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四川朱鹮人工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杨海琼 陈绪玲 李裕冬

杨海琼, 陈绪玲, 李裕冬. 四川朱鹮人工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84−89 doi: 10.12172/201909300001
引用本文: 杨海琼, 陈绪玲, 李裕冬. 四川朱鹮人工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84−89 doi: 10.12172/201909300001
Yang H Q, Chen X L, Li Y D. Analysis of obstacles and causes encountered i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crested ibis in Sichuan[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1(1): 84−89 doi: 10.12172/201909300001
Citation: Yang H Q, Chen X L, Li Y D. Analysis of obstacles and causes encountered i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crested ibis in Sichuan[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1(1): 84−89 doi: 10.12172/201909300001

四川朱鹮人工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doi: 10.12172/201909300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海琼(1987-),男,博士,sw_laoyang@163.com

    通讯作者: 李裕冬,e-mail:pikapaul@163.com
  •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研发重点项目(2017SZ0089);四川省基本科研业务费(四川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遗传谱系档案的建立)

Analysis of Obstacles and Causes Encountered i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Crested Ibis in Sichuan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pikapaul@163.com
  • 摘要: 目前,我国已有30多年的朱鹮人工繁育历史,人工繁育技术日渐成熟,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研究主要对四川朱鹮繁育基地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基于实践经验以及现有的文献资料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和预防方案。2017—2019年四川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107只,发现弃卵雄鸟6例、死亡胚胎78例、育雏期疾病8种共94例。经分析,弃卵行为可能是由外界干扰造成,胚胎死亡则可能与亲鸟营养缺乏相关,而育雏期疾病大都由饲喂不当、育雏环境管控不严、雏鸟营养不良所致。因此,加强朱鹮繁殖期和育雏期的管理、改善朱鹮亲鸟和雏鸟的营养水平有助于减少朱鹮人工繁育中问题的发生。
  • 图  1  不同孵化阶段的死亡胚胎(A:前期;B:中期;C:后期;D:出壳期)

    Fig.  1  Dead embryos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stage (A: prophase; B: metaphase; C: anaphase;D: shelling stage)

    图  2  3种消化道疾病的病灶(A:胃胀气;B:胃溃疡;C:肠道出血)

    Fig.  2  Focuses of three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A: gastric distention; B: Gastric ulcer; C: Intestinal bleeding)

    图  3  朱鹮雏鸟的畸形症状,箭头指示畸形部位(A—B:脚趾畸形;C:翅膀畸形)

    注:箭头指示畸形部位

    Fig.  3  Deformity of crested ibis fledgling (A-B: toe deformity; C: wing deformity)

    Notes: the arrow indicates the part of the deformity

    表  1  2017—2019年朱鹮人工繁育结果统计

    Tab.  1  Artificial breeding results of crested ibis from 2017 to 2019

    繁育方法指标年份平均
    201720182019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入孵受精卵数59396053
    出壳数44222731
    育雏存活数39162226
    孵化率74.6%56.4%45.0%58.7%
    育雏成功率88.6%72.7%81.5%80.9%
    亲鸟与人工
    结合孵化+
    人工育雏
    入孵受精卵数2613414
    出壳数1711411
    育雏存活数1610410
    孵化率65.4%84.6%100.0%83.3%
    育雏成功94.1%90.9%100.0%95.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7—2019年发生丢蛋行为的雄鸟及丢蛋数目统计

    Tab.  2  Egg-throwing males and number of abandoned eggs from 2017 to 2019

    雄鸟编号年份
    2017/枚2018/枚2019/枚
    德清069110
    682100
    9334100
    695410
    德清064233
    924411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7—2019年不同孵化阶段死亡胚胎统计

    Tab.  3  Dead embryos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stages from 2017 to 2019

    年份前期(百分比)(Day1—8)中期(百分比(Day 9~16)后期(百分比)(Day 17~25)出壳期(百分比)(Day 26—)合计
    20171(3.8%)9(34.7%)15(57.7%)1(3.8%)26
    20181(5.3%)5(23.2%)12(63.2%)1(5.3%)19
    20192(6.0%)3(9.1%)25(75.8%)3(9.1%)3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朱鹮人工育雏疾病统计

