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关系

刘兴良 杨文静 刘杉 蔡蕾 冯秋红 李旭华 潘红丽 文智猷 方懿 贾程 杜忠 严刚 刘千里 张利 张志才

刘兴良, 杨文静, 刘杉, 等.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关系[J].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2): 1−20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引用本文: 刘兴良, 杨文静, 刘杉, 等.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关系[J].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2): 1−20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LIU X L, YANG W J, LIU 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es plant community and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in giant panda habitat[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43(2): 1−20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Citation: LIU X L, YANG W J, LIU 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es plant community and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in giant panda habitat[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43(2): 1−20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关系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兴良(1963—),男,研究员,博士,liuxingliang@126.com

    通讯作者: 389664937@qq.com
  •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22YFS0468);四川省财政专项(2020CZZX04);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004)

Relationship between Abies Plant Community and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in Giant Panda Habitat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389664937@qq.com
  • 摘要: 冷杉属(Abies)物种组成的森林是我国特有的山地寒温性暗针叶林,在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和凉山山系分布着以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巴山冷杉(A. f argesii)、岷江冷杉(A. faxoniana)、冷杉(A. fabri)、长苞冷杉(A. georgei)和川滇冷杉(A. forrestii)为主要建群种的原始森林类型,成为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本文从植物地理学角度,研究冷杉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联系,阐明了冷杉属建群种群落及其主食竹亚层种类组成特征,以及冷杉属建群种森林类型成为大熊猫重要栖息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可以为退化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主食竹基地建设、走廊通道重建以及栖息地环境构建等提供理论依据。
  • 图  1  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及其种群密度

    Fig.  1  Habitat area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giant pandas

    图  2  大熊猫分布区冷杉属植物垂直分布

    Ach: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Afax: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Afar: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Are:黄果冷杉Abies recurvata var. ernestii;Afab:冷杉Abies fabri;Ar:紫果冷杉Abies recurvata;Ag:长苞冷杉Abies geogeri;As: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Afor: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

    Fig.  2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genus of Abies in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area

    表  1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学研究资料来源一览表

    Tab.  1  List of parameters involved in ecological research of giant panda habitat

    项目
    Item
    参数类型
    Parameter type
    官方网站
    Official website
    主要数据来源文献
    Literature of main data sources
    保护区名录保护区名称、保护对象、批准文号、调整文号、地理坐标、海拔范围、总面积、功能区面积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
    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
    政府、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生态环境
    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林业局、甘
    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局[19],2006;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
    冷杉属
    植物
    分布范围、地理特征、森林类型、林下植物WWF中国、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国家
    标本平台、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中国知网
    管中天[3],1982;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21],1999;蒋有绪等[22],2018;《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23],1986;雷明德[24]等,1999;黄大桑[25],1997;《甘肃森林》编辑委员会[26],1998;《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27],1992;四川植被协作组[28],1980;胡进耀主编[42],1990;刘增力等[46],2002;向小果等[47],2006;袁施彬[48],2018;杨志松等[49],2019;伍光和等[50],1997;白永兴等[51],2017
    食料竹植
    物种类
    竹类分类、竹类分布范围、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被类型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国家标本平
    台、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中国知网
    李承彪等[11],1997;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易同培[32],1985a;易同培[33],1985b ;易同培[34],1997;冯永辉等[35],2006;易同培和蒋学礼[36],2010;孙飞翔等[41],2013;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胡进耀主编[44],2015;董冰楠[45],2017;袁施彬[48],2018;杨志松等[49],2019;伍光和等[50],1997;张泽钧等著[52],2017;史军义等[53],2018;秦自生等[54],1993;黄华梨[56]
    2005;刘冰[60],2008
    大熊猫分布
    及其栖息地
    大熊猫活动植被带、森林类型、林下箭竹种类中国知网、WWF中国胡锦矗[15],1985;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黄华梨[30],2002;周世强[31]等,2003;潘文石等[37],1988;巩文等[38],2004;胡锦矗等[39],2005;冉江洪等[40],2006;孙飞翔等[41],2013;胡进耀主编[42],1990;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胡进耀主编[44],2015;董冰楠[45],2017;李宇[59]
    2006;刘冰[60],200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中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

    Tab.  2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iant panda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行政区
    AR
    保护区名称
    Name of the reserve
    地理特征Geographical features面积Area保护对象
    Protected object
    政府文件和参考文献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references
    纬度La
    经度L
    海拔范围Ar
    /m
    总面积
    /hm2
    核心区面积
    /hm2
    甘肃省1.甘肃裕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50′-33°9′105°17′-105°38′660-247251058.0020696.00川金丝猴、大熊猫、珙桐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以及亚热带向暖温带
    过渡类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部,2016
    2.甘肃白水江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35'-32°55'104°07'-105°22'595-4072183799.090158.00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
    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甘环函〔2017〕86号
    3.甘肃博峪河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03′47″-33°34′58″104°09′06″-104°32′40″1080-411954861.722298.2湿地生态系统、大熊猫等野
    生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
    甘环函〔2017〕86号
    4.甘肃尖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57′-33°02′104°40′-104°51′820-311310041.04165.00大熊猫、红豆杉等野生珍稀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林业部,1992
    5.甘肃插岗梁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13′05″-33°53′13″103°56′58″-104°38′44″1173-453683053.627104.90大熊猫、红豆杉、三叶草等野生珍
    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甘政函〔2005〕129号;
    甘环函〔2017〕86号
    6.甘肃白龙江阿
    夏省级自然保护区
    33°41′20″-34°17′30″130°00′37″-104°05′351890-4377135536.051037.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甘环函〔2017〕86号
    7.甘肃多儿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9′25″-33°58′48″103°37′30″-104°03′47″1840-437754575.019389.5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
    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环生态函〔2018〕44号
    陕西省8.陕西老县城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3°42′36″-33°51′04″107°39′33″-107°48′40″1524-299612611.05578.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陕环函〔2004〕113号;
    陕环函〔2012〕190号;
    国发〔2013〕110号;
    环函〔2014〕64号
    9.陕西黄柏塬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3°42′02″-33°54′05″107°31′16″-107°42′30″1280-312021865.007080.00大熊猫、林麝、羚牛、红豆杉、连
    香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
    其栖息地生态系统。
    陕政函〔2006〕186号;
    陕环函〔2004〕113号;
    环函〔2013〕161号
    10.陕西太白牛尾河
    省级自然保护区
    33°30′-33°48′107°19′-107°40′912-225613492.002246.00大熊猫、金丝猴、豹等野生
    动物其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
    和湿地生态系统。
    陕环函〔2004〕113号
    11.陕西太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49′30″-34°05′35″107°22′25″-107°51′30″1060-3767.256325.0032378.00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
    统和自然历史遗迹。
    国发〔1986〕75号
    12.陕西周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3 °41′-57°107°39′-108°19′1100-299656393.005578.00川金丝猴、大熊猫等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国发〔1988〕30号
    13.陕西长青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19′-33°44′107°17′-107°55′800-307129906.0011000.00大熊猫为主野生动植物
    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国函〔1995〕129号
    14.陕西青木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49′19″-32°55′22″105°29′11″-105°39′56″1000-2054102200.004058.29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国办发〔2009〕54号;
    环函〔2009〕300号;
    15.陕西桑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3°39′03″-33°49′46″107°04′28″-107°20′20″″1140-2610.213806.008796.02大熊猫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国发〔2009〕54号;
    环函〔2009〕300号
    16.陕西摩天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3°31′53″-33°40′02″107°03′09″-107°10′20″900-26128520.02804.0大熊猫等珍稀动
    物及其栖息地
    陕环函〔2003〕153号;
    环生态函〔2018〕44号
    17.陕西佛坪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3′-33°46′107°40′-107°55′980-290429243.8410326.0
    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连香
    树、独叶草等珍稀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国发〔1979〕256号
    18.陕西观音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4′36″-33°44′50″107°50′45″-108°01′06″1150-2574.213534.004274.00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独叶草、
    秦岭冷杉等珍稀动植物及
    其森林生态系统。
    陕环函〔2003〕153号;
    环函〔2014〕64号
    19.陕西皇冠山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29′55"-33°43′00"108°18′50"-108°27′20"880-234012372.003724.00大熊猫、金丝猴、羚牛、
    秦岭冷杉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地。
    2001年成立陕西宁陕自然
    保护区,于2006年改名为陕西
    皇冠山自然省级保护区
    陕政函〔2006〕188号;
    陕政函 〔2010〕38号
    20.陕西平河梁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7′30"-33°22′00"108°24′00"-108°36′10"1265-267921152.006510.00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陕政函〔2008〕30号;
    环函〔2013〕161号
    21.陕西天华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3°30′-33°44′108°02′-108°14′730-2704.625485.009680.00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植
    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
    国办发〔2008〕5号;
    环函〔2008〕1号
    四川省22.四川黑水河省
    级自然保护区
    30°31′-30°49′′102°54′-103°221500-534631790.0022408.00大熊猫、川金丝猴、牛
    羚、绿尾虹雉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川府函〔2019〕88号
    23.四川龙溪-虹口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1°04′-31°22′′103°32′-103°43850-458242720.0017100.00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
    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环函〔2000〕381号
    24.四川白水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1°10′-31°297′′103°41′-103°51480-481830150.0017170.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国办发〔2002〕34号
    25.四川鞍子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0°43′-30°51′103°07′-103°17′1638-386810141.407590.69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26.四川省九顶山省
    级自然保护区
    31°23′-31°42′′103$ ° $45′-104°15986-4989.161640.043010.4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12〕184号
    27.四川千佛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1°37′-31°48′′103°56′-104°181630-404711083.005453.00大熊猫、川金丝猴为主的
    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环函〔2014〕295号
    28.四川小寨子沟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1°50′-32°10′103°45′-104°051160-476944384.729764.38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环函〔2013〕161号;
    国办发〔2013〕48号
    29.四川片口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02′-32°12′104°10′-104°26′1300-33268825.86702.1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30.四川王朗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49′-33°02′103°55′-104°10′2400-498032297.028202.0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
    国办发〔2002〕34号
    31.四川雪宝顶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15′03″-32°38′40″103°50′32″-104°17′18″1400-540063615.0039565.00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
    等珍稀野生动物和典
    型森林生态系统。
    环办函〔2012〕1359号
    32.四川小河沟省
    级自然保护区
    32°29′-32°43′104°08′-104°30′1310-416628227.0016809.20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等珍
    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川林函[2008]9号
    33.四川余家山县
    级自然保护区
    32°28′-32°30′104°32′-104°35′1000-2702894.00387.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平府函〔2006〕20号
    34.四川唐家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30′-32°41′104°36′-104°56′1150-383740000.027153.87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物及其生态系统。
    国发〔1978〕256号;
    国发〔1986〕75号
    35.四川东阳沟省
    级自然保护区
    32°30′-32°42′104°55′-105°23′860-288430760.012051.00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
    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3〕96号
    36.四川毛寨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43′48″-32°56′24″″105°22′′48″-105°34′12″560-2344.320800.011059.5川金丝猴、大熊猫、牛羚、
    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川府函〔2008〕31号;
    川府函〔2014〕225号
    37.四川八月林县
    级自然保护区
    29°04′-29°13′102°55′-103°04′1200-332110234.54763.43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金府复〔2006〕19号;
    川府函〔2013〕297号;
    川林规函[2014]481号
    38.四川芹菜坪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49′-28°58′103°38′-103°52′940-1900.63662.01959.60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
    及其自然生态系统。
    乐府函〔2011〕6号;
    川府函〔2014〕115号
    39.四川黑竹沟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8º39′54″- 29º08′54″102º54′29″-103º04′07″1054-428829643.016745.9大熊猫、四川山鹧
    鸪及其栖息地。
    环函〔2012〕206号
    40.四川马边大风顶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28°26ˊ-28°45′103°13ˊ-103°26ˊ1200-404230164.020410 .0大熊猫、羚牛、珙桐、
    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
    林护发〔2009〕131号
    41.四川瓦屋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29°25′-29°34′102°49′-103°00′1138-326936490.126498.3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2〕63号
    42.四川老君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8º39´-28º43´103º57´-104º04´600-2008.73500.03201.00四川山鹧鸪、白腹锦鸡
    等雉科鸟类,以及大熊猫
    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亚热
    带阔叶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1〕52号
    43.四川羊子岭市级
    自然保护区
    29°42′-29°49′102°54′-102°59′1300-280063363.02382.6大熊猫、珙桐、红豆杉等野
    生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雅府函〔2006〕94号
    45.四川大相岭省
    级自然保护区
    29°28′-29°43′102°29′-102°52′1150-348129000.012730.0大熊猫、牛羚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14〕115号
    46.四川栗子坪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8°51′-29°08′102°11′06″-102°30′21″1330-455147940 .024474.0大熊猫、牛羚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环函〔2014〕64号
    47.四川省雅安喇叭河
    省级自然保护区
    30°04′-30°20′102°17′-102°33′1050-486223437.317334.51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野
    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4〕77号
    48.四川蜂桶寨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0°19′-30°47′102°48′-103°00′1000-489639039.027581.5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
    国务院国函〔1975〕45号
    49.四川贡嘎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9°01′-30°05′101°29′-102°12′2850-7556409143.5225105. 0森林生态系统、大熊猫等
    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现代
    冰川等自然景观。
    国务院国函〔1997〕109号
    50.四川湾坝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48′35″-29°06′44″101°52′11″-102°06′20″2600-514241824.020324.00大熊猫为代表的重点珍
    稀动植物及其横断山脉独
    特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5〕79号
    51.四川卧龙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4°45′-31°25′102°52′-103°24′1150-6250200000.0151840.0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
    及高山森林生态系统。
    国发(1975)45号;
    国发〔1978〕256号
    52.四川草坡省级
    自然保护区
    31°08′-31°27′103°10′-103°22′1760-436855612.134123.58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6〕5号
    53.四川宝顶沟省级
    自然保护区
    31°25′-32°10′103°40′-104°10′890-4769.389883.631626.1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1〕20号
    54.四川白羊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07′12″-32°40′45″103°47′00″-104°15′15″′1580-558876710.050416.0大熊猫、红豆杉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55.四川黄龙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39-32°54′103°44′-104°04′2160-558855050.537048.8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
    物以及森林、湿地生态系
    统和钙华景观。
    川府函〔1983〕171号
    56.四川龙滴水县级
    自然保护区
    32°33′30″-32°51′31″102°00′34″-104°10′53″1240-452225854.615325.4大熊猫、红豆杉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松府函〔2004〕7号
    57.四川九寨沟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2°54′13″-33°19′57″103°46′14″-104°05′3″1996-476464297.349782.3大熊猫、金丝猴、白臀鹿、
    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以
    及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
    林函护字〔1994〕174号;
    林护字〔1998〕97号
    58.四川白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10′-33°22′104°01′-104°12′1600-344516204.39722.60川金丝猴、大熊猫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环生态函〔2018〕44号
    59.四川贡杠岭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º02′-33º44′103º24′-103º48′2470-4574147844.062047.0大熊猫、四川梅花鹿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9〕213号
    60.四川勿角自然
    省级保护区
    32°53′-33°13′103°59′-104°24′1480-455837014.023920.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14〕26号
    61.四川四姑娘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0°54′16″-31°16′21″102°42′30″-102°58′40″1750-625056000.018500.00大熊猫、雪豹、牛羚、等
    珍稀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
    统和冰川独特地质地貌景观。
    环函〔2006〕345号
    62.四川包座县级
    自然保护区
    33°15′00″-33°48′24″103°08′24″-103°31′48″2800-4574125669.084881.0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梅花
    鹿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森林
    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若府函〔2003〕69号
    63.四川冶勒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49′-29°03′101°58′-102°15′2400-529924293.016424.5大熊猫、雪豹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9〕18号
    64.四川申果庄省级大
    熊猫自然保护区
    28°28′-28°41′102°42′-102°54′2130.0-3957.433700.019268.56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2〕62号
    65.四川马鞍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38′24″-29°00′03″102°41′24″-102°57′2200-428827981.010076.1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3〕96号
    66.四川美姑大风顶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28°30′-28°50′102°52′-103°20′1356-399850655.031097.5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野生
    动物及典型森林生态系统。
    国务院〔1978〕256号;
    林业部林函护字〔1994〕174号
    67.四川麻咪泽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08′56′′-28°32′103°10′47′′-103°26′33′′
    1130-378047641.0124793.02大熊猫、林麝、四川山
    鹧鸪、珙桐等珍稀野
    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5〕16号;
    http://lcj.sc.gov.cn/scslyt/
    gsgg/2020/5/12/5c0fd350bbca40
    b588d4d086c7f4a2f6.shtml
    68.四川米亚罗省级
    自然保护区
    31°12′00″-31°47′′24″102°36′00″-103°29′24″1900-5922160731.7100135.8大熊猫、林麝、马麝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1999〕2号;
    http://lcj.sc.gov.cn/scslyt/
    gsgg/2021/6/7/f63b614f86e045d
    4abec74dbc647e774.shtml
    69.四川平武县级社
    会公益型保护地
    32°36’22’’-32°25’52’’104°32’42’’-104°45’25’’1250-350411000.06862.00大熊猫、羚牛、林麝等
    珍稀野生动植物及
    其森林生态系统。
    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
    金会与平武县高村
    乡人民政府共管
    注:(1)行政区Ar:Administrative region;纬度La:latitude;经度L:longitude;海拔范围Ar:Altitude range。(2)本表数据以政府网站、各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最新数据为准,资料截止时间2021年9月30日。
    Note: (1) Administrative region: Ar: Latitude: La; Longitude: L; Altitude range: Ar. (2) The data in this table are prevail to the latest data of the government website and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each nature reserve, and the data deadline is September 30th, 202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

