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

梁玉喜 林波 王洪荣

梁玉喜, 林波, 王洪荣.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2): 47−51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引用本文: 梁玉喜, 林波, 王洪荣.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2): 47−51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Liang Y X, Lin B, Wang H R.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2(2): 47−51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Citation: Liang Y X, Lin B, Wang H R.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42(2): 47−51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梁玉喜(1975—),男,高级工程师,硕士,402237197@qq.com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More Information
  • 图(3)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8
    • PDF下载量:  6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2-1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3-11
    • 刊出日期:  2021-04-20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分析

    doi: 10.12172/202012180001
      作者简介:

      梁玉喜(1975—),男,高级工程师,硕士,402237197@qq.com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四川省相继建立了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多类自然保护地,由于保护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各类保护地间交叉重叠情况突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有效解决四川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交叉和历史遗留矛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全省5类主要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四川省自然保护地在川西高山高原区、盆周山地区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连片,在成都平原及盆中丘陵区呈零星分布,且面积较小,总体呈西多东少的特点;全省自然保护地分布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口分布呈明显相关性。

    English Abstract

    •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貌类型齐全,气候复杂多样,自然和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较完整,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全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2019年底,全省常住人口8375万人。全省土地面积48.6×104 km2,占全国幅员面积的5.1%,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但满足开发建设需求的空间十分有限;生态多样且重要,但生态环境较脆弱,适宜人居区域较少;生态资源富集,但生态建设保护的重点区域与贫困人口空间分布高度重叠,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极为突出。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包括国家和省级层面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总面积32.3×104 km2,占全省面积65.5%,主要包括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全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5类自然地共计437个,随着国家和社会逐年来不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自90年代以年,四川自然保护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立自然保护地17个,20世纪90年代建立129个,2000年代建立164个,2010年以来建立127个,全省自然保护地(含重叠)总面积1448.6×104 hm2,扣除交叉重叠后总面积1189.5×104 hm2,占全省面积的24.5%。

      • 全省5类自然保护地数据主要依据省政府公布的自然保护地名录,结合各类保护地相关档案资料,根据自然保护地的批复范围,总体规划等相关图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将全省5类自然保护地统一到国家2 000坐标系,叠加全省行政界线、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等成果,形成本次分析的研究底图(见图1),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以四川省2019统计年鉴作为依据。

        本次分析研究使用的437个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147个,森林公园116个,湿地公园54个,风景名胜区93个,地质公园27个。

        图  1  四川省5类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Figure 1.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5 type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 以往学者关于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方面的研究,多数运用了最邻近指数法、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指标进行空间格局的分析[1-57],在以上分析指标中,最邻近指数法、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均是将自然保护地作为点状要素进行集中度分析,指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文本选取了最邻近指数法,并参考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大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运用综合密度和区域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保护地格局分析。

      • 将每个自然保护地作为一个点状物对待,最邻近点指数反映点状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表示点状物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描述点物的空间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聚分布[1,5]。当 R=1 时,表明保护地分布类型为随机型;当 R>1 时,保护地趋于均匀分布;当 R<1 时,保护地趋于集聚分布[4]。最邻近点指数R计算公式为:

        $$ R = \frac{{{{\bar r}_1}}}{{\overline {{r_E}} }} $$ (1)

        式中:$\bar r_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bar r_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

      • 综合密度指数是将影响密度的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进行综合分析的指标[2],用来判断人口、面积因素对保护地分布的影响。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将四川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成都、绵阳、德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雅安)、川南经济区(宜宾、泸州、内江、自贡)、攀西经济区(凉山、攀枝花)、川东北经济区(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和广安)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甘孜、阿坝)5个区。四川5个分区之间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差异很大,可以通过对保护地综合密度分析,反映保护地在全省范围分布的相对值,计算公式为:

        $$ D = Q/\sqrt {SP} $$ (2)

        式中,D为综合密度;Q为保护地数量;S为土地面积(万km2);P为人口(万人)。D值越小,保护地密集程度越低。

      • 四川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全省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四川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四川地形以高山高原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三州地区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按市(州)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21个行政区。按照21个行政区和5个经济发展区划分,该分析指标主要从各市(州)自然保护地面积与本行政区的土地占比及地区生产总值与全省的占比进行分析,用以反映全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的格局。

        市州面积占比=$ {S}_{{\text{保护地}}}/{S}_{{\text{土地}}}$ 地区生产总值占比=$ GD{P}_{{\text{市}}({\text{州}})}/GD{P}_{{\text{省}}}$

      • 由于同类型保护地间交叉重叠情况较少,且多数由于成图原因导致交叉重叠,在本文的分析中,对同类型的保护地未做交叉重叠分析。本文主要利用全省5类自然保护地矢量图,使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进行两两叠加分析,以期反映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的交叉重叠情况。

