解译精度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16(03):8~17.
    [22] 刘军.呼和浩特市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23] 蔡俊,何幼斌,张来,等.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2010,26(06):24~30.
    [24] 周羽佳,朱大明.基ArcGIS的耕地坡度等级分析[J].软件,2018,39(11):207~211.
    [25] 奚秀梅.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水资源及植被分布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06.
    [26] 陈怀亮.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与水资源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27] 李小玉,肖笃宁,何兴元等.内陆河流域中、下游绿洲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石羊河流域中游凉州区和下游民勤绿洲为例[J].生态学报,2006(03):671~680.
  • [1] 黄成俊, 李春晓, 李成容, 周材权.  南充高坪机场重点防范鸟种的变化及防范措施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2): 80-85. doi: 10.12172/202210230002
    [2] 刘立志, 韩震.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上海市城市生态质量评价及驱动力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6): 48-54. doi: 10.12172/202303020002
    [3] 宋振江, 吴宝姝.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来自四川凉山的证据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4): 8-15. doi: 10.12172/202110140002
    [4] 梁玉喜, 林波, 王洪荣.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2): 47-51.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5] 李瑜, 胡翔, 董鑫.  白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初步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11-18. doi: 10.12172/201909190001
    [6] 方懿.  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现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2): 80-8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7
    [7] 王戈, 赖绪林, 唐源盛, 徐昭萍.  四川什邡林区珙桐天然分布特征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4): 74-7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15
    [8] 程跃红, 杨攀艳, 徐晓梅, 刘桂英, 王超, 杜军, 何明武.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探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4): 120-12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25
    [9] 宾建.  红原县白河红柳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防治对策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5): 122-123,14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5.029
    [10] 方懿.  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3): 36-3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3.007
    [11] 王飞, 齐昊, 陈国鹏, 陈蓉, 杨永红, 赵阳, 车宗菊.  白龙江干旱河谷区域现状分析与展望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4): 106-10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24
    [12] 孟祥江, 马正锐, 薛沛沛, 周飞, 李玉敏, 侯元兆.  重庆四面山青堰村生态环境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1): 102-10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1.023
    [13] 李彩霞.  论森林培育对平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6): 111-11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6.026
    [14] 廖韵, 董奎, 付静静, 曹钦, 王韵, 廖邦洪.  都江堰市银杏物候时序特征的数码相机监测与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3): 54-6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3.010
    [15] 何操, 刘志斌, 帅伟, 刘燕云, 兰常军.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4): 116-11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4.025
    [16] 廖正武.  平坝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发展对策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83-8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20
    [17] 刘明冲, 刘红豆, 张清宇, 唐浩, 王敏, 叶平, 邹晓燕.  城镇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初探——以卧龙保护区为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90-93,5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22
    [18] 唐晓勤, 王怡, 刘国光, 陈宏志.  统计降尺度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4): 107-11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4.030
    [19] 姜雪松, 庄春义, 孙治宇, 黄文军, 符建荣.  平陡沟水电站对四川白羊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影响的评价及对策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98-10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2.023
    [20] 尹学明, 赵芳, 伍杰, 刘韩, 文亮.  四川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4): 50-5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4.014
  • 加载中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7
    • HTML全文浏览量:  63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1-22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作者简介:

      曾诗卉(1996-),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研究,e-mail:852845837@qq.com。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金沙江-嘉陵江流域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遥感调查”(DD2018980514)

    • 中图分类号: S759.9

    摘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为给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示范案例,本文以四川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米仓山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16年和2017年获取的两期遥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分别圈定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人工因子)和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自然因子),监测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016—2017年间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转换趋势为人工因子转自然因子,主要类型为耕地转林地。通过选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岩性坚硬度,坡度,水资源,气候降水和人文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米仓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推动下的人口减少是直接动因。该成果可为保护区相关监管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