    Tab.  3  Moder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bies plants in giant panda habitat

    物种名
    Species name
    分布区域
    Distribution area
    地理特征
    Geographical features
    垂直分布带
    Vertical distribution zone
    经度/°纬度/°海拔范围/m
    秦岭冷杉
    Abies chensiensis
    陕西、甘肃东南部、河南、湖北西
    部房县,四川城口殷家湾。
    104.3-111.631.8-33.92300-30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岷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
    甘肃南部洮河流域及白龙江流域、
    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
    域以及康定折多山的东坡。
    100.4-105.229.8-35.52600-38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巴山冷杉
    Abies f argesii
    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及西北部、四
    川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
    102.5-111.031.0-35.71500-37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黄果冷杉
    A. recurvata var. ernestii
    青海南部马可河林区,四川西部(金
    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岷江流域)
    和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
    98.3-104.127.6-33.42300-36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冷杉
    Abies fabri
    四川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乌
    边河流域、金沙江下游、安宁河
    上游(冕宁)及灌县等地。
    102.0-104.27.6-31.61900-38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紫果冷杉
    Abies recurvata
    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四川北部及西北部。100.1-105.030.5-34.22600-36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长苞冷杉
    Abies georgei
    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97.0-102.626.0-30.03400-4200亚高山暗针叶林
    鳞皮冷杉
    Abies squamata
    四川西部康定以西、金沙江流域
    以东、道孚以南、九龙、稻城、
    乡城、得荣以北,阿坝藏族自
    治州马尔康等地及青海南部与
    西藏东南部的高山上部。
    96.7-102.428.5-33.23500-4000亚高山暗针叶林
    川滇冷杉
    Abies forrestii
    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部。94.4-103.426.0-29.62500-34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注:数据来自1管中天[3],1982;2刘增力等[46],2002;3向小果等[47],2006;4《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27],1992;5蒋有绪等[22],2018;6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s://www.cvh.ac.cn/)。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中国大熊猫栖息地及其食料竹分布格局

    Tab.  4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abitat and food bamboo of giant panda in China

    山系
    Mountain system
    栖息地面积
    The habitat area
    /hm2
    植被垂直带谱
    The vertical zone spectrum of vegetation
    食料竹种类及数量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food bamboo
    种类
    The type of plant
    物种数量/N
    Quantity of species
    秦岭山系
    Qinling
    mountains
    371915.0海拔800-2200 m,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常年
    活动);海拔2100-2500 m,山地落叶阔叶
    林带(冬季少量活动);海拔2300-2900 m,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经常活动);海拔2900-
    3350 m,亚高山针叶林带(夏季偶尔活动)。
    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秦岭木竹(B. aristate)、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lius)、巴山箬竹(I. bashanensis)、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龙头竹(F. dracocephala)、毛龙头竹(F. decurvata)、刺狭叶方竹(Chimononbambusa angustifoia)、刺黑竹(Ch. neopurpurea10
    岷山山系
    Minshan
    mountains
    921319.0海拔1300-2000 m,低山灌丛(春季活动);
    海拔1600~2200 m,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冬
    季活动);海拔2000-2600m,山地暗针叶
    林(春季活动);2600-3200(3800)m亚
    高山暗针叶林(夏季活动)。
    缺苞箭竹(F. denudata)、青川箭竹(F. rufa)、糙花箭竹(F. scabrida)、华西箭竹(F. nitida)、龙头竹(F. dracocephala)、毛龙头竹(F. decurvata)、团竹(F. obliqua)、短锥玉山竹(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冷箭竹(B. faberi)、钓竹(Ampelocalamus breviligulatus)、巴山箬竹(Indocalamus bashanensis)、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紫竹(Ph. nigra)、石绿竹(Ph. arcana)、黄古竹(Ph. angusta)、刺黑竹(Ch. neopurpurea)、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21
    邛崃山山系
    Qionglai
    mountains
    688759.0海拔1300-2200 m,低山灌丛(偶尔活动);
    海拔1600-2200 m,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
    带(偶尔活动);海拔2000-3700 m为山地
    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经常活动)。
    冷箭竹(B.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刺黑竹(Ch.neopurpurea)、白夹竹(Phyllostaehys nidulari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油竹子(F. angustissima)、华西箭竹(F. nitida)、扫把竹(F. fractiflexa)、墨竹(F. incrassata)、短鞭箭竹(F. brevistioedis)、牛麻箭竹(F. emaculata)、刺黑竹(Ch. neopurpurea)、白夹竹(Phyllostaehys nidularia)、彭县刚竹(Ph. sapida)、蓉城竹(Ph. bissetii)、美竹(Ph. mannii)、毛金竹(Ph. nigra)、硬头青竹(Ph. veitchiana)、天全方竹(Ch. tianquanensis)、溪岸方竹(Ch. rivularis28
    大相岭山系
    Daxiangling
    mountains
    122869.0海拔2000-2400 m为细叶青冈、曼青冈、香
    桦、槭树等组成的常绿与阔叶混交林(经
    常活动);海拔2400 m-2800 m山地暗针
    叶林,主要以铁杉、冷杉、川滇冷杉等
    组成。海拔3200 m-3600 m,亚高山暗
    针叶林(夏季经常活动)。
    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丰实箭竹(Fargesia ferax)、冷箭竹(B.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熊竹(Y. ailuropodina)、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毛金竹(Ph. nigra10
    小相岭山系
    Xiaoxiangling
    mountains
    119364.0海拔1500-2200(2600)m,云南松林和松
    栎混交林(经常活动);海拔2500 m,
    包石栎、多变石栎、白辛树、水青树等
    阔叶混交林(经常活动);海拔2000-
    2800 m,山地暗针叶林(经常活动);
    海拔2800-3600 m,亚高山暗针叶林
    (经常活动)。
    岩斑竹(Fargesia canaliculata)、膜箨镰序竹(Drepanostachyum membranaceum)、马骆箭竹(F.maluo)、贴毛箭竹(F.adpressa)、昆明实心竹(F. ytmnanensis)、丰实箭竹(F. ferax)、露舌箭竹(F. expoata)、清甜箭竹(F. dulcicula)、紫花玉山竹(Y. violasce)、空柄玉山竹(Y. cava)、鄂西玉山竹(Y. confusa)、峨热竹(Baslaania spanostaehya)、石棉玉山竹(Y. lineolata)、九龙箭竹(F. jiulongensis18
    凉山山系
    Liangshan
    mountains
    302369.0海拔1500 m以下,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偶有活动);海拔1500-2400 m,
    山地常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冬季活动);海拔2400-3500 m
    (最高可达3700 m),山地暗针叶
    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常年活动)。
    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实竹子(Q. macrophylla)、少花箭竹(F. pauciflora)、丰实箭竹(F. ferax)、三月竹(Q. opienensis)、大叶筇竹(Q. macrophylla)、筇竹(Q. tumidinoda)、刺竹子(Ch. pachystachys)、冷箭竹(Bashartia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白背玉山竹(Y. glauca)、鄂西玉山竹(Y. confusa)、雷波玉山竹(Y. leiboensis)、大风顶玉山竹(Y. dafengdingensis)、马边巴山木竹(B. abietina)、方竹(Ch. quadrangulari)、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羊竹子(A. saxatile19
    注:数据来源1李承彪[11],1997;2李云[55],2002;3冯永辉等[35],2006;4易同培和蒋学礼[36],2010;5孙飞翔等[41],2013;6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7国家林业局[19],2015;8史军义等[53],2018。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大熊猫活动区域与冷杉属植物建群种群落的关系