    Tab.  4  Statistics of diseases in artificial brooding of crested ibis

    疾病类型发病时段案例数治愈数死亡数处理方式
    胃胀气3—6日龄871人工排气,药物治疗
    胃溃疡5日龄211药物治疗
    肠道出血4日龄101药物治疗
    慢性呼吸道感染18—23日龄211隔离,药物治疗
    肺部感染10日龄101隔离,药物治疗
    眼部感染13—15日龄220隔离,药物治疗
    脚趾弯曲畸形7—10日龄42120改善营养,人工矫正
    翅膀外翻畸形20—30日龄36240改善营养,人工矫正
    下载: 导出CSV
  • [1] 丁长青,李峰. 朱鹮的保护与研究[J]. 动物学杂志,2005,40(6):54−62. doi: 10.3969/j.issn.0250-3263.2005.06.010
    [2] 刘荫增. 朱鹮在秦岭的重新发现[J]. 动物学报,1981,1981(3):273.
    [3] 李福来,刘斌,史森明,等. 朱鹮迁地保护研究[J]. 生物多样性,1994,02(1):24−28. doi: 10.3321/j.issn:1005-0094.1994.01.005
    [4] 钟凌,于晓平,卢西荣,等. 朱鹮(Nipponia nippon)人工种群的建立发展与保护对策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34:90−93.
    [5] 陈文贵,李夏,刘超,等. 陕西省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之现状[J]. 野生动物学报,2013,34(1):23−24. doi: 10.3969/j.issn.1000-0127.2013.01.008
    [6] 黄治学,朱家贵,王科,等. 河南董寨野化放飞朱鹮的分布繁殖初报[J]. 生物学通报,2016,51(10):53−56.
    [7] 席咏梅, 路宝忠, 傅文凯, 等. 朱鹮的饲养繁殖研究[C]. 稀世珍禽—朱鹮—99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文集, 1999, 139−144.
    [8] 黄治学,朱家贵,王科. 河南董寨引入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J]. 当代畜牧,2016,2016(6):29−32.
    [9] 王中裕,王杨科,李晓康. 1981-2000年朱鹮的繁殖状况[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2):84−87.
    [10] 马翠然. 种蛋孵化中引起死胚率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中国家禽,2001,23(16):23−25. doi: 10.3969/j.issn.1004-6364.2001.16.012
    [11] 单墨清. 鸭营养性胚胎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 吉林畜牧兽,2011,32(10):20−20.
    [12] 杨文丽,付晓婷,张连勇,等. 营养性胚胎病与条件性胚胎病[J]. 现代畜牧科技,2012,2012(10):59−59. doi: 10.3969/j.issn.1673-1921.2012.10.058
    [13] Fu CZ, Guang XM, Wan QH, et al. Genome Resequencing Reveals Congenital Causes of Embryo and Nestling Death in Crested Ibis (Nipponia nippon)[J].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9, 11(8): 2125−2135. doi: 10.1093/gbe/evz149
    [14] 李杰. 对皱鸡VB2缺乏病的诊治[J].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7):527−528. doi: 10.3969/j.issn.1003-6245.2005.07.044
    [15] 唐元义. 鹅疑难病症的防治[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12):93−95.
  • [1] 邓凤平, 蒋艳秋, 袁毅, 宿文军, 林静.  短期森林康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3): 135-140. doi: 10.12172/202302160002
    [2] 张艳, 何飞, 温铿, 王海峰, 龚霞, 李俊, 吴银明.  鲜花椒非真空避光贮藏的货架期预测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6): 88-94. doi: 10.12172/202302280002
    [3] 殷国兰, 张丽, 陈宇, 郭聪, 朱曼, 彭丽君, 林洁, 刘祥东.  多齿红山茶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6): 94-96. doi: 10.12172/202205190001
    [4] 余海清, 帅伟, 姜欣华, 刘燕云, 廖成云, 姬慧娟, 马文宝.  大叶金顶杜鹃繁育系统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5): 40-47. doi: 10.12172/202108110001
    [5] 雷彻虹, 余志祥, 梁丽, 余彦林, 杨永琼, 向睿, 李学梅, 杨意斌, 李贵能.  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树种滇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人工繁育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3): 64-68. doi: 10.12172/202101140001
    [6] 马娇, 李方文.  绣球荚蒾无性繁育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3): 71-73,8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4
    [7] 殷国兰, 王晓琴, 郭聪, 朱曼, 陈宇.  西南红山茶扦插繁育技术初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40(6): 85-8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6.016
    [8] 周国强, 王勇, 贾廷彬.  佯黄竹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5): 22-2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5.005
    [9] 程跃红, 王敏, 王超, 马联平, 何廷美, 王鹏彦.  川西亚高山斑羚冬春季死亡调查及保护策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1): 54-58,6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1.011
    [10] 彭建勇, 降初格玛, 黎燕琼, 谢天资, 郑绍伟.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多花苀子梢人工繁育试验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8, 39(6): 36-3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8.06.007
    [11] 殷国兰, 陈宇.  红花油茶无性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4(6): 13-1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6.004
    [12] 刘海鹰, 万雪琴, 刘均利, 杨晓蓉.  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繁育技术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5): 1-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5.001
    [13] 杨志武, 刘娟, 杨柳璐, 罗成荣, 李德荣.  灵山正路花椒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6, 37(1): 41-4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1.008
    [14] 陈太燕, 杨诗金, 张可, 刘柿良, 任波, 陶建军.  成都平原珙桐驯化繁育及栽培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3): 18-2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3.005
    [15] 吴明海, 何亚平, 费世民, 陈秀明, 王乐辉, 蒋俊明.  油用芍药属牡丹组繁育系统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4): 1-17.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4.001
    [16] 张建珠, 唐红燕, 许丽萍, 贾平, 李倩, 彭家萍.  黄槐扦插繁育试验技术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36(2): 113-11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5.02.026
    [17] 谷海燕.  药用植物华重楼的资源现状及其繁育研究进展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4): 56-5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4.013
    [18] 王疆评, 徐敏, 韩联宪.  环颈山鹧鸪育雏期栖息地利用 .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4): 52-5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4.04.012
    [19] 唐婷, 胥晓, 吴庆贵, 胡进耀, 曾阳梅.  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的繁育系统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1): 5-1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1.002
    [20] 余志祥, 杨永琼, 莫旭, 谢大军, 郭晓祥, 范曙义, 龚丽莉, 郝云庆, 马绍东.  濒危植物云南梧桐(Firmiana major)人工繁育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2): 62-6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2.014
  • 加载中
  • 图(3)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29
    • HTML全文浏览量:  308
    • PDF下载量:  2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9-30
    • 网络出版日期:  2019-12-20
    • 刊出日期:  2020-02-27

