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栗实象的出土节律与趋光性研究

管国良 杨涛 童敬翔 邵艳琴 宋鹏

管国良, 杨涛, 童敬翔, 等. 栗实象的出土节律与趋光性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105−109 doi: 10.12172/201909020002
引用本文: 管国良, 杨涛, 童敬翔, 等. 栗实象的出土节律与趋光性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20, 41(1): 105−109 doi: 10.12172/201909020002
Guan G L, Yang T, Tong J X, et al. Research on unearthed rhythm and phototaxis of 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1(1): 105−109 doi: 10.12172/201909020002
Citation: Guan G L, Yang T, Tong J X, et al. Research on unearthed rhythm and phototaxis of 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J].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1(1): 105−109 doi: 10.12172/201909020002

栗实象的出土节律与趋光性研究


doi: 10.12172/201909020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管国良(1964-),男,高级工程师,本科,845754355@qq.com

  • 基金项目:  德昌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项目

Research on Unearthed Rhythm and Phototaxis of 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为研究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羽化出土成虫进程的生物学特征和对光源趋性反应,通过定点定量测定栗实象出土量和进度,及其对直射和反射光源的趋光性比例。结果表明,栗实象成虫出土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期30 d,集中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土进度先快后慢。栗实象成虫对直射性紫光黑光趋性反应最明显,分别为56.11%、55.00%,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林间灯诱捕杀效果不显著,日均诱虫量分别为1.9只和2.3只,试验初步佐证了成虫弱趋光性的特征。成虫集中出土期是防治栗实象危害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在防治上应予重视。
  • 图  1  栗实象成虫日出土量和出土进度趋势

    Fig.  1  The amount of daily unearthed Curculio davidi adults and the tendency of unearthed progress

    图  2  栗实象成虫对直射性光源的趋性反应

    注:图中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代表各不同性质光源引诱栗实象成虫的显著性。

    Fig.  2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Curculio davidi adults to direct light sources

    Notes: The small and capital letters ar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respectively.

    图  3  栗实象成虫对反射性光源的趋性反应

    注:图中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分别代表各不同性质光源引诱栗实象成虫的显著性。

    Fig.  3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Curculio davidi adult to reflective light sources

    Notes: The small and capital letters ar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respectively.

    图  4  林间灯诱栗实象成虫数量

    Fig.  4  The amount of Curculio davidi adults induced by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 [1] 刘金凤,赵宾,张保贵,等. 伏牛山区板栗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39−140.
    [2] 丁晓红. 栗实象的生物学习性与科学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02):195+197.
    [3] 杨霁虹,付香斌,杨涛,等. 豫南栗实象甲的生物学特性与为害现状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179−181+239.
    [4] 遇文婧,宋小双,周琦,等. 6种无公害农药对蒙古栎栗实象的防治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132−133+151.
    [5] 黄莉宁. 栗实象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81.
    [6] 遇文婧,宋小双,孙妍. 栗实象甲的防治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2015(9):94−95.
    [7] 平晓帆,遇文婧,宋小双,等. 栗实象甲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2014(16):83−84.
    [8] 遇文婧,宋小双,赵红盈,等. 牡丹江地区栗实象甲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研究[J]. 林业科技,2014,39(5):24−26.
    [9] 赵书有. 栗实象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13(7):52−53.
    [10] 屈顶柱,黄应成,张宜仁. 栗实象甲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9(1):71−73.
    [11] 杨霁虹,付香斌,张海宾,等. Bt防治栗实象甲的试验[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22−224.
    [12] 黄琼,许若清,孙跃先,等. 寄生于板栗象甲上的白僵菌初步研究[J]. 云南农业科技,1998(4):14−15.
    [13] 陈春艳,谢映平,周西贝,等. 三株球孢白僵菌对栗实象甲幼虫的感染和致病力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2017,39(1):198−206.
    [14] 遇文婧,宋小双,王琪,等. 3种药剂对栗实象甲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11):98−102.
  • [1] 曾智, 孙海林, 房以好, 王荣兴, 李娜, 谭坤.  校园水源地鸟兽多样性及活动节律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3): 102-109. doi: 10.12172/202208220003
    [2] 李小杰, 陈绪玲, 罗伟, 余道平, 涂卫国, 杨渺, 崔永亮.  栗蕨——四川省蕨类植物新分布记录种 .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5): 143-145. doi: 10.12172/202211070001
    [3] 肖梅, 何芳, 杨旭, 蔡丽君, 谌利民, 杨彪, 李生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3): 36-43. doi: 10.12172/202109070002
    [4] 贾国清, 杨旭, 李永东, 王宇, 郑笑傲, 蒋勇, 杨彪, 李生强.  同域分布水鹿和毛冠鹿活动节律的比较研究——基于红外相机数据 . 四川林业科技, 2022, 43(2): 38-46. doi: 10.12172/202108030001
    [5] 李平, 张泽钧, 杨洪, 韦伟, 周宏, 洪明生, 付明霞, 宋心强, 余吉.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大相岭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初步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3): 18-23. doi: 10.12172/202012170001
    [6] 冯茜, 胡强, 施小刚, 王茂麟, 瞿春茂, 金森龙.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适宜栖息地与活动节律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4): 12-19. doi: 10.12172/202012080001
    [7] 刘明星, 朱必清, 王语洁, 泽仁卓玛, 房超, 金贵祥, 冷志成, 官天培, 孙治宇.  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2): 27-32. doi: 10.12172/202009180003
    [8] 彭科, 陈旭, 温平, 韦怡, 杨志松, 戴强.  基于红外相机的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偶蹄类活动节律调查 . 四川林业科技, 2021, 42(1): 76-82. doi: 10.12172/202007010001
    [9] 许林红, 阚忠明, 蒋云东.  橡胶林下几种热带珍贵用材树种生长节律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4): 21-2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4.005
    [10] 陈绪玲, 李裕冬, 杨海琼, 朱英.  峨眉山圈养大熊猫夏季昼夜活动节律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1): 90-91,10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1.023
    [11] 薛芮, 杨建东, 冯菲菲, 陈超, 李有绪, 侯蓉, 张志和, 周材权, 蒲春林, 牟永强.  小熊猫育幼期间时间分配、活动节律以及育幼行为的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2): 59-6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2.011
    [12] 许林红, 李思广, 付玉嫔, 张快富, 罗娅, 赵永红, 蒋云东.  橡胶林下铁力木和格木生长节律及栽培模式初步研究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6): 65-6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6.016
    [13] 教忠意.  苦楝无性系苗期年生长节律研究初报 .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4): 18-20,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3.04.005
  • 加载中
  •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8
    • HTML全文浏览量:  197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9-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19-12-20
    • 刊出日期:  2020-02-27