    Tab.  5  Relationship between giant panda activity area and the community composed of Abies plants as the constructive species

    山系
    Mountain system
    主要海拔范围
    Major altitude ranges/m
    常见海拔范围
    Common altitude ranges/m
    主要森林植被带
    Forest vegetation zone
    暗针叶林带
    Dark coniferous forest zone
    大熊猫主要活动的森林群落
    Forest community of major panda activities
    秦岭山系
    Qinling mountains
    2200~30002200~2600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秦岭冷杉+红桦-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Betula albo-sinensis-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锐齿栎-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铁杉-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Tsuga chinensis -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华山松-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Pinus armandii-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日本落叶松-巴山箬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Larix kaempferi-Indocalamus bashanensis)、秦岭冷杉-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Bashania fargesii)、巴山冷杉+云南冬青-秦岭箭竹林(Form.Abies fargesii+Ilex yunna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巴山冷杉+红桦-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 +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巴山冷杉+牛皮桦-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 +Betula albo-sinensis var. septentrionalis-Bashania fargesii)、巴山冷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Fargesia nitida)、巴山冷杉+铁杉-龙头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Tsuga chinensis-Fargesia dracocephala)、巴山冷杉+红桦+糙皮桦-龙头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Betula albo-sinensis+Betula utilis-Fargesia dracocephala
    岷山山系
    Minshan mountains
    2200~30001600~2800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岷江冷杉+红桦-华西箭竹群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ashania faberi)、岷江冷杉-缺苞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denudata)、岷江冷杉-团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obliqua)、岷江冷杉-青川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rufa)、黄果冷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emestii-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铁杉-龙头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Tsuga chinensis-Fargesia dracocephala-)、铁杉+岷江冷杉-冷箭竹林(Form. Tsuga chinensis+A. faxoniana-Bashania faberi
    邛崃山系
    Qionglai mountains
    1300~37001600~2600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
    阔叶混交林、山地暗针
    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岷江冷杉+红桦-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红桦-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Larix mastersiana-Bashania faberi)、岷江冷杉-拐棍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robusta)、岷江冷杉+红桦-油竹子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 angustissima)、岷江冷杉+铁杉-拐棍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Tsuga chinensis-Fargesia robusta)、铁杉+岷江冷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Tsuga chinensis+ Abies faxonian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Larix mastersiana-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utilis-Bashania faberi
    大相岭山系Daxiangling mountains2000~32002400~3200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
    带、山地暗针叶林带。
    山地暗针叶林带、铁杉+峨眉冷杉-短锥玉山竹(Form. Tsuga chinensis+Abies fabri-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云南铁杉-冷箭竹(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Bashania faber)、峨眉冷杉-熊竹林(Form. Abies fabri+-Yushania ailuropodina)、峨眉冷杉+油麦吊云杉-短锥玉山竹(Form. Abies fabri+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 +Betula utilis-Bashania faberi)、铁杉+峨眉冷杉-丰实箭竹(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Fargesia ferax
    小相岭山系Xiaoxiangling mountains2400~32002800~3700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或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
    铁杉+长苞冷杉-丰实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georgei-Fargesia ferax)、长苞冷杉-麦吊杉-鹅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Picea brachytyla-Bashania spanostachya)、长苞冷杉-马骆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 Fargesia maluo)、长苞冷杉+冷杉-清甜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Abies fabri-Fargesia dulcicula)、长苞冷杉+冷杉-露舌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Abies fabri-Fargesia exposita)、川滇冷杉+冷杉-九龙箭竹林(Form. Abies forrestii+Abies fabri-Fargesia jiulongensis)、鳞皮冷杉+川滇冷杉-牛麻箭竹林 (Form. Abies squamata+Abies forrestii-Fargesia emaculata)、铁杉+长苞冷杉+麦吊杉-露舌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georgei+Picea brachytyla-Fargesia expoata)、峨眉冷杉+糙皮桦-鹅热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Baslaania spanostaehya)、峨眉冷杉+糙皮桦-丰实箭竹(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Fargesia ferax)林、峨眉冷杉+糙皮桦-石棉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Yuslmnia lineolata
    凉山山系
    Liangshan mountains
    2510~42352600~3800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带、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峨眉冷杉+疏花槭-大风顶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Acer laxiflorum-Yuslmnia dafengdingensis)、峨眉冷杉+铁杉-马边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Baslmnia abietina)、峨眉冷杉+铁杉-大风顶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Yuslmnia dafengdingensis)、峨眉冷杉+油麦吊云杉+云南铁杉-马边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bri+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Tsuga dumosa-Bashania abietina)、峨眉冷杉+糙皮桦-白背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Yuslmnia glauca)、峨眉冷杉+川滇冷杉-少花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Abies forrestii-Fargesia pauciflora)、峨眉冷杉+铁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糙皮桦一冷箭竹群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Bashartia faberi
    注:(1)资料来源:①李承彪[11],1997;②易同培和蒋学礼[36],2010;③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4国家林业局[19],2015;5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7李云[55],2002;8冯永辉等[35],2006。(2)山系MS;Mountain system;主要活动的海拔范围TARMA:The altitude range of main activities;;常见活动范围CRA:Common range of activities;森林植被带FVB:Forest vegetation belt;大熊猫主要活动植被带MAVBGP:Main active vegetation belt of giant panda。
    下载: 导出CSV
  • [1] 李文华,周沛村. 暗针叶林在欧亚大陆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J]. 资源科学,1979,1(1):21−34.
    [2] 蒋有绪. 川西高山暗针叶群落特点及分类原则[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3,12(2):40−50.
    [3] 管中天. 四川松杉植物地理[M]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4] 李承彪.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研究[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 刘兴良,汪明,邹伯才,等. 四川亚高山暗针叶林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2,23(2):8−14.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02.02.002
    [6] 朱靖,龙志. 大熊猫的兴衰[J]. 动物学报,1983,23(1):93−104.
    [7] 王将克. 关于大熊猫种的划分、地史分布及其演化历史的探讨[J]. 动物学报,1974(2):191−201.
    [8] Zhang Z J, Wei F W, Li M, et al. Microhabitat separation during winter among sympatric giant pandas, red pandas, and tufted deer: the effects of diet, body size, and energy metabolism[J].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4, 82(9): 1451−1457. doi: 10.1139/z04-129
    [9] 张志和, 魏辅文. 大熊猫迁地保护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0] Garwood N C, Janos D, Brokaw N. Earthquake-caused landslides: a major disturbance to tropical forests[J]. Science, 1979, 205: 997−999. doi: 10.1126/science.205.4410.997
    [11] 李承彪. 大熊猫主食竹研究[M]. 贵阳: 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2] 申国珍,谢宗强,冯朝阳,等. 汶川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与恢复对策[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6):1417−1425.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8.06.023
    [13] 吴宁,卢涛,罗鹏,等. 地震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J]. 生态学报,2008,28(12):5810−5819.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8.12.004
    [14] 张明,袁施彬,张泽钧. 大熊猫地史分布变迁初步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4):323−330.
    [15] 胡锦矗. 大熊猫的生态地理分布[J]. 南充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6(2):10−18.
    [16] 胡锦矗. 大熊猫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17] O’Brien S J, Pan W S, Lü Z. Pandas, people and policy[J]. Nature, 1994, 369: 179−180. doi: 10.1038/369179a0
    [18] Loucks C J, Lu Z, Dinerstein E, et al. Giant pandas in a changing landscape[J]. Science, 2001, 294(5546): 1465. doi: 10.1126/science.1064710
    [19]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2015-03-02].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04/content-758246.html.).2015.
    [20] 国家林业局. 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1] 《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 中国森林(第2卷)•针叶林.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2] 蒋有绪, 郭泉水, 马娟等著.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第二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23] 《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 陕西森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6.
    [24] 雷明德等编著. 陕西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5] 黄大桑主编. 甘肃植被[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6] 《甘肃森林》编辑委员会. 甘肃森林[M]. 兰州: 甘肃省林业厅, 1998.
    [27] 《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 四川森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28] 四川植被协作组. 四川植被[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
    [29] 四川省林业厅著. 四川的大熊猫-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30] 黄华梨. 甘肃白水江地区大熊猫食物基地的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类型[J]. 甘肃林业科技,2002,27(1):10−14. doi: 10.3969/j.issn.1006-0960.2002.01.004
    [31] 周世强,黄金燕,谭迎春,等.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Ⅱ. 植物群落的聚类分析[J]. 四川林勘设计,2003,24(3):16−20.
    [32] 易同培.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一)[J]. 竹子研究汇刊,1985,a,4(1):11−27.
    [33] 易同培. 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分类和分布(二)[J]. 竹子研究汇刊,1985,b,4(2):21−44.
    [34] 易同培. 四川竹类植物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35] 冯永辉,冯鲁田,雍严格,等.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学研究(Ⅱ)[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1−102+124.
    [36] 易同培,蒋学礼. 大熊猫主食竹种及其生物多样性[J]. 四川林业科技,2010,31(4):9−28.
    [37] 潘文石, 郑生, 吕植等. 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38] 巩文,任继文,赵长青,等. 甘肃省大熊猫生境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4,24(4):74−78. doi: 10.3969/j.issn.1673-923X.2004.04.013
    [39] 胡锦矗, 胥晓, 张君.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0] 冉江洪,曾宗永,刘世昌,等. 四川大相岭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889−893.
    [41] 孙飞翔,党坤良,陈俊娴.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选择与森林群落[J]. 林业科学,2013,49(5):147−153. doi: 10.11707/j.1001-7488.20130519
    [42] 胡进耀. 四川片口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43] 王冰洁,王建宏. 甘肃大熊猫食用竹的分类与分布[J]. 甘肃科技,2014,30(18):141−143+148. doi: 10.3969/j.issn.1000-0952.2014.18.056
    [44] 胡进耀主编.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5.
    [45] 董冰楠. 邛崃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及栖息地干扰时空变化研究[D]. 西华师范大学, 2017.
    [46] 刘增力,方精云,朴世龙. 中国冷杉、云杉和落叶松属植物的地理分布[J]. 地理学报,2002,57(5):577−586. doi: 10.3321/j.issn:0375-5444.2002.05.010
    [47] 向小果,曹明,周浙昆. 松科冷杉属植物的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439−452. doi: 10.3969/j.issn.2095-0845.2006.05.001
    [48] 袁施彬. 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49] 杨志松, 周材权, 何廷美.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50] 伍光, 张可荣主编.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51] 白永兴, 刘建军, 马小强主编. 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52] 张泽钧著. 四川草坡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53] 史军义,周德群,陈其兵,等. 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J]. 世界竹藤通讯,2018,82(2):53−62.
    [54] 秦自生, 艾伦泰勒, 蔡绪慎. 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55] 李云.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的分类、分布及巴山木竹生物量研究[D]. 西北大学, 2002
    [56] 黄华梨. 甘肃白水江大熊猫[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57] 王建宏,黄华梨,滕继荣,等.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西段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J]. 四川动物,2006(4):771−775. doi: 10.3969/j.issn.1000-7083.2006.04.020
    [58] 王开锋, 温战强, 冯祁君, 等. 陕西太白牛尾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59] 李宇. 秦岭山系大熊猫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生活史特殊阶段的生境选择研究[D]. 西北大学, 2006.
    [60] 刘冰. 秦岭大熊猫主食竹及其特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1] 郑克贤. 甘肃省白龙江阿夏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62] Hull, V V, Zhang J, Huang J, et al. Habitat Use and Selection by Giant Pandas[J]. Plos One, 2016, 11(9): 1−18.
    [63] 任继文. 甘肃省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1):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04.01.029
    [64] 汪之波, 白永兴, 高云峰, 等. 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36(11): 4829-4835.
    [65] 姚星星,高军,蒋震,等. 甘肃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及垂直分布[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1):48−54.
    [66] 边坤,刘楚光,王开锋. 秦岭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4):172−177.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15.04.27
    [67] 蔡靖,杨秀萍,姜在民.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4):19−23.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02.04.006
    [68] 谢凤鸣. 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价[J]. 陕西林业科技,2017,48(6):15−22.
    [69] 宋先先,王得祥,赵鹏祥,等.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现状及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4):75−79.
    [70] 李杨倩,唐博,周宏,等. 历史皆伐林迹地中大熊猫的微生境选择—以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4):345−351.
    [71] 胥晓,秦自生,古晓东,等. 四川省冶勒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遥感分类现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9(2):88−95+121. doi: 10.3969/j.issn.1671-8755.2004.02.022
    [72] 李仁贵,戴波,张秀雷,等.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雉类资源调查[J]. 四川动物,2007,26(3):569−571. doi: 10.3969/j.issn.1000-7083.2007.03.023
    [73] 郭双兴. 四川西部高原上新世植物群[ J] . 古生物学报. 1978, 17(3): 343−350 .
    [74] 陈富斌, 赵永涛. 攀西地区新构造[ M]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3, 9−13 .
    [75] 王开发, 徐馨编著. 第四纪孢粉学[M] .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
    [76] 李代钧. 成都平原更新世孢粉组合[J]. 四川地质学报.,1980,1(1):95−106.
    [77] 徐 仁, 孔昭宸, 杜乃秋. 中国更新世的云杉、冷杉植物群及其在第四纪研究上的意义[ J] . 中国第四纪研究. 1980, 5(1): 48−56
    [78] Rushforth K. Conifers[M]. ssNew York: Oxford, 1987: 71−87.
    [79] 胡毅,张剑. 大熊猫与气候[J]. 环保科技情报,1993(3):2−5.
    [80] 李文漪,1987[64]李文漪. 论中国东部第四纪冷期植被与环境[J]. 地理学报,1987,42(4):299−307. doi: 10.3321/j.issn:0375-5444.1987.04.002
    [81] 李程. 人为干扰下凉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时空动态变化特征[D]. 西华师范大学, 2019.
    [82] 文焕然,何业恒. 近五千来豫鄂湘川间的大熊猫[J].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1):87−93.
    [83] 黄万波. 大熊猫颅骨、下颌骨及牙齿特征在进化上的意义[J].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3,31(3):191−207.
    [84] 贾兰坡,张振标.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的动物群[J]. 文物,1977(6):43−51.
    [85] 彭培好,陈文德,彭俊生. 森林采伐对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85−1687.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5.09.071
    [86] 周世强,黄金燕,谭迎春,等.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Ⅳ. 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四川林业科技,2006,27(6):35−40.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06.06.007
    [87] 冉江洪, 刘少英, 王鸿加, 等. 放牧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兽类学报, 2003, 23(4): 288−294
    [88] 徐卫华,欧阳志云,蒋泽银,等. 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J]. 生物多样性,2006,14(3):223−231. doi: 10.3321/j.issn:1005-0094.2006.03.005
    [89] 林玲,王卫红,冉茂莹,等. 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21,36(01):57−62. doi: 10.3969/j.issn.1671-8755.2021.01.009
    [90] 张洪峰,张威,胡罕,等. 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建设对沿线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的影响[J]. 野生动物学报,2021,42(01):192−198. doi: 10.3969/j.issn.1000-0127.2021.01.026
    [91] 谷祥卉. 道路对四川省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D]. 贵州师范大学, 2017.
    [92] 张玉波, 王梦君, 李俊清. 生态保护项目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1, 31(1): 154−163
    [93] Hull V, Roloff G, Zhang J, et al. A synthesis of giant panda habitat selection[J]. URSUS, 2014, 25(2): 148−162. doi: 10.2192/URSUS-D-13-00011.1
    [94] 秦青,刘晶茹,于强,等. 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及其时空演变[J]. 生态学报,2020,40(20):7255−7266.
    [95] 蔡琼,黄宝宏,李鹏,等. G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活动规律调查[J]. 陕西林业科技,2019,47(6):6−9. doi: 10.3969/j.issn.1001-2117.2019.06.002
    [96] 刘兴良. 大熊猫主食竹—紫箭竹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1993,14(3):1−7.
    [97] 向性明,刘兴良. 高山区塑料棚育苗的试验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1993,12(3):43−51.
    [98] 刘兴良,向性明. 大熊猫主食竹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单因素造林试验成效分析(Ⅱ)[J]. 竹类研究,1996(1):36−42.
    [99] 刘兴良,杨秀南. 大熊猫主食竹人工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Ⅲ. 正交试验设计造林成效分析[J]. 竹类研究,1997(2):7−15.
    [100] 刘兴良,向性明. 王朗林区人工缺苞箭竹亚层数量特征及其模型[J]. 林业科学,1994,30(5):471−477.
  • [1] 李生强, 李叶, 向阳, 周丽, 王红, 白玛德西, 登沙.  青藏高原东部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 .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2): 1-15. doi: 10.12172/202308070003
    [2] 穆秀鑫, 孙鸿鸥, 雷开明, 旷培刚, 张跃, 王国兰, 王疆评, 曾涛.  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地灾影响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重点区域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4, 45(): 1-6. doi: 10.12172/202310180001
    [3] 秦炜锐, 宋心强, 潘翰, 程勇, 付明霞, 刘景怡, 张远彬, 周材权, 杨彪.  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群落乔木层与林下八月竹关系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6): 62-68. doi: 10.12172/202212220001
    [4] 秦炜锐, 刘景怡, 宋心强, 潘翰, 程勇, 付明霞, 张远彬, 周材权, 杨彪.  大熊猫栖息地森林群落乔木层与林下泥巴山筇竹关系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5): 7-14. doi: 10.12172/202302060001
    [5] 宋振江, 吴宝姝.  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来自四川凉山的证据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4): 8-15. doi: 10.12172/202110140002
    [6] 梁玉喜, 林波, 王洪荣.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2): 47-51.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7] 唐明坤, 许戈, 冯涌, 刘亮, 周大松, 陈治兴, 杨静, 王恋, 王新.  四川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格局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4): 5-11. doi: 10.12172/202012060003
    [8] 方懿.  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现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2): 80-8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7
    [9] 曾诗卉, 赵志芳, 陈琪.  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2): 62-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2.014
    [10] 项潇, 马月伟, 余丽丽, 李君.  国内大熊猫栖息地研究进展 .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6): 31-3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6.006
    [11] 王戈, 赖绪林, 唐源盛, 徐昭萍.  四川什邡林区珙桐天然分布特征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4): 74-7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15
    [12] 程跃红, 杨攀艳, 徐晓梅, 刘桂英, 王超, 杜军, 何明武.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探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4): 120-123.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25
    [13] 王虹, 王艳玫, 胡进耀, 朱云东.  北川驴蹄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5): 97-100,11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5.023
    [14] 刘雪梅.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及保护对策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3): 84-8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3.015
    [15] 何操, 刘志斌, 帅伟, 刘燕云, 兰常军.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资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4): 116-11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4.025
    [16] 刘明冲, 刘红豆, 张清宇, 唐浩, 王敏, 叶平, 邹晓燕.  城镇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初探——以卧龙保护区为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3): 90-93,5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3.022
    [17] 李晓齐, 杨素香, 周珠丽, 何飞, 程力, 贾程, 刘千里, 唐光, 刘兴良.  四川地震区大熊猫栖息地受损特征与灾后重建对策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1): 68-7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1.018
    [18] 姜雪松, 庄春义, 孙治宇, 黄文军, 符建荣.  平陡沟水电站对四川白羊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影响的评价及对策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98-10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2.023
    [19] 尹学明, 赵芳, 伍杰, 刘韩, 文亮.  四川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4): 50-5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4.014
    [20] 张涛, 孟庆玉, 胡进耀, 肖波, 尹忠, 邓东周, 赵军, 刘美.  北川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主要树草种选择初步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5): 51-5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5.011
  • 加载中
  • 图(2)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63
    • HTML全文浏览量:  293
    • PDF下载量:  3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9-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3-12
    • 刊出日期:  2022-04-26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关系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作者简介:

      刘兴良(1963—),男,研究员,博士,liuxingliang@126.com

      通讯作者: 389664937@qq.com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022YFS0468);四川省财政专项(2020CZZX04);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505004)

    摘要: 冷杉属(Abies)物种组成的森林是我国特有的山地寒温性暗针叶林,在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和凉山山系分布着以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巴山冷杉(A. f argesii)、岷江冷杉(A. faxoniana)、冷杉(A. fabri)、长苞冷杉(A. georgei)和川滇冷杉(A. forrestii)为主要建群种的原始森林类型,成为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本文从植物地理学角度,研究冷杉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联系,阐明了冷杉属建群种群落及其主食竹亚层种类组成特征,以及冷杉属建群种森林类型成为大熊猫重要栖息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可以为退化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主食竹基地建设、走廊通道重建以及栖息地环境构建等提供理论依据。

    English Abstract

    • 暗针叶林(Dark coniferous forest)是由松科(Pinaceae)冷杉属(Abies)、云杉属(Picea)、铁杉属(Tsuga)、油杉属(Keteleeria)等属种类组成建群种所形成的北半球分布较南,且分布较高,常绿阴暗、潮湿的森林群落总称[1]。该类森林在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干湿季节分明,空气湿度较大,且常有云雾等特点,加之,生态因子变化和补偿作用,特别是温度的骤变,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暗针叶林的形成和演化,因而它较之于“泰加林”(Taiga Forests)有许多独有的特征,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分布区的暗针叶林无论是群落类型与组成结构,与其所处的水平地带—亚热带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并带有亚热带植被的深刻烙印[2-5]。以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为栖息地的大熊猫是第三纪古热带森林的残遗物种,它经历了第四纪热带、亚热带环境和现代山地亚热带到亚高山寒温带环境的演化,成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6]、高度特性化的食肉目草食动物[7~8],其分布范围狭窄,存留数量极少,成为中国特有“活化石”和保护的象征[9]。随着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严重、个体/基因交流的廊道阻断、遗传多样性降低等系列生态问题,加之,地质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等极大地影响了栖息地的生存环境质量,造成野生动物迁移的自然阻断,形成“生殖孤岛(Reproductive Island)[10~13],因此,研究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分析与大熊猫分布区有关的冷杉属建群种森林类型特征、林下竹类植物组成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对于大熊猫退化栖息地生态恢复、食料竹基地建设、走廊通道重建以及栖息地环境构建等具有重要意义。

      • 大熊猫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孑遗动物,在地质史上,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北京周口店,以及越南和缅甸的北部[614]。进入全新世后,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大熊猫的栖息生境被不断分割隔离,迫使其分布区域退缩到青藏高原东缘的秦岭、岷山、邛崃、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6山系的高山峡谷区域[615-18]。大熊猫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分布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至四川省九龙县,北临陕西省周至县,南抵四川省雷波县,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76595.0 hm2,潜在栖息地91万hm2,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19]

        大熊猫分布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等,森林土壤主要有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等[11]

      •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http://www.mee.gov.cn/)、国家林业和草原局(http://www.forestry.gov.cn/)、陕西省人民政府(http://www.shaanxi.gov.cn/)、甘肃省人民政府(http://www.gansu.gov.cn/)、四川省人民政府(http://www.sc.gov.cn/)等有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其栖息地信息,陕西省生态环境厅(http://sthjt.shaanxi.gov.cn/)、陕西省林业局(http://lyj.shaanxi.gov.cn/)、甘肃省生态环境厅(http://sthj.gansu.gov.cn/)、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http://lycy.gansu.gov.cn/)、四川省生态环境厅(http://sthjt.sc.gov.cn/)、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http://lcj.sc.gov.cn/scslyt/index.shtml)等官方网站有关自然保护区范围、功能区划定等的公开信息,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http://www.fnrrc.com/)、中国自然保护区标本资源共享平台(http://www.papc.cn/)、林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http://forest.ckcest.cn/)等网站公布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涉及的基础资料、现存的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数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20]、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19];大熊猫保护区涉及的地理位置、保护对象、保护区面积和核心区面积等数据以政府网站数据或文件公布数据为准(见表1),资料截止时间2021年9月30日。