    四川朱鹮人工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doi: 10.12172/201909300001
      作者简介:

      杨海琼(1987-),男,博士,sw_laoyang@163.com

      通讯作者: 李裕冬,e-mail:pikapaul@163.com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研发重点项目(2017SZ0089);四川省基本科研业务费(四川朱鹮人工迁地保护种群遗传谱系档案的建立)

    摘要: 目前,我国已有30多年的朱鹮人工繁育历史,人工繁育技术日渐成熟,但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研究主要对四川朱鹮繁育基地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基于实践经验以及现有的文献资料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和预防方案。2017—2019年四川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107只,发现弃卵雄鸟6例、死亡胚胎78例、育雏期疾病8种共94例。经分析,弃卵行为可能是由外界干扰造成,胚胎死亡则可能与亲鸟营养缺乏相关,而育雏期疾病大都由饲喂不当、育雏环境管控不严、雏鸟营养不良所致。因此,加强朱鹮繁殖期和育雏期的管理、改善朱鹮亲鸟和雏鸟的营养水平有助于减少朱鹮人工繁育中问题的发生。

    English Abstract

    • 朱鹮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鸟类保护的旗舰物种,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及北部,但由于栖息地丧失、人类捕杀等原因,朱鹮种群逐渐衰退,曾一度被认为在野外已经灭绝[1]。直到1981年,我国科学家于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2]。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所有朱鹮均是这7只个体的后代。

      人工饲养繁育对于濒危物种的保全以及种群数目的恢复十分有效,是我国朱鹮保护的重要策略之一[3]。我国朱鹮人工饲养繁育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努力,朱鹮人工繁育技术体系日渐成熟,人工种群数目增长十分显著[4]。近年来,陕西宁陕、河南董寨等地,先后实施了圈养朱鹮的野放工程,并取得了成功[5, 6]