      • 利用 GIS 空间统计工具运算分析,全省自然保护地${\bar r_1}$=15162.8913,${\bar r_E}$= 21524.4711,R=0.704449,即实际最邻近距离均值与理论最邻近距离均值之比 R<1,说明四川省自然保护地总体上趋于集聚分布,按自然保护地类型分,除地质公园R>1,呈均匀分布外,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均呈较集中分布。各类自然保护地最邻近点指数见表1

        表 1  四川省各类自然保护地最邻近点指数统计表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nearest neighbor index of various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保护地类型实际最邻近距离理论最邻近距离最邻近比
        全部保护地15 162.891321 524.47110.704449
        自然保护区34 665.902937 112.01540.934088
        地质公园73 189.685458 690.57981.247043
        风景名胜区33 702.543 34 038.04760.990143
        森林公园30 567.748332 510.88840.940231
        湿地公园48 065.659450 340.45210.954812

        综合四川5区土地面积、自然保护地数量和人口密度三个指标,利用综合密度分析方法,分析得出,全省5个分区中,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地综合密度最大达到1.8855,攀西经济区最小0.5896,说明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地分布最多,且面积也最大,与该区域地广人稀、保护区分布集中的特点相一致。全省5区保护地综合密度指数见表2

        表 2  四川5区自然保护地分布综合密度表

        Table 2.  Comprehensive density of nature reserves in 5 economic zones of Sichuan Province

        区域保护地
        数量
        人口/万面积
        /万km–2
        人口密度/(人·km–2综合
        密度
        成都平原
        经济区
        1323 823.78.644430.7262
        川东北
        经济区
        922 1396.423330.7851
        川南经济区541 549.93.534390.7301
        川西北生态
        示范区
        13321423.2591.8855
        攀西经济区38614.46.76910.5896

        最邻近点指数、综合密度分析法是将自然保护地作为点状物进行聚集度分析,本文认为,四川省自然地不同区域面积差异较大,结合四川省自然保护地的特点,除考虑保护地的分布集中度以外,还应重点考虑自然保护地规模大小,才能客观反映自然保护地的分布特点。全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4.5%,以市(州)为单位分析,全省21个市(州)中,保护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有阿坝州、甘孜州和雅安市分别为39.7%、36.2%和31.1%,该区域全部位于四川省生态重要性评价等级较高的区域。自然保护地及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情况图2图3

        图  2  各市(州)自然保护地面积、生产总值全省占比

        Figure 2.  The proportion of nature reserve area and GDP of each city (state) in Sichuan Province

        图  3  各经济区内自然保护地、生产总值占比

        Figure 3.  The proportion of nature reserve area and GDP of each economic zone in Sichuan Province

        根据四川省生态重要性评价成果及人口聚集度分析,全省有97.2%的保护地面积位于生态评价重要性高或较高的区域,90.7%的保护地位于人口聚集度低、较低的区域。但同时也有23.8×104 hm2的保护地位于生态重要性评价等级低、较低的区域,52.8×104 hm2的自然保护地位于人口聚集度高、较高的区域。

      • 全省自然保护地按类型分,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800.5×104 hm2,其余依次为风景名胜区355.3×104 hm2,森林公园227.6×104 hm2,地质公园47.2×104 hm2,湿地公园13.7×104 hm2,各类保护地自身重叠程度较小,但类型之间保护地重叠情况较为明显,尤其以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重叠情况最为突出。全省风景名胜区仅与自然保护地区的重叠面积达139.3×104 h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9.2%。全省自然保护地重叠部分面积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17.8%(见表3)。

        表 3  四川省自然保护地重叠情况统计表

        Table 3.  Statistical over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reserves in Sichuan Province

        保护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
        自然保护区80052365443784431393272272981
        湿地公园1365632883206751135
        森林公园227587231380655103
        风景名胜区3553437354571
        地质公园472434
      • (1)四川省各类自然保护地分布总体趋于集中、合理,符合四川省主体功能规划。全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受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区域差异明显[6],总体呈西多东少、西大东小的特点,主要因为四川省西部北部地区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评价重要性强所致,该区域也是四川开展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

        (2)各类自然保护地之间重叠交叉情况较突出。根据保护地分布空间分析,全省保护地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叠,主要是由于原保护地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在建立保护地时缺乏必要的协调衔接,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交叉重叠问题将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得到有效解决[3]

        (3)通过分析,四川省目前有个别自然保护地位于生态重要性评价等级低且人口密集分布区域,范围边界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面临的历史矛盾和管理压力问题,需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管控规则的完善得以解决。

        (4)目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有效满足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要求,因此,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设也是今后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