        表 1  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学研究资料来源一览表

        Table 1.  List of parameters involved in ecological research of giant panda habitat

        项目
        Item
        参数类型
        Parameter type
        官方网站
        Official website
        主要数据来源文献
        Literature of main data sources
        保护区名录保护区名称、保护对象、批准文号、调整文号、地理坐标、海拔范围、总面积、功能区面积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
        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
        政府、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生态环境
        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林业局、甘
        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局[19],2006;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
        冷杉属
        植物
        分布范围、地理特征、森林类型、林下植物WWF中国、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国家
        标本平台、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中国知网
        管中天[3],1982;中国森林编辑委员会[21],1999;蒋有绪等[22],2018;《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23],1986;雷明德[24]等,1999;黄大桑[25],1997;《甘肃森林》编辑委员会[26],1998;《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27],1992;四川植被协作组[28],1980;胡进耀主编[42],1990;刘增力等[46],2002;向小果等[47],2006;袁施彬[48],2018;杨志松等[49],2019;伍光和等[50],1997;白永兴等[51],2017
        食料竹植
        物种类
        竹类分类、竹类分布范围、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被类型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国家标本平
        台、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中国知网
        李承彪等[11],1997;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易同培[32],1985a;易同培[33],1985b ;易同培[34],1997;冯永辉等[35],2006;易同培和蒋学礼[36],2010;孙飞翔等[41],2013;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胡进耀主编[44],2015;董冰楠[45],2017;袁施彬[48],2018;杨志松等[49],2019;伍光和等[50],1997;张泽钧等著[52],2017;史军义等[53],2018;秦自生等[54],1993;黄华梨[56]
        2005;刘冰[60],2008
        大熊猫分布
        及其栖息地
        大熊猫活动植被带、森林类型、林下箭竹种类中国知网、WWF中国胡锦矗[15],1985;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黄华梨[30],2002;周世强[31]等,2003;潘文石等[37],1988;巩文等[38],2004;胡锦矗等[39],2005;冉江洪等[40],2006;孙飞翔等[41],2013;胡进耀主编[42],1990;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胡进耀主编[44],2015;董冰楠[45],2017;李宇[59]
        2006;刘冰[60],2008
      • 根据大熊猫分布区的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相关植物志、植被和森林专著以及大熊猫研究的历史资料文献,主要有《四川松杉植物地理》[3]、《中国森林•针叶林》[21]、《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第二版)》[22]、《陕西森林》[23]、《陕西植被》[24]、《甘肃植被》[25]、《甘肃森林》[26]、《四川森林》[27]和《四川植被》[28]等查阅冷杉属植物分布、群落文献数据,以及WWF中国(http://www.wwfchina.org/)、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wwww.xvh.ac.cn/)、国家标本平台(http://www.nsii.org.cn/2017)、中国在线植物志网站(http://www.iplant.cn/info/Abies)收集大熊猫分布区冷杉属物种信息,中国知网(http://www.cnki.com.cn/CJFD/CJFD_index.htm)涉及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主食竹”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植物”等关键词的文献数据,《四川的大熊猫-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等查阅大熊猫分布[29]以及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30-31]、主食竹种分类、多样性和分布[32-36],根据过往研究涉及大熊猫及其栖息地[1737-49],筛选、校正和归纳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学研究参数,建立数据集(见表1[32748-53],用于分析大熊猫分布、主食竹种类与森林植被的关系[113538444954-62]

      • 根据政府文件、官方网站、大熊猫分布区涉及的大熊猫、森林植物及森林群落研究文献收集数据,对涉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分布区所有冷杉属植物、箭竹种类等信息进行查阅和校对,在Excel上建立大熊猫分布区冷杉属物种种类与分布、建群种群落类型与特征、食料竹种植物类组成与分布,以及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总面积、核心区面积、纬度、经度、海拔范围等内容的数据集[586163-72](见表2)。同时在Excel上分析处理大熊猫分布区冷杉属植物分布格局、森林植被与大熊猫种群的关系等,统计和分析各类数据。

        表 2  中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

        Table 2.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iant panda nature reserve in China

        行政区
        AR
        保护区名称
        Name of the reserve
        地理特征Geographical features面积Area保护对象
        Protected object
        政府文件和参考文献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references
        纬度La
        经度L
        海拔范围Ar
        /m
        总面积
        /hm2
        核心区面积
        /hm2
        甘肃省1.甘肃裕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50′-33°9′105°17′-105°38′660-247251058.0020696.00川金丝猴、大熊猫、珙桐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以及亚热带向暖温带
        过渡类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部,2016
        2.甘肃白水江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35'-32°55'104°07'-105°22'595-4072183799.090158.00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
        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甘环函〔2017〕86号
        3.甘肃博峪河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03′47″-33°34′58″104°09′06″-104°32′40″1080-411954861.722298.2湿地生态系统、大熊猫等野
        生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
        甘环函〔2017〕86号
        4.甘肃尖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57′-33°02′104°40′-104°51′820-311310041.04165.00大熊猫、红豆杉等野生珍稀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林业部,1992
        5.甘肃插岗梁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13′05″-33°53′13″103°56′58″-104°38′44″1173-453683053.627104.90大熊猫、红豆杉、三叶草等野生珍
        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甘政函〔2005〕129号;
        甘环函〔2017〕86号
        6.甘肃白龙江阿
        夏省级自然保护区
        33°41′20″-34°17′30″130°00′37″-104°05′351890-4377135536.051037.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甘环函〔2017〕86号
        7.甘肃多儿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9′25″-33°58′48″103°37′30″-104°03′47″1840-437754575.019389.5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
        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环生态函〔2018〕44号
        陕西省8.陕西老县城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3°42′36″-33°51′04″107°39′33″-107°48′40″1524-299612611.05578.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陕环函〔2004〕113号;
        陕环函〔2012〕190号;
        国发〔2013〕110号;
        环函〔2014〕64号
        9.陕西黄柏塬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3°42′02″-33°54′05″107°31′16″-107°42′30″1280-312021865.007080.00大熊猫、林麝、羚牛、红豆杉、连
        香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
        其栖息地生态系统。
        陕政函〔2006〕186号;
        陕环函〔2004〕113号;
        环函〔2013〕161号
        10.陕西太白牛尾河
        省级自然保护区
        33°30′-33°48′107°19′-107°40′912-225613492.002246.00大熊猫、金丝猴、豹等野生
        动物其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
        和湿地生态系统。
        陕环函〔2004〕113号
        11.陕西太白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49′30″-34°05′35″107°22′25″-107°51′30″1060-3767.256325.0032378.00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
        统和自然历史遗迹。
        国发〔1986〕75号
        12.陕西周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3 °41′-57°107°39′-108°19′1100-299656393.005578.00川金丝猴、大熊猫等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国发〔1988〕30号
        13.陕西长青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19′-33°44′107°17′-107°55′800-307129906.0011000.00大熊猫为主野生动植物
        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国函〔1995〕129号
        14.陕西青木川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49′19″-32°55′22″105°29′11″-105°39′56″1000-2054102200.004058.29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国办发〔2009〕54号;
        环函〔2009〕300号;
        15.陕西桑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3°39′03″-33°49′46″107°04′28″-107°20′20″″1140-2610.213806.008796.02大熊猫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国发〔2009〕54号;
        环函〔2009〕300号
        16.陕西摩天岭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3°31′53″-33°40′02″107°03′09″-107°10′20″900-26128520.02804.0大熊猫等珍稀动
        物及其栖息地
        陕环函〔2003〕153号;
        环生态函〔2018〕44号
        17.陕西佛坪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3′-33°46′107°40′-107°55′980-290429243.8410326.0
        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连香
        树、独叶草等珍稀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国发〔1979〕256号
        18.陕西观音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4′36″-33°44′50″107°50′45″-108°01′06″1150-2574.213534.004274.00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独叶草、
        秦岭冷杉等珍稀动植物及
        其森林生态系统。
        陕环函〔2003〕153号;
        环函〔2014〕64号
        19.陕西皇冠山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29′55"-33°43′00"108°18′50"-108°27′20"880-234012372.003724.00大熊猫、金丝猴、羚牛、
        秦岭冷杉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地。
        2001年成立陕西宁陕自然
        保护区,于2006年改名为陕西
        皇冠山自然省级保护区
        陕政函〔2006〕188号;
        陕政函 〔2010〕38号
        20.陕西平河梁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37′30"-33°22′00"108°24′00"-108°36′10"1265-267921152.006510.00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陕政函〔2008〕30号;
        环函〔2013〕161号
        21.陕西天华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3°30′-33°44′108°02′-108°14′730-2704.625485.009680.00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植
        物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
        国办发〔2008〕5号;
        环函〔2008〕1号
        四川省22.四川黑水河省
        级自然保护区
        30°31′-30°49′′102°54′-103°221500-534631790.0022408.00大熊猫、川金丝猴、牛
        羚、绿尾虹雉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川府函〔2019〕88号
        23.四川龙溪-虹口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1°04′-31°22′′103°32′-103°43850-458242720.0017100.00大熊猫、川金丝猴、扭角羚、
        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环函〔2000〕381号
        24.四川白水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1°10′-31°297′′103°41′-103°51480-481830150.0017170.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国办发〔2002〕34号
        25.四川鞍子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0°43′-30°51′103°07′-103°17′1638-386810141.407590.69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26.四川省九顶山省
        级自然保护区
        31°23′-31°42′′103$ ° $45′-104°15986-4989.161640.043010.4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12〕184号
        27.四川千佛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1°37′-31°48′′103°56′-104°181630-404711083.005453.00大熊猫、川金丝猴为主的
        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环函〔2014〕295号
        28.四川小寨子沟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1°50′-32°10′103°45′-104°051160-476944384.729764.38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环函〔2013〕161号;
        国办发〔2013〕48号
        29.四川片口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02′-32°12′104°10′-104°26′1300-33268825.86702.1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30.四川王朗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49′-33°02′103°55′-104°10′2400-498032297.028202.0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
        国办发〔2002〕34号
        31.四川雪宝顶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15′03″-32°38′40″103°50′32″-104°17′18″1400-540063615.0039565.00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
        等珍稀野生动物和典
        型森林生态系统。
        环办函〔2012〕1359号
        32.四川小河沟省
        级自然保护区
        32°29′-32°43′104°08′-104°30′1310-416628227.0016809.20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等珍
        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川林函[2008]9号
        33.四川余家山县
        级自然保护区
        32°28′-32°30′104°32′-104°35′1000-2702894.00387.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平府函〔2006〕20号
        34.四川唐家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2°30′-32°41′104°36′-104°56′1150-383740000.027153.87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物及其生态系统。
        国发〔1978〕256号;
        国发〔1986〕75号
        35.四川东阳沟省
        级自然保护区
        32°30′-32°42′104°55′-105°23′860-288430760.012051.00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
        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3〕96号
        36.四川毛寨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43′48″-32°56′24″″105°22′′48″-105°34′12″560-2344.320800.011059.5川金丝猴、大熊猫、牛羚、
        红豆杉、珙桐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
        川府函〔2008〕31号;
        川府函〔2014〕225号
        37.四川八月林县
        级自然保护区
        29°04′-29°13′102°55′-103°04′1200-332110234.54763.43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金府复〔2006〕19号;
        川府函〔2013〕297号;
        川林规函[2014]481号
        38.四川芹菜坪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49′-28°58′103°38′-103°52′940-1900.63662.01959.60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
        及其自然生态系统。
        乐府函〔2011〕6号;
        川府函〔2014〕115号
        39.四川黑竹沟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28º39′54″- 29º08′54″102º54′29″-103º04′07″1054-428829643.016745.9大熊猫、四川山鹧
        鸪及其栖息地。
        环函〔2012〕206号
        40.四川马边大风顶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28°26ˊ-28°45′103°13ˊ-103°26ˊ1200-404230164.020410 .0大熊猫、羚牛、珙桐、
        水青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
        林护发〔2009〕131号
        41.四川瓦屋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29°25′-29°34′102°49′-103°00′1138-326936490.126498.3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2〕63号
        42.四川老君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8º39´-28º43´103º57´-104º04´600-2008.73500.03201.00四川山鹧鸪、白腹锦鸡
        等雉科鸟类,以及大熊猫
        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亚热
        带阔叶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1〕52号
        43.四川羊子岭市级
        自然保护区
        29°42′-29°49′102°54′-102°59′1300-280063363.02382.6大熊猫、珙桐、红豆杉等野
        生动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雅府函〔2006〕94号
        45.四川大相岭省
        级自然保护区
        29°28′-29°43′102°29′-102°52′1150-348129000.012730.0大熊猫、牛羚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14〕115号
        46.四川栗子坪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8°51′-29°08′102°11′06″-102°30′21″1330-455147940 .024474.0大熊猫、牛羚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环函〔2014〕64号
        47.四川省雅安喇叭河
        省级自然保护区
        30°04′-30°20′102°17′-102°33′1050-486223437.317334.51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野
        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4〕77号
        48.四川蜂桶寨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0°19′-30°47′102°48′-103°00′1000-489639039.027581.5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
        国务院国函〔1975〕45号
        49.四川贡嘎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29°01′-30°05′101°29′-102°12′2850-7556409143.5225105. 0森林生态系统、大熊猫等
        珍稀野生动植物及现代
        冰川等自然景观。
        国务院国函〔1997〕109号
        50.四川湾坝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48′35″-29°06′44″101°52′11″-102°06′20″2600-514241824.020324.00大熊猫为代表的重点珍
        稀动植物及其横断山脉独
        特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5〕79号
        51.四川卧龙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4°45′-31°25′102°52′-103°24′1150-6250200000.0151840.0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
        及高山森林生态系统。
        国发(1975)45号;
        国发〔1978〕256号
        52.四川草坡省级
        自然保护区
        31°08′-31°27′103°10′-103°22′1760-436855612.134123.58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
        川府函〔2006〕5号
        53.四川宝顶沟省级
        自然保护区
        31°25′-32°10′103°40′-104°10′890-4769.389883.631626.1
        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1〕20号
        54.四川白羊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07′12″-32°40′45″103°47′00″-104°15′15″′1580-558876710.050416.0大熊猫、红豆杉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办发〔1993〕67号
        55.四川黄龙省级
        自然保护区
        32°39-32°54′103°44′-104°04′2160-558855050.537048.8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
        物以及森林、湿地生态系
        统和钙华景观。
        川府函〔1983〕171号
        56.四川龙滴水县级
        自然保护区
        32°33′30″-32°51′31″102°00′34″-104°10′53″1240-452225854.615325.4大熊猫、红豆杉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松府函〔2004〕7号
        57.四川九寨沟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32°54′13″-33°19′57″103°46′14″-104°05′3″1996-476464297.349782.3大熊猫、金丝猴、白臀鹿、
        扭角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以
        及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
        林函护字〔1994〕174号;
        林护字〔1998〕97号
        58.四川白河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33°10′-33°22′104°01′-104°12′1600-344516204.39722.60川金丝猴、大熊猫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环生态函〔2018〕44号
        59.四川贡杠岭省
        级自然保护区
        33º02′-33º44′103º24′-103º48′2470-4574147844.062047.0大熊猫、四川梅花鹿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9〕213号
        60.四川勿角自然
        省级保护区
        32°53′-33°13′103°59′-104°24′1480-455837014.023920.00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
        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14〕26号
        61.四川四姑娘山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30°54′16″-31°16′21″102°42′30″-102°58′40″1750-625056000.018500.00大熊猫、雪豹、牛羚、等
        珍稀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
        统和冰川独特地质地貌景观。
        环函〔2006〕345号
        62.四川包座县级
        自然保护区
        33°15′00″-33°48′24″103°08′24″-103°31′48″2800-4574125669.084881.0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梅花
        鹿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森林
        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若府函〔2003〕69号
        63.四川冶勒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49′-29°03′101°58′-102°15′2400-529924293.016424.5大熊猫、雪豹等珍稀野生
        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9〕18号
        64.四川申果庄省级大
        熊猫自然保护区
        28°28′-28°41′102°42′-102°54′2130.0-3957.433700.019268.56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2〕62号
        65.四川马鞍山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38′24″-29°00′03″102°41′24″-102°57′2200-428827981.010076.1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等珍稀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2003〕96号
        66.四川美姑大风顶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
        28°30′-28°50′102°52′-103°20′1356-399850655.031097.5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野生
        动物及典型森林生态系统。
        国务院〔1978〕256号;
        林业部林函护字〔1994〕174号
        67.四川麻咪泽省级
        自然保护区
        28°08′56′′-28°32′103°10′47′′-103°26′33′′
        1130-378047641.0124793.02大熊猫、林麝、四川山
        鹧鸪、珙桐等珍稀野
        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川府函〔2015〕16号;
        http://lcj.sc.gov.cn/scslyt/
        gsgg/2020/5/12/5c0fd350bbca40
        b588d4d086c7f4a2f6.shtml
        68.四川米亚罗省级
        自然保护区
        31°12′00″-31°47′′24″102°36′00″-103°29′24″1900-5922160731.7100135.8大熊猫、林麝、马麝等珍稀野
        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川府函〔1999〕2号;
        http://lcj.sc.gov.cn/scslyt/
        gsgg/2021/6/7/f63b614f86e045d
        4abec74dbc647e774.shtml
        69.四川平武县级社
        会公益型保护地
        32°36’22’’-32°25’52’’104°32’42’’-104°45’25’’1250-350411000.06862.00大熊猫、羚牛、林麝等
        珍稀野生动植物及
        其森林生态系统。
        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
        金会与平武县高村
        乡人民政府共管
        注:(1)行政区Ar:Administrative region;纬度La:latitude;经度L:longitude;海拔范围Ar:Altitude range。(2)本表数据以政府网站、各个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最新数据为准,资料截止时间2021年9月30日。
        Note: (1) Administrative region: Ar: Latitude: La; Longitude: L; Altitude range: Ar. (2) The data in this table are prevail to the latest data of the government website and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each nature reserve, and the data deadline is September 30th, 2021.
      •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包括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六大山系,分布区东起陕西省宁陕县,西至四川省九龙县,北临陕西省周至县,南抵四川省雷波县,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76595.0 hm2,潜在栖息地91万hm2。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按省区分(见表2),陕西省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2个;甘肃省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四川省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48个,其中国家级19个、省级21个、市级1个县级4个和县级社会公益型保护地1个。可以看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以四川省居首位,其次是陕西省。