      四川朱鹮繁育基地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创建于2016年11月,旨在为四川朱鹮野生种群的重建储备种源,50只奠基个体分别来自陕西楼观台、河南董寨和浙江德清。四川朱鹮繁育基地大体上沿用陕西楼观台、河南董寨等地已有的人工繁育技术体系[7, 8]进行朱鹮的人工繁育。2017—2019年,四川朱鹮繁育基地在成功繁育朱鹮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尚缺乏相关研究报道,如雄鸟主动弃卵、胚胎死亡、幼雏消化道疾病、眼部感染疾病、幼雏畸形等。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会阻碍种群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将对四川朱鹮人工繁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已有的文献史料和实践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方案,以期为日后朱鹮的人工繁育工作提供参考。

      • 朱鹮开始产蛋后,每天安排1名工作人员在16:00—22:00之间通过电子监控观察朱鹮的产蛋行为。同时,工作人员于每天9:00进入笼舍查看是否有蛋被丢出巢外,记录发生丢蛋情况的巢位,并调取对应的监控录像,查看丢蛋原因。

      • 收取每个巢的前1~6枚蛋进行全人工孵化,此后补产的蛋先由亲鸟孵化15~20 d后,再取回放入孵化箱(Rcom 20 pro)中经人工孵化至出壳。朱鹮人工孵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5 d)温度为37.5 ℃,湿度为56%,每90 min翻蛋90°,每天晾蛋4次,每次5 min,第二阶段(26 d—)温度为37.1 ℃,湿度为65%,停止翻蛋,晾蛋方式不变。

      • 幼雏出壳后,用碘伏对脐带进行消毒,并放入温度为37.3 ℃,湿度为50%的育雏箱中饲养,8 h后喂食少量温开水,12 h后第一次喂食。育雏箱温度每天下降0.7 ℃,湿度保持不变。幼雏10日龄后,转入12 m2的育雏室中饲养,育雏室温度为27 ℃~30 ℃,湿度为50%~60%,23日龄后转入室温环境,30日龄后放入室外活动场练习自主采食。幼鸟具备自主采食和飞行能力后放入笼舍独立生活。育雏期饲料配方和雏鸟饲喂方法与席咏梅等人[7]的相同。

      • 表1所示,2017—2019年,通过全人工孵化朱鹮受精卵共158枚,出壳幼鸟93只,通过亲鸟与人工相结合孵化受精卵43枚,出壳幼鸟30只。所有出壳幼鸟经人工育雏最终存活107只(见表1)。3年间,全人工孵化的平均出壳率为58.7%,所孵幼鸟的平均存活率为80.9%(见表1)。亲鸟与人工结合孵化的平均出壳率和所孵幼鸟的平均存活率均优于全人工孵化,分别达到了83.3%和95.0%(见表1),与席咏梅等人[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表 1  2017—2019年朱鹮人工繁育结果统计

        Table 1.  Artificial breeding results of crested ibis from 2017 to 2019

        繁育方法指标年份平均
        201720182019
        人工孵化+
        人工育雏
        入孵受精卵数59396053
        出壳数44222731
        育雏存活数39162226
        孵化率74.6%56.4%45.0%58.7%
        育雏成功率88.6%72.7%81.5%80.9%
        亲鸟与人工
        结合孵化+
        人工育雏
        入孵受精卵数2613414
        出壳数1711411
        育雏存活数1610410
        孵化率65.4%84.6%100.0%83.3%
        育雏成功94.1%90.9%100.0%95.0%
      • 经统计,2017—2019年破损蛋的比例分别是30.1%、25.2%和20.1%。绝大多数蛋是在亲鸟孵化过程中意外破损,但也有小部分蛋是由雄鸟主动丢出巢外。目前,共发现丢蛋雄鸟6只(见表2),雄鸟的主动丢蛋行为常发生于雌鸟产卵后的1~3 min内。大多数情况下,雄鸟仅丢弃第1枚蛋,待第二枚蛋产出时则开始孵化,少数会连续丢弃2~4枚(见表2)。

        表 2  2017—2019年发生丢蛋行为的雄鸟及丢蛋数目统计

        Table 2.  Egg-throwing males and number of abandoned eggs from 2017 to 2019

        雄鸟编号年份
        2017/枚2018/枚2019/枚
        德清069110
        682100
        9334100
        695410
        德清064233
        9244110
      • 2017—2019年,共发现死亡胚胎78枚,占总受精卵的38%,其中65枚发现于全人工孵化,13枚发现于亲鸟与人工结合孵化。从不同孵化阶段死亡胚胎分布情况来看,3年呈现相同趋势,后期死胎比例最高(57.7%~75.8%),中期次之(9.1%~34.7%),前期(3.8%~6.0%)和初期死胎比例(3.8%~9.1%)相对较低(见表3)。