    栗实象的出土节律与趋光性研究

    doi: 10.12172/201909020002
      作者简介:

      管国良(1964-),男,高级工程师,本科,845754355@qq.com

    基金项目:  德昌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项目

    摘要: 为研究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羽化出土成虫进程的生物学特征和对光源趋性反应,通过定点定量测定栗实象出土量和进度,及其对直射和反射光源的趋光性比例。结果表明,栗实象成虫出土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期30 d,集中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土进度先快后慢。栗实象成虫对直射性紫光黑光趋性反应最明显,分别为56.11%、55.00%,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林间灯诱捕杀效果不显著,日均诱虫量分别为1.9只和2.3只,试验初步佐证了成虫弱趋光性的特征。成虫集中出土期是防治栗实象危害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在防治上应予重视。

    English Abstract

    •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Curculio)昆虫,又称栗实象鼻虫、栗实象甲,是影响我国各主要板栗产区产量最严重的多食性蛀实害虫。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称号,营养丰富,耐储、耐运,是重要的经济果品,且板栗树根深叶茂、树体高大,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改善树种。中国板栗的种植、产量和品质在世界上均居首位,但每年却由于栗实象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板栗产区每年约有20% ~ 40%的栗实被害,严重地区可达90%以上[1]

      栗实象主要危害壳斗科栗属、青冈属、栎属等植物,近年北方地区发生栗实象大规模侵害栗属植物现象[2-6]。栗实象危害发生时表现为集中连片,面积大,难以控制;且虫体小,危害隐蔽,防治困难,与其他蛀实害虫同时长时间危害壳斗科植物。目前国内关于栗实象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几方面,生态防治可通过增加林分结构营造复合混交林减少其危害,或建立生态隔离带阻碍栗实象传播[3, 7-10]。从生物防治角度,杨霁虹等[11]和黄琼[12]分别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布氏白僵菌(B.bronginartii)来防治栗实象,其结果表明栗实象致死率较高而有效减少危害;陈春艳等[13]详细阐述了栗实象老熟幼虫被白僵菌侵染后的具体现象,并对致死率进行了相关测算,发现松毛虫僵虫体的菌株SYN01效果最佳。除此以外,还有人工捕杀、热水浸种等物理措施或对树体、地面、栗实喷施药剂等化学措施来防治栗实象[14]

      德昌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口感香糯,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全县板栗面积已达13 333.33 hm2,其中投产面积4 000 hm2,年产量2.6万t,产值1.6亿元。但由于德昌板栗多为粗放经营,加之气候变暖等原因,以栗实象为主的害虫日趋严重,个别年份受害率达30% ~ 40%,个别区域高达50 %以上,这对德昌板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产值大幅度降低。为确保德昌板栗产量和品质,实现助农增收,研究高效、优质的栗实象防治方法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防治措施,而本文以栗实象生物特性为研究目标,通过观察其成虫出土时间进度和光源趋向行为,为栗实象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新的防治思路。