        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见图1),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大熊猫分布数量分别345、132和1387只,分别占大熊猫总数量的18.51%、7.08%和74.41%;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种群密度分别为957、699和684只·万km−2。按大熊猫分布山系计算,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和凉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71915.0、971319.0、688759.0、122869.0、119364.0和302369.0 hm2;大熊猫数量分别为347、797、528、38、30和124只;种群密度分别为930、820、770、310、250和410只·万km−2,可以看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其种群主要集中分布在岷山山系和邛崃山山系,无论从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还是大熊猫数量都为中国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分别占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64.43%和大熊猫数量的71.1%。

        图  1  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及其种群密度

        Figure 1.  Habitat area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giant pandas

      • 在大熊猫分布区范围内,栖息地森林群落建群种主要有冷杉属的秦岭冷杉、岷江冷杉、巴山冷杉、紫果冷杉、冷杉和黄果冷杉等(见表3),分布在川西、滇西北和藏东南的横断山区的海拔1500~4200范围,各个种分布海拔幅度具有明显差异(见图2)。在大熊猫分布区冷杉属植物呈一定替代分布规律,以冷杉属植物为建群种组成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被带主要有山地暗针叶林带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从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自北向西南有秦岭冷杉、巴山冷杉、紫果冷杉和黄果冷杉,形成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岷山山系-横断山地区由巴山冷杉、岷江冷杉、黄果冷杉形成连续分布,组成亚高山暗针叶林;邛崃山山系-大、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有冷杉、川滇冷杉、长苞冷杉、鳞皮冷杉间断分布,形成山地暗针叶林或亚高山暗针叶林。从北向西南的秦岭山系-凉山山系各植物区之间共同种数增加,相邻地区有着相似的成分,说明冷杉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各植物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从冷杉属植物替代分布可以看出,由冷杉属植物为建群种组成的森林群落形成从北到西南,即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凉山山地暗针叶林或亚高山暗针叶林带,虽然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偶有间断,在冷杉属植物的替代分布影响下,大致形成了“牛轭型”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

        表 3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

        Table 3.  Moder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bies plants in giant panda habitat

        物种名
        Species name
        分布区域
        Distribution area
        地理特征
        Geographical features
        垂直分布带
        Vertical distribution zone
        经度/°纬度/°海拔范围/m
        秦岭冷杉
        Abies chensiensis
        陕西、甘肃东南部、河南、湖北西
        部房县,四川城口殷家湾。
        104.3-111.631.8-33.92300-30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岷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
        甘肃南部洮河流域及白龙江流域、
        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
        域以及康定折多山的东坡。
        100.4-105.229.8-35.52600-38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巴山冷杉
        Abies f argesii
        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及西北部、四
        川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
        102.5-111.031.0-35.71500-37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黄果冷杉
        A. recurvata var. ernestii
        青海南部马可河林区,四川西部(金
        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岷江流域)
        和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
        98.3-104.127.6-33.42300-36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冷杉
        Abies fabri
        四川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乌
        边河流域、金沙江下游、安宁河
        上游(冕宁)及灌县等地。
        102.0-104.27.6-31.61900-38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紫果冷杉
        Abies recurvata
        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四川北部及西北部。100.1-105.030.5-34.22600-36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长苞冷杉
        Abies georgei
        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97.0-102.626.0-30.03400-4200亚高山暗针叶林
        鳞皮冷杉
        Abies squamata
        四川西部康定以西、金沙江流域
        以东、道孚以南、九龙、稻城、
        乡城、得荣以北,阿坝藏族自
        治州马尔康等地及青海南部与
        西藏东南部的高山上部。
        96.7-102.428.5-33.23500-4000亚高山暗针叶林
        川滇冷杉
        Abies forrestii
        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部。94.4-103.426.0-29.62500-3400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注:数据来自1管中天[3],1982;2刘增力等[46],2002;3向小果等[47],2006;4《四川森林》编辑委员会[27],1992;5蒋有绪等[22],2018;6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s://www.cvh.ac.cn/)。

        图  2  大熊猫分布区冷杉属植物垂直分布

        Figure 2.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genus of Abies in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area

      • 按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分布省统计(见图1),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2576595 hm2,陕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分别360587.0、188764.0和2027244.0 hm2,分别占大熊猫总栖息地的13.99%、7.33和78.68%。按大熊猫分布山系计算(见表4),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和凉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71915.0、971319.0、688759.0、122869.0、119364.0和302369.0 hm2,分别占大熊猫总栖息地面积的14.43、37.70、26.73、4.77、4.63和11.74%,可以看出大熊猫栖息地集中分布在岷山山系和邛崃山山系,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中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大,占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37.0%,其次为邛崃山山系,占26.3%,二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约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的63%。大熊猫食料竹以箭竹属(Fargesia)、玉山竹属(Yuslmnia)、巴山木竹属(Bashania)、筇竹属(Qiongzhuea)和方竹属(Chimonobambusa)种类为主(见表4),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演化、繁衍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大熊猫食料竹分布按山系分,秦岭山系主要有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秦岭木竹(B. aristate)、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巴山箬竹(I. bashanensis)等10种;岷山山系主要有缺苞箭竹(F. denudata)、青川箭竹(F. rufa)、糙花箭竹(F. scabrida)、华西箭竹(F. nitida)、龙头竹(F. dracocephala)、毛龙头竹(F. decurvata)、团竹(F. obliqu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等种类;邛崃山山系主要有冷箭竹(B.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刺黑竹(Ch.neopurpurea)、白夹竹(Phyllostaehys nidulari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油竹子(F. angustissima)、华西箭竹(F. nitida)、扫把竹(F. fractiflexa)等种类;大相岭山系主要有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丰实箭竹(Fargesia ferax)、冷箭竹(B.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熊竹(Y. ailuropodina)、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毛金竹(Ph. nigra)等种类;小相岭山系主要有岩斑竹(Fargesia canaliculata)、膜箨镰序竹(Drepanostachyum membranaceum)、马骆箭竹(F.maluo)、贴毛箭竹(F.adpressa)、昆明实心竹(F. ytmnanensis)、丰实箭竹(F. ferax)、露舌箭竹(F. exposita)、清甜箭竹(F. dulcicula)、紫花玉山竹(Y. violasce)等种类;凉山山系主要有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实竹子(Q. macrophylla)、少花箭竹(F. pauciflora)、丰实箭竹(F. ferax)、三月竹(Q. opienensis)、大叶筇竹(Q. macrophylla)、筇竹(Q. tumidinoda)、刺竹子(Ch. pachystachys)、冷箭竹(Bashartia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等种类。