        表 3  2017—2019年不同孵化阶段死亡胚胎统计

        Table 3.  Dead embryos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stages from 2017 to 2019

        年份前期(百分比)(Day1—8)中期(百分比(Day 9~16)后期(百分比)(Day 17~25)出壳期(百分比)(Day 26—)合计
        20171(3.8%)9(34.7%)15(57.7%)1(3.8%)26
        20181(5.3%)5(23.2%)12(63.2%)1(5.3%)19
        20192(6.0%)3(9.1%)25(75.8%)3(9.1%)33

        解剖结果显示孵化前期和中期死亡的胚胎尚小,症状不明显(见图1AB)。大多数后期死亡的胚胎表现出胎体偏小,卵黄吸收不良,头部及下颌皮下水肿、趾蜷曲等症状(见图1C)。出壳期死亡的胚胎,均表现为卵黄吸收未完全,脐带外露较长(见图1D)。

        图  1  不同孵化阶段的死亡胚胎(A:前期;B:中期;C:后期;D:出壳期)

        Figure 1.  Dead embryos at different incubation stage (A: prophase; B: metaphase; C: anaphase;D: shelling stage)

      • 目前,共发现育雏期疾病3类,其中肠道疾病3种(11例):胃胀气、胃溃疡和肠道出血;感染类疾病3种(5例):慢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和眼部感染;畸形两种(78例):脚趾弯曲畸形和翅膀外翻畸形(见表4)。3种肠道疾病均有精神萎靡、食欲不佳的临床表现,死亡个体解剖结果分别显示为胃鼓胀(见图2A)、胃黏膜脱落(见图2B)以及肠道充血堵塞(见图2C)。慢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喉鸣音”。肺部感染个体同样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但无“喉鸣音”。眼部感染的初期症状为眼球轻微发白,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在眼球正中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圆形白斑,同时伴随眼睑红肿,眼角流脓。畸形在朱鹮人工育雏过程中最为常见,不致死,但会影响外观。脚趾弯曲畸形主要表现为第3趾和第4趾的近趾节骨与第2趾节骨间的关节向外侧弯曲(见图3A-B),翅膀外翻则是由腕掌骨和尺骨间的关节畸形所致(见图3C)。两种畸形皆可通过人工矫正恢复正常。

        图  2  3种消化道疾病的病灶(A:胃胀气;B:胃溃疡;C:肠道出血)

        Figure 2.  Focuses of three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A: gastric distention; B: Gastric ulcer; C: Intestinal bleeding)

        图  3  朱鹮雏鸟的畸形症状,箭头指示畸形部位(A—B:脚趾畸形;C:翅膀畸形)

        Figure 3.  Deformity of crested ibis fledgling (A-B: toe deformity; C: wing deformity)

        表 4  朱鹮人工育雏疾病统计

        Table 4.  Statistics of diseases in artificial brooding of crested ibis

        疾病类型发病时段案例数治愈数死亡数处理方式
        胃胀气3—6日龄871人工排气,药物治疗
        胃溃疡5日龄211药物治疗
        肠道出血4日龄101药物治疗
        慢性呼吸道感染18—23日龄211隔离,药物治疗
        肺部感染10日龄101隔离,药物治疗
        眼部感染13—15日龄220隔离,药物治疗
        脚趾弯曲畸形7—10日龄42120改善营养,人工矫正
        翅膀外翻畸形20—30日龄36240改善营养,人工矫正
      • 圈养条件下,朱鹮蛋破损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其他朱鹮人工种群中也时有发生,大都由巢材不足、亲鸟踩踏等原因所致[7]。此外,本文首次观察到雄性朱鹮的主动丢蛋行为。研究显示,野生朱鹮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发生弃卵离巢的现象[9],基于实际观察,我们推断圈养雄鸟的丢蛋行为同样与外界干扰相关。四川朱鹮繁育基地在朱鹮进入繁殖期后,除了进行日常饲喂工作外,尽可能减少人员靠近笼舍,以减少对朱鹮不必要的干扰。然而,在笼舍附近有一条农用道路,时常有农户和车辆过往,难免会对朱鹮造成不良影响。经观察,朱鹮产蛋时,若有人员或车辆通过附近道路,雄鸟会变得异常焦躁,严重者会阻止雌鸟产蛋或将刚产下的蛋丢出巢外。由此,加强朱鹮产蛋期的管理,严格控制笼舍周边的人为活动,对降低朱鹮丢蛋等异常行为的发生十分必要。

