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Heredity and Breeding Researches on Eucalyptus cloeziana
-
摘要: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珍稀用材树种,其木材品质与黄花梨相当。通过论述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各省的遗传育种进程,包括引种试验、耐寒性研究、木材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阻碍大花序桉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今后大花序桉遗传育种的发展方向。Abstract: Eucalyptus cloeziana is an excellent rare and endangered speies,and its lumber quality of E.cloeziana is similar to that of rose wood.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gress of heredity and breeding of E.s cloeziana,including introduction test,cold resistance and wood properties research.The bottleneck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cloeziana was pointed out,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enetic breeding was given in the end.
-
-
[1] 王豁然.桉树生物学概论[M].北京东黄城根北街:科学出版社,2010. [2] 陈添基.几种优稀桉树引种试验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09(06):39~40. [3] 李晓清,胡天宇.四川桉树基因收集及培育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2004(01):26~30. [4] 李晓清,胡天宇.四川桉树基因收集及利用[J].桉树科技,2003(01):52~56. [5] 项东云,陈健波,陈崇征,等.广西耐寒桉树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2002(04):178~180. [6] 薛华正,吴之扬,陈霞,等.桉属树种与种源、家系比较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1997(06):32~39. [7] 刘涛,龙永宁,张维耀,等.几种桉树在冷寒地区的早期适应性研究[J].桉树科技,2005(02):23~31. [8] 韦国洁.大花序桉在桂中地区的发展前景[J].桉树科技,2002(1):32~34. [9] 王建忠,熊涛,张磊,等.25年生大花序桉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2016(05):705~713. [10] 周维,卢翠香,杨中宁,等.6年生大花序桉不同种源木材纤维特性的差异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6(02):29~34. [11] 陈云峰,林武,蒋雪刚,等.桂北桉树生长与材性的比较研究[J].桉树科技,2014(03):17~21. [12] 陈健波,项东云,张照远,等.大花序桉木材顺纹抗压强度变异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9(04):63~66. [13] 项东云,陈健波,申文辉,等.大花序桉种源间木材物理性质变异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8(02):57~65. [14] 刘媛,卢翠香,苏勇,等.大花序桉木材干燥特性研究[J].桉树科技,2016(02):39~43. [15] 李昌荣,项东云,陈健波,等.大花序桉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06):158~162. [16] 刘仁坤.大花序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武夷科学,2010,26:105~108. [17] 唐庆兰.大花序桉组织培养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 [18] 阚荣飞.大花序桉种源材性遗传变异研究[D].广西大学,2008. [19] 叶露,陈健波,项东云,等.大花序桉种源/家系试验的早期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7(04):187~191. [20] 陈添基.几种优良桉树引种试验初报[J].粤东林业科技,2006(02):11~13. [21] 赵汝玉,陆钊华,徐建民,等.韦塔桉与大花序桉在粤中地区的生长表现[J].热带林业,2006(03):31~33. [22] 黄世能,郑海水,赖汉兴.热带薪材树种萌芽更新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0(12):3~7. [23] 黄舜仪,杨民胜.桉树耐寒品种选育的重要性可行性[J].桉树科技.1997(02):1~3. [24] 罗建中.我国耐寒桉树的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J].桉树科技,2006,23(01):24~31. [25] 黄德先,邓元德.巨尾桉在龙岩市引种状况的调查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02):50~53. [26] 郭建闽,邓元德.龙岩市桉树冻害调查与分析[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1(02):78~79. [27] 钱国财,杨仁标,黄日奎,等.亮果桉等10种26个种批抗寒试验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2001,28(S1):19~20. [28] 林平.永安桉树造林及其冻害情况调查[J].桉树科技,2001(01):15~20. [29] 姚庆端,洪长福,何水东,等.闽南桉树无性系抗逆性选择[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02):139~141. [30] 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福建省耐寒桉树遗传改良项目进展[J].桉树科技.1999(02):12~15. [31] 陈健波,项东云,张建明,等.广西耐寒桉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1):7~11. [32] 吕成群,黄宝灵.高硼处理增强巨尾桉苗木对零上低温的适应[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06):693~699. [33] 徐建民,李光友,陆钊华,等.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07):103~110. [34] 刘奕清,陈泽雄,刘长春,等.重庆桉树无性系引种评价与选择效果[J].桉树科技,2008,25(2):16~19. [35] 巨桉引种试验课题组.巨桉引种试验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3,13(03):146~154. [36] 杨俊陶,陈炳林.桉树抗冻性种质的筛选[J].桉树科技.1990(Z1):37~56. [37] 陈茜文,杨模华,李志辉,等.耐寒桉树的纤维形态特征的变异[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04):61~65. [38] 林睦就,李榕.中亚热带赤桉耐寒性选择[J].桉树科技.1999(01):13~19. [39] 李志辉,沈中瀚,何立新.中亚热带赤桉种源试验调查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1994(01):36~44. [40] 饶红欣,彭信海,夏晓敏,等.湖南耐寒赤桉优良无性系性状分析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02):39~40. [41] 彭信海.耐寒赤桉组培无性系研究简报[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01):24~25. [42] 王琳,曾玲玲,杨喜田,等.桉树幼苗耐寒性评价中生理生化指标的选择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2):11~16. [43] 李晓储,黄利斌,施士争.北移引种耐寒桉树苗期试初报[J].桉树科技.1999(02):7~11. [44] 张露,张俊红,温忠辉,等.引种桉树苗期的抗寒性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01):47~51. [45] 阚文靖,朱宁华,邱运亮.桉树对低温反应的生理生态学基础[J].经济林研究.1994,12(S1):1~6. [46] 何体生.耐寒桉树丰产栽培试验初报[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03):108~110. [47] 张学明.桉树细胞膜脂肪酸含量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4,12(S1):7~9. [48] 李志辉,汤珧华,孙汉洲,等.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Ⅲ.巨桉种源和家系膜脂肪酸组成、含量与抗寒性关系[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03):80~85. [49] 汤珧华,李志辉.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I.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研究综述[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03):70~74. [50] 黄月华.五种桉树苗期耐寒性能的初步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 [51] 刘奕清.低温胁迫下两种桉树的生理响应特征及转录表达差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52] 赵娟娟,洪伟.我国桉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03):284~288. [53] Bootle K.Wood in Australia:Types,properties and uses[M].Sydney,Australia Mo Graw~Hill Book Company,1983:433.