        表 4  中国大熊猫栖息地及其食料竹分布格局

        Table 4.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abitat and food bamboo of giant panda in China

        山系
        Mountain system
        栖息地面积
        The habitat area
        /hm2
        植被垂直带谱
        The vertical zone spectrum of vegetation
        食料竹种类及数量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food bamboo
        种类
        The type of plant
        物种数量/N
        Quantity of species
        秦岭山系
        Qinling
        mountains
        371915.0海拔800-2200 m,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常年
        活动);海拔2100-2500 m,山地落叶阔叶
        林带(冬季少量活动);海拔2300-2900 m,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经常活动);海拔2900-
        3350 m,亚高山针叶林带(夏季偶尔活动)。
        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秦岭木竹(B. aristate)、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lius)、巴山箬竹(I. bashanensis)、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龙头竹(F. dracocephala)、毛龙头竹(F. decurvata)、刺狭叶方竹(Chimononbambusa angustifoia)、刺黑竹(Ch. neopurpurea10
        岷山山系
        Minshan
        mountains
        921319.0海拔1300-2000 m,低山灌丛(春季活动);
        海拔1600~2200 m,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冬
        季活动);海拔2000-2600m,山地暗针叶
        林(春季活动);2600-3200(3800)m亚
        高山暗针叶林(夏季活动)。
        缺苞箭竹(F. denudata)、青川箭竹(F. rufa)、糙花箭竹(F. scabrida)、华西箭竹(F. nitida)、龙头竹(F. dracocephala)、毛龙头竹(F. decurvata)、团竹(F. obliqua)、短锥玉山竹(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冷箭竹(B. faberi)、钓竹(Ampelocalamus breviligulatus)、巴山箬竹(Indocalamus bashanensis)、斑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紫竹(Ph. nigra)、石绿竹(Ph. arcana)、黄古竹(Ph. angusta)、刺黑竹(Ch. neopurpurea)、月月竹(Menstruocalamus sichuanensis21
        邛崃山山系
        Qionglai
        mountains
        688759.0海拔1300-2200 m,低山灌丛(偶尔活动);
        海拔1600-2200 m,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
        带(偶尔活动);海拔2000-3700 m为山地
        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经常活动)。
        冷箭竹(B.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刺黑竹(Ch.neopurpurea)、白夹竹(Phyllostaehys nidulari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油竹子(F. angustissima)、华西箭竹(F. nitida)、扫把竹(F. fractiflexa)、墨竹(F. incrassata)、短鞭箭竹(F. brevistioedis)、牛麻箭竹(F. emaculata)、刺黑竹(Ch. neopurpurea)、白夹竹(Phyllostaehys nidularia)、彭县刚竹(Ph. sapida)、蓉城竹(Ph. bissetii)、美竹(Ph. mannii)、毛金竹(Ph. nigra)、硬头青竹(Ph. veitchiana)、天全方竹(Ch. tianquanensis)、溪岸方竹(Ch. rivularis28
        大相岭山系
        Daxiangling
        mountains
        122869.0海拔2000-2400 m为细叶青冈、曼青冈、香
        桦、槭树等组成的常绿与阔叶混交林(经
        常活动);海拔2400 m-2800 m山地暗针
        叶林,主要以铁杉、冷杉、川滇冷杉等
        组成。海拔3200 m-3600 m,亚高山暗
        针叶林(夏季经常活动)。
        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丰实箭竹(Fargesia ferax)、冷箭竹(B.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熊竹(Y. ailuropodina)、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毛金竹(Ph. nigra10
        小相岭山系
        Xiaoxiangling
        mountains
        119364.0海拔1500-2200(2600)m,云南松林和松
        栎混交林(经常活动);海拔2500 m,
        包石栎、多变石栎、白辛树、水青树等
        阔叶混交林(经常活动);海拔2000-
        2800 m,山地暗针叶林(经常活动);
        海拔2800-3600 m,亚高山暗针叶林
        (经常活动)。
        岩斑竹(Fargesia canaliculata)、膜箨镰序竹(Drepanostachyum membranaceum)、马骆箭竹(F.maluo)、贴毛箭竹(F.adpressa)、昆明实心竹(F. ytmnanensis)、丰实箭竹(F. ferax)、露舌箭竹(F. expoata)、清甜箭竹(F. dulcicula)、紫花玉山竹(Y. violasce)、空柄玉山竹(Y. cava)、鄂西玉山竹(Y. confusa)、峨热竹(Baslaania spanostaehya)、石棉玉山竹(Y. lineolata)、九龙箭竹(F. jiulongensis18
        凉山山系
        Liangshan
        mountains
        302369.0海拔1500 m以下,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偶有活动);海拔1500-2400 m,
        山地常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冬季活动);海拔2400-3500 m
        (最高可达3700 m),山地暗针叶
        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常年活动)。
        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实竹子(Q. macrophylla)、少花箭竹(F. pauciflora)、丰实箭竹(F. ferax)、三月竹(Q. opienensis)、大叶筇竹(Q. macrophylla)、筇竹(Q. tumidinoda)、刺竹子(Ch. pachystachys)、冷箭竹(Bashartia faberi)、短锥玉山竹(Y. brevipaniculata白背玉山竹(Y. glauca)、鄂西玉山竹(Y. confusa)、雷波玉山竹(Y. leiboensis)、大风顶玉山竹(Y. dafengdingensis)、马边巴山木竹(B. abietina)、方竹(Ch. quadrangulari)、八月竹(Ch. szechuanensis)、羊竹子(A. saxatile19
        注:数据来源1李承彪[11],1997;2李云[55],2002;3冯永辉等[35],2006;4易同培和蒋学礼[36],2010;5孙飞翔等[41],2013;6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7国家林业局[19],2015;8史军义等[53],2018。
      • 秦岭山系大熊猫在不同季节中对各种植被类型的利用不同,常年活动在海拔800~2200 m的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100~2500 m的落叶阔叶林带为大熊猫夏季活动区,也有少量大熊猫冬季在此活动。海拔2300~2900 m的山地暗针叶林带为大熊猫经常出没场所,也是夏季大熊猫迁徙避暑栖息地。海拔2900~3350 m的亚高山针叶林带,大熊猫夏季偶尔到此带活动。大熊猫主要活动的冷杉属建群种森林群落为秦岭冷杉+红桦-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Betula albo-sinensis-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锐齿栎-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铁杉-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Tsuga chi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华山松-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Pinus armandii-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Bashania fargesii)、巴山冷杉+云南冬青-秦岭箭竹林(Form.Abies fargesii+Ilex yunna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和巴山冷杉+红桦-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 +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巴山冷杉+红桦+糙皮桦-龙头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Betula albo-sinensis+Betula utilis-Fargesia dracocephala)等群落(见表5)。

        表 5  大熊猫活动区域与冷杉属植物建群种群落的关系

        Tabl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giant panda activity area and the community composed of Abies plants as the constructive species

        山系
        Mountain system
        主要海拔范围
        Major altitude ranges/m
        常见海拔范围
        Common altitude ranges/m
        主要森林植被带
        Forest vegetation zone
        暗针叶林带
        Dark coniferous forest zone
        大熊猫主要活动的森林群落
        Forest community of major panda activities
        秦岭山系
        Qinling mountains
        2200~30002200~2600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秦岭冷杉+红桦-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Betula albo-sinensis-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锐齿栎-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铁杉-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Tsuga chinensis - 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华山松-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Pinus armandii-Fargesia qinlingensis)、秦岭冷杉+日本落叶松-巴山箬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Larix kaempferi-Indocalamus bashanensis)、秦岭冷杉-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Bashania fargesii)、巴山冷杉+云南冬青-秦岭箭竹林(Form.Abies fargesii+Ilex yunna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巴山冷杉+红桦-秦岭箭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 +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qinlingensis)、巴山冷杉+牛皮桦-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 +Betula albo-sinensis var. septentrionalis-Bashania fargesii)、巴山冷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Fargesia nitida)、巴山冷杉+铁杉-龙头竹林(Form. Abies chensiensis+Tsuga chinensis-Fargesia dracocephala)、巴山冷杉+红桦+糙皮桦-龙头竹林(Form. Abies fargesii+Betula albo-sinensis+Betula utilis-Fargesia dracocephala
        岷山山系
        Minshan mountains
        2200~30001600~2800山地落叶阔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岷江冷杉+红桦-华西箭竹群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ashania faberi)、岷江冷杉-缺苞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denudata)、岷江冷杉-团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obliqua)、岷江冷杉-青川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rufa)、黄果冷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emestii-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铁杉-龙头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Tsuga chinensis-Fargesia dracocephala-)、铁杉+岷江冷杉-冷箭竹林(Form. Tsuga chinensis+A. faxoniana-Bashania faberi
        邛崃山系
        Qionglai mountains
        1300~37001600~2600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
        阔叶混交林、山地暗针
        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带
        岷江冷杉+红桦-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红桦-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Larix mastersiana-Bashania faberi)、岷江冷杉-拐棍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robusta)、岷江冷杉+红桦-油竹子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 angustissima)、岷江冷杉+铁杉-拐棍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Tsuga chinensis-Fargesia robusta)、铁杉+岷江冷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Tsuga chinensis+ Abies faxonian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Larix mastersiana-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utilis-Bashania faberi
        大相岭山系Daxiangling mountains2000~32002400~3200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
        带、山地暗针叶林带。
        山地暗针叶林带、铁杉+峨眉冷杉-短锥玉山竹(Form. Tsuga chinensis+Abies fabri-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云南铁杉-冷箭竹(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Bashania faber)、峨眉冷杉-熊竹林(Form. Abies fabri+-Yushania ailuropodina)、峨眉冷杉+油麦吊云杉-短锥玉山竹(Form. Abies fabri+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 +Betula utilis-Bashania faberi)、铁杉+峨眉冷杉-丰实箭竹(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Fargesia ferax
        小相岭山系Xiaoxiangling mountains2400~32002800~3700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或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
        铁杉+长苞冷杉-丰实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georgei-Fargesia ferax)、长苞冷杉-麦吊杉-鹅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Picea brachytyla-Bashania spanostachya)、长苞冷杉-马骆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 Fargesia maluo)、长苞冷杉+冷杉-清甜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Abies fabri-Fargesia dulcicula)、长苞冷杉+冷杉-露舌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Abies fabri-Fargesia exposita)、川滇冷杉+冷杉-九龙箭竹林(Form. Abies forrestii+Abies fabri-Fargesia jiulongensis)、鳞皮冷杉+川滇冷杉-牛麻箭竹林 (Form. Abies squamata+Abies forrestii-Fargesia emaculata)、铁杉+长苞冷杉+麦吊杉-露舌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georgei+Picea brachytyla-Fargesia expoata)、峨眉冷杉+糙皮桦-鹅热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Baslaania spanostaehya)、峨眉冷杉+糙皮桦-丰实箭竹(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Fargesia ferax)林、峨眉冷杉+糙皮桦-石棉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Yuslmnia lineolata
        凉山山系
        Liangshan mountains
        2510~42352600~3800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带、
        山地暗针叶林带、
        亚高山暗针叶林。
        山地暗针叶林、
        亚高山暗针叶林
        峨眉冷杉+疏花槭-大风顶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Acer laxiflorum-Yuslmnia dafengdingensis)、峨眉冷杉+铁杉-马边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Baslmnia abietina)、峨眉冷杉+铁杉-大风顶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Yuslmnia dafengdingensis)、峨眉冷杉+油麦吊云杉+云南铁杉-马边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bri+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Tsuga dumosa-Bashania abietina)、峨眉冷杉+糙皮桦-白背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Yuslmnia glauca)、峨眉冷杉+川滇冷杉-少花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Abies forrestii-Fargesia pauciflora)、峨眉冷杉+铁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糙皮桦一冷箭竹群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Bashartia faberi
        注:(1)资料来源:①李承彪[11],1997;②易同培和蒋学礼[36],2010;③四川省林业厅著[29],2015;4国家林业局[19],2015;5王冰洁和王建宏[43],2014;7李云[55],2002;8冯永辉等[35],2006。(2)山系MS;Mountain system;主要活动的海拔范围TARMA:The altitude range of main activities;;常见活动范围CRA:Common range of activities;森林植被带FVB:Forest vegetation belt;大熊猫主要活动植被带MAVBGP:Main active vegetation belt of giant panda。
      • 岷山山系大熊猫活动的植被类型受季节影响很大,不同季节大熊猫选择植被类型有明显的差异。春季、冬季,大熊猫主要在海拔1300~2400 m的低山灌丛、落叶阔叶林中活动,夏季在2000~3600(3800)m的落叶阔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到秋季,大熊猫在低山灌丛、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中的活动具有增加,而在落叶阔叶林中的活动减少。大熊猫主要活动的冷杉属建群种群落为岷江冷杉+红桦-华西箭竹群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ashania faberi)、岷江冷杉+高山柳-缺苞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Salix cupularis-Fargesia denudata)、岷江冷杉+红桦-团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obliqua)、岷江冷杉+铁杉-青川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Tsuga chinensis-Fargesia rufa)、黄果冷杉+岷江冷杉-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emestii+Tsuga chinensis-Fargesia nitida)等群落(见表5)。