      •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四川朱鹮繁育基地朱鹮死胎比例为38%(78/201),其中孵化后期死亡胚胎数目最多,占死胎总数的66.7%(52/78),远高于鸡同期的死胎比例[10]。通过对死亡胚胎的解剖发现大多数死亡胚胎表现出胎体偏小、头部水肿等症状,这与鸭、鹅等营养性胚胎病所表现出的症状有相同之处[11, 12],因此推测亲鸟营养缺乏、种蛋质量不佳可能是导致朱鹮胚胎死亡偏多的主要原因。人工饲养条件下,朱鹮食物以活泥鳅为主,饲料相对单一,长久如此,大概率会造成亲鸟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的缺乏,降低产蛋质量。由此,在朱鹮亲鸟的日常饲养中应尽可能丰富饲料种类,同时加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此外,遗传因素也是朱鹮胚胎死亡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近期研究证实朱鹮胚胎的死亡可能与某些基因相关[13],近亲交配会导致这类有害基因的纯合,进而增加胚胎死亡的风险。因而,基地管理者应建立详细的谱系档案,科学的制定繁殖计划,尽量避免近亲配对的发生。

      • 疾病是导致朱鹮幼雏死亡的主要原因。朱鹮育雏期疾病通常具有发现难、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由于不同基地育雏小环境、管理细节的差异,所发生的疾病类型会有所差异。就四川朱鹮繁育基地而言,消化道疾病、病原体感染以及外观畸形等较为常见。消化道疾病一般由人工饲喂不当所致。胃胀气通常由喂食过量导致,而胃溃疡和肠道出血则与喂食不干净或过热饲料有关。肠道疾病有较高的治愈率,发现病症时应减少喂食,同时喂服适量促消化(健胃消食片)和消炎(阿莫西林)的药物,病症消除后才能恢复正常喂食。采取饲料现配现用、少量多餐的喂食方法,对消化道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感染类疾病与育雏环境管控不严有较大关系。粪便清扫不及时、消毒不彻底、温湿度波动大等易造成此类疾病的发生。药物治疗(罗红霉素,1天3次,连续用药1周)对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一般。眼部感染一般不会造成雏鸟死亡,但会导致眼睛失明。综合用药(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2 h 1次)对眼部感染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经发现需立即隔离,以防疾病扩散。朱鹮幼雏畸形是四川朱鹮繁育基地最常见的问题,通过改善幼雏营养可以降低畸形发生的比例,由此推测幼雏营养不良可能是畸形产生的关键原因。相关研究显示脚趾弯曲与维生素B2的缺乏有关[14],而翅膀外翻一定程度上是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结果[15]。若要减少脚趾弯曲、翅膀外翻等畸形的产生,应从改善雏鸟营养入手。

      • 目前,蛋破损率高、死胎数多、雏鸟发病率高是四川朱鹮繁育基地人工繁育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朱鹮种群的发展。通过近3年的实践摸索,基本确定了相关问题发生的原因,若要降低朱鹮人工繁育中问题发生的概率,提高朱鹮人工繁育质量和效率,应做好如下几点,以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1)加强亲鸟繁殖期管理。减少人为干扰,改善笼舍环境,改善亲鸟营养水平,提升产蛋质量。

        (2)加强育雏期管理。保持育雏环境清洁,按时消毒,适时通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细化育雏工作,根据雏鸟自身的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育雏计划,饲料现配现用,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原则。

        (3)改善雏鸟营养。明确幼雏各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研制朱鹮幼雏全价饲料,确保雏鸟营养均衡。

        致谢:感谢四川农业大学赵小玲、曾长军两位教授在疾病诊治方面提供的帮助,感谢河南董寨朱鹮繁育基地黄治学对朱鹮人工饲养繁殖工作的指导。同时,朱英、黎仲民、陈巧阳、周琴、孙永香和许艳清参与了本研究中部分数据的收集及文稿的修改,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