[54] 杨中宁.大花序桉幼龄材纤维与力学特性种源变异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 [55] 翟新翠.大花序桉的遗传变异与适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7. [56] 吕建雄,殷亚方,赵有科,等.我国南方地区不同桉树人工林树种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4):69~72. -
期刊类型引用(20)
1. 余志强. 七年生大花序桉引种试验. 绿色科技. 2025(07) 百度学术
2. 陈胜,吴庆全,林伟杰,赖东永,张荣标,张金文. 大花序桉不同嫩枝扦插繁殖技术对比. 桉树科技. 2024(04): 60-65 . 百度学术
3. 韦秀媚,徐航,刘本吉,郭东强,王劲松,李付伸. 广西来宾地区引种大花序桉生长情况分析. 四川林业科技. 2023(01): 104-108 . 本站查看
4. 付朝阳,刘衡,冯名开,韦鹏练,李蔷薇,符韵林. 17年生大花序桉木材机械加工性能研究. 桉树科技. 2023(01): 39-43 . 百度学术
5. 陈振华,付军,郑景丹,张智,欧阳洁英,黄彩枝. 大花序桉家系在桂西南生长性状分析. 林业勘查设计. 2023(02): 17-22 . 百度学术
6. 覃海康,刘衡,蒋兴成,韦鹏练,马忠才,符韵林. 29年生和35年生大花序桉木材机械加工性能对比研究. 桉树科技. 2023(02): 93-96 . 百度学术
7. 罗佳,马若克,乔梦吉,符韵林. 大花序桉边心材酚类成分分布及鉴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3(06): 127-136 . 百度学术
8. 曹昆彬,杨勇智,郭洪英,吴玉丹,李佳蔓,黄振,陈炙. 大花序桉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 四川林业科技. 2022(05): 66-72 . 本站查看
9. 吕曼芳,覃祚玉,曹继钊,石媛媛,赵隽宇,潘波. 大花序桉幼苗营养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 2021(01): 38-42 . 百度学术
10. 蒋维昕,梁馨元,兰俊,王建忠,白天道. 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04): 148-155 . 百度学术
11. 吴国文,白卫国,唐庆,邓海群,白春磊,谢劲松. 基于特色资源优势的林业示范区规划建设研究——以广西东门大花序桉示范区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21(15): 131-133 . 百度学术
12. 兰俊,蒋维昕,张磊,梁馨元,白天道.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16): 5342-5351 . 百度学术
13. 邱炳发,钟连香,熊涛,秦武明,覃汉夫. 广西35年生大花序桉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林业调查规划. 2021(05): 20-24 . 百度学术
14. 邱炳发,梁馨元,王建忠,白天道,蒋维昕. 大花序桉基因组SSR的分布特征及序列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10): 2744-2750 . 百度学术
15. 陈小中,张临萍,陈炙,刘欢欢,黄振,李佳蔓,杨汉波. 大花序桉优树家系苗期性状的遗传变异. 四川林业科技. 2020(02): 8-14 . 本站查看
16. 莫继有,严理,王建忠,秦武明,韦炳俭. 广西29年生大花序桉生长规律及模型探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4): 91-97 . 百度学术
17. 戴军,刘奎,杨梅. 不同保水剂对大花序桉幼苗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4): 54-60 . 百度学术
18. 邱炳发,潘雅琪,韦鹏练,符韵林. 35年生大花序桉生材性质研究. 陕西林业科技. 2019(02): 11-14+22 . 百度学术
19. 孙雪阳,庞贞武,黄汉宁,秦丽. 15个大花序桉品种的AFLP分析. 绿色科技. 2019(13): 118-119+123 . 百度学术
20. 王建忠,张磊,梁庭辉,莫继有,李蔷薇,唐再生,熊涛,兰俊. 大花序桉组培苗15个月龄幼林生长. 广西林业科学. 2018(03): 336-33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