      • 邛崃山山系海拔1800~2400 m地带,山地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200~2600 m的阴坡、半阴坡地带为山地暗针叶林;海拔2600~3800 m地带为亚高山针叶林带。大熊猫主要活动在海拔2100~2900地带,集中在海拔2300~2500地带,与以岷江冷杉为主要建群种组成的暗针叶林分布带较为一致。大熊猫主要活动的冷杉属建群种群落为岷江冷杉+红桦-华西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argesia nitida)、岷江冷杉+红桦-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Larix mastersiana-Bashania faberi)、岷江冷杉-拐棍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Fargesia robusta)、岷江冷杉+红桦-油竹子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albo-sinensis-F. angustissima)、岷江冷杉+铁杉-拐棍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Tsuga chinensis-Fargesia robusta)、铁杉+岷江冷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Tsuga chinensis+ Abies faxonian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和岷江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xoniana+Betula utilis-Bashania faberi)等(见表5)。

      • 大相岭山系在海拔2000~2400 m地带,分布着以包石栎、硬斗石栎、多种槭树、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为组成树种的山地常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2400~3000 m为油麦吊杉(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云南铁杉(Tsuga dumosa)、峨眉冷杉(Abies fabri)、槭树等组成的山地暗针叶林;海拔3000~3700 m地带为峨眉冷杉(Abies fabri)为主要建群种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多呈大面积纯林,它与黄茅埂以西的亚高山暗针叶林类型有显著差别。本区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山地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也有少量分布。本区域大熊猫活动分布的冷杉植物形成的森林群落主要为铁杉+峨眉冷杉-短锥玉山竹(Form. Tsuga chinensis+Abies fabri-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云南铁杉-冷箭竹(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Bashania faber)、峨眉冷杉-熊竹林(Form. Abies fabri+-Yushania ailuropodina)、峨眉冷杉+油麦吊云杉-短锥玉山竹(Form. Abies fabri+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 +Betula utilis-Bashania faberi)、铁杉+峨眉冷杉-丰实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fabri-Fargesia ferax)等群落(见表5)。

      • 小相岭山系海拔2000m以下为干热河谷旱生河谷灌丛;海拔2000~2400 m地带,为细叶青冈、曼青冈、槭树等组成的山地常绿与阔叶混交林,为大熊猫活动地带;海拔2400 m~2800 m地带,仅在谷底和沟缘地带有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麦吊杉( Picea brachytyla)、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等乔木组成的山地暗针叶林;海拔2 800~3 700 m以铁杉(Tsuga dumosa)、冷杉(Abies fabri)、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等组成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是大熊猫、小熊猫的主要活动生境,主要有铁杉+长苞冷杉-丰实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georgei-Fargesia ferax)、长苞冷杉-麦吊杉-鹅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Picea brachytyla-Bashania spanostachya)、长苞冷杉-马骆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 Fargesia maluo)、长苞冷杉+冷杉-清甜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Abies fabri-Fargesia dulcicula)、长苞冷杉+冷杉-露舌箭竹林(Form. Abies georgei+Abies fabri-Fargesia exposita)、川滇冷杉+冷杉-九龙箭竹林(Form. Abies forrestii+Abies fabri-Fargesia jiulongensis)、鳞皮冷杉+川滇冷杉-牛麻箭竹林 (Form. Abies squamata+Abies forrestii-Fargesia emaculata)、铁杉+长苞冷杉+麦吊杉-露舌箭竹(Form. Tsuga dumosa+Abies georgei+Picea brachytyla-Fargesia expoata)、峨眉冷杉+糙皮桦-鹅热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Baslaania spanostaehya)、峨眉冷杉+糙皮桦-丰实箭竹(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Fargesia ferax)林、峨眉冷杉+糙皮桦-石棉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Yuslmnia lineolata)等(见表5)。

      • 凉山山系海拔1500~2200(2600)m分布着大面积的云南松林、栎混交林;海拔2500 m处有包石栎(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多变石栎(Lithocarpus variolosus)、白辛树(Pterostyrax psilophyllu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等阔叶混交林;海拔2000~3600 m为暗针叶林或亚高山暗针叶林,下段以云南铁杉(Tsuga dumosa)、铁杉(Tsuga dumosa)、疏花槭(Acer laxiflorum)、峨眉冷杉(Abies fabri)、川滇冷杉(Abies forrestii)等组成的山地暗针叶林,向上为峨眉冷杉(Abies fabri)组成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夏季,大熊猫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最多;其次为山地暗针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大熊猫主要活动森林类型为峨眉冷杉+疏花槭-大风顶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Acer laxiflorum-Yuslmnia dafengdingensis)、峨眉冷杉+铁杉-马边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Baslmnia abietina)、峨眉冷杉+铁杉-大风顶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Yuslmnia dafengdingensis)、峨眉冷杉+油麦吊云杉+云南铁杉-马边巴山木竹林(Form. Abies fabri+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Tsuga dumosa-Bashania abietina)、峨眉冷杉+糙皮桦-白背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Yuslmnia glauca)、峨眉冷杉+川滇冷杉-少花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Abies forrestii-Fargesia pauciflora)、峨眉冷杉+铁杉-短锥玉山竹林(Form. Abies fabri+Tsuga dumosa-Yuslmnia brevipaniculata)、峨眉冷杉+糙皮桦-冷箭竹林(Form. Abies fabri+Betula utilis-Bashartia faberi)等森林群落(见表5)。

      • 从古植物学研究来看,暗针叶林在我国出现的时期可能不晚于第三纪,在藏北高原班戈县伦坡拉盆地的始新世和渐新世的地层发现大量云杉和冷杉的孢粉[73],贡嘎山下更新统昔格达组孢粉[74],西昌螺髻山大箐村、金沙冰期等地的第四纪孢粉中富含大量冷杉、云杉的花粉[75],乃至成都平原西侧及西南侧新第三纪孢粉的组合中都有云杉孢粉出现[76]。在昆仑山和唐古拉地区,第三纪时,虽然从整个孢粉组合来看,当时的植被组成以常绿和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但也有暗针叶林的分布[77],随着第四纪冰期冰川的退却而由西部山地的谷地向高海拔和其他地区扩展,这一地区出现了反映生态条件的地理序列和类群,并经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选择,以及分化和特化现象的剧烈发生,导致产生新的替代种,甚至于组成新的群落[77],足以说明西南暗针叶林组成种类可能起源于新第三纪或更早, 特别是到了第四纪可能已达到相当丰富的时期,经过长期的演化和生长适应,横断山区成为暗针叶林的主要建群种冷杉属、云杉属等种属的变异中心和原始类型地区[3,78],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暗针叶林分布的基本格局[5],而西南地区暗针叶林“亚建群层”箭竹是古老的温暖生植物区系的残余[2],也是大熊猫主要食物来源[11]。据史料记载,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变迁可能受整个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影响[6],更新世时大熊猫分布区的扩大主要是在温暖湿润的间冰期,缩小则在干燥寒冷的冰期[79],更新世冰期时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所受到的严寒侵袭远不及北方强烈,青藏高原的存在亦使广大东南地区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70],大熊猫的历史分布范围广布了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三大流域,包括了从北京周口店至两广的大部分地区[14]。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仍有大熊猫的分布[79],直到20 世纪初,大熊猫仍分布于鄂、湘、川三省边界七、八个县的山地中,如湖北的巴东等地[82],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发展,气候变化可能不再是影响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79]。因此,地史时期,在气候变化反复影响下,暗针叶林形成和大熊猫起源及演化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可能存在协同进化或分化的过程[11]

      • 现代大熊猫栖息地主要为针叶林和阔叶林两个植被型组,有时偶见活动于灌丛植被型组区域。针叶林植被型组是大熊猫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中国5个植被型中,占有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和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等3个植被型,是针叶林植被型组的60%[36],仅四川省大熊猫分布区群系组水平上,所有保护地内冷杉林的面积最大,为60.31万hm²,占保护地植被总面积的30.58%[29],而大熊猫取食种类中,主食竹竹类占50%[6],因而竹类分布是大熊猫栖息、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大熊猫所采食的竹属在四川全产,采食的竹种占全国大熊猫分布区的96.8%,只有秦岭箭竹(F. qinlingensis)不产于四川和龙头竹(Bambusa vulgaris )不产于四川大熊猫分布区[36],正是由于大熊猫高度特化食物属性,以及对生存栖息地环境的特殊要求,从大熊猫活动的森林类型而言,主要活动在以冷杉属种类为建群种形成的山地暗针叶林、亚高山暗针叶林[111730-31,36384157636670],沿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大、小相岭山系-凉山山系狭长地带,呈现“牛轭型”分布,形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暗针叶林与大熊猫分布区的高度重叠性,因此,青藏高原东南缘由冷杉属植物建群种构成的暗针叶林分布、林下丰富的竹类资源和大熊猫活动范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 大熊猫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大约 800 万年以前,被誉为“活化石”[9]。大熊猫自中新世以来有较完整的分布史和演化史。其化石发现地点覆盖了我国西北部、中部乃至东北部的大部分省区,并延伸至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及越南等地[1683]。在距今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铁制农具的发展迅速,人口剧增,到后汉时,四川的人口约500万,大约有130万hm2的森林为农地所取代,这以时期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仍发现有大熊猫的上颌骨和牙齿[84]。公元618—1279年的唐宋时期,大熊猫分布区森林进入渐变时期,盆地和丘陵的原始森林已基本消失,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高原仍残存有大熊猫[11]。公元1603—1866年,我国黄河以南、长江中上游流域还有大熊猫分布,二三百年后的今天,原始森林采伐殆尽,已全部退缩到青藏高原东缘6块狭长“岛屿”状的高山峡谷地区[111518]。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大熊猫分布区森林的超量采伐及管理粗放,大熊猫分布区域逐步缩小,致使成片森林演变成“岛屿”状分布,大熊猫栖息地的丧失不可避免地导致大熊猫迁徙,且在其迁徙过程中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甚至在局部区域绝迹[11158284],采伐森林自然演变形成的不同迹地森林类型,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林下箭竹质量存在明显差异[85-86],放牧活动对竹类的生长和盖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大熊猫对放牧生境的利用[8187],而道路建设和水电开发对栖息地的影响,栖息地空间急剧减少[88-90]。而且道路通过影响道路周边缓冲区内的栖息地质量间接影响大熊猫的分布[91],必然影响到大熊猫的生存繁衍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随我国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大规模商业砍伐,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而退耕还林工程则通过减少高山居民点的人口来减少人类对森林的压力,间接促进了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92],持续对砍伐区域生境森林的保护和修复,可以成为连接斑块化栖息地的重要区域,也是大熊猫活动生物主要领地[9394],走廊带的恢复已经使大熊猫野等生动物活动交流初显成效[95],加强大熊猫被隔离生境的联系,促进大熊猫种群之间的交流[88],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人为干扰是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消长、栖息地联通性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大熊猫主食竹优质壮苗培育[96-97]、栖息地主食竹人工造林成活率与生长[98-99]以及主食竹生物量与生产力[100]是人工恢复走廊带和退化栖息地的重要途径。

        致谢:在本文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研究院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资料、文献收集与整理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0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