      • 德昌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介于101°54' ~ 102°29' E,27°05' ~ 27°36' N之间,面积2 284 km2,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地处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滇西北、川西南安宁河中游宽窄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冬两季日照时间长,温暖干燥,风力大,蒸发强,雨水少;夏、秋两季空气暖湿,日照较短,旱雨季分明。境内海拔高差大,光、热、水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温17.7 ℃,日较差达13.9 ℃,年降水量1 047.7 mm,多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2 413.7 mm,年日照2 147.4 h,辐射量125.9 kcal/cm,平均风速3.6 m·s−1。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森林覆盖率69.74 %。

      • 试验样地设置在德昌县小高镇群英村1社,面积约4 600 m2,地处群英沟沟口(102°17' E,27°21' N);海拔1 288 ~ 1 418 m,南向阳坡,坡度较缓;土壤为山地黄壤,黏重多石块。2017年11月在栗林地下按照对角线形式设立5个50 cm×50 cm的捕虫笼,在笼内各投放100只栗实象幼虫待其自然入土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后幼虫将羽化为成虫并出土上树,期间捕虫笼会拦截出土成虫。2018年5月上旬气温回升后,每天17:00检查捕虫笼内出土成虫数量、性别并将其收集饲养,测算成虫出土量及出土进度。实验持续时间至笼中30 d内不再出现成虫。

      • 在室内于高42 cm、直径38 cm的圆柱形养虫笼中放入60头栗实象成虫(雌雄比1∶1),将红、黄、绿、蓝、紫、白、黑7种颜色的发光管(光源)围绕养虫笼等距挂放(贴近养虫笼),光线直射笼内,每天21:00打开光源,持续3 h,每小时记录养虫笼近各光源的成虫数量,试验重复3次,以明确成虫对各色直射光源的趋性。若上述实验各光源相互影响明显,则采用单个光源分别测试。

      • 在上述试验方法基础上,将各色发光管背贴笼壁,两侧用不透光纸板遮挡,在光源直射方向上用反光板将各色光线反射进养虫笼进行试验,其余同上。若上述实验各光源相互影响明显,则采用单个光源分别测试。

      • 通过室内试验初步了解了栗实象成虫趋光性,尝试采用反射型黑光、紫光作为引诱光源,在成虫大量出土期(前述观察试验所得)于每天20:00在林内、林缘位置分别随机悬挂诱虫灯2个,诱虫灯间距离不小于20 m,次日8:00检查诱虫灯集虫器内诱捕的栗食象成虫数,试验持续9 d,每天随机更换林内、林缘诱虫灯位置。

      • 成虫首次出土时间为5月27日,结束时间为6月25日,累计30 d,总出土量457只,出土量日变化较大,高峰期集中于5月29日至6月7日,其间出土总量占总出土量80%。雨季开始后仅8 d时间成虫累计出土率便达到50%,16 d达到90%,30 d到达100%。出土进度在6月7日达到81.62%之前呈现急剧上升趋势,之后呈现明显缓和上升趋势,6月19日达到98.69%后上升趋势趋于平和(见图1)。

        图  1  栗实象成虫日出土量和出土进度趋势

        Figure 1.  The amount of daily unearthed Curculio davidi adults and the tendency of unearthed progress

      • 混合直射光源试验结结果表明(见图2),成虫对绿、蓝、紫、白、黑光趋向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紫光和黑光趋向率最高;对红、黄光趋向率最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各色光源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成虫对各色光源趋向率均处于较低值水平,均在20%以内,且大部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图  2  栗实象成虫对直射性光源的趋性反应

        Figure 2.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Curculio davidi adults to direct light sources

        相对于混合直射光源试验结果,单色直射光源趋向率范围有较大提升,总体维持在10%~43%之间。其中黑光趋向率42.22%为最高,与其余所有光源趋向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其次为紫光和蓝光,分别是26.67%和24.44%,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光源差异显著;余下四种光源间差异不显著,且趋向率值总体偏低。

        混合各色反射光源试验表明(见图3),紫、黑、白、红光趋向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蓝、绿、黄光之间差异也不显著,其中紫光趋向率最高为23.33%,其次为黑光21.67%。各色光源趋向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均在25%以下且大部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图  3  栗实象成虫对反射性光源的趋性反应

        Figure 3.  The significance test of Curculio davidi adult to reflective light sources

        成虫对单色反射光源趋向性较直射光源更为敏感,各色趋向率总体维持在25%~57%。紫、黑、白、蓝、红光趋向率在40%以上,但相互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紫、黑、白光趋向率值较高,分别为56.11%、55.00%、53.33%。黄、绿光趋向率值最低,均在30%以下,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光源间差异显著(见图3)。

      • 林间不同光源灯诱试验结果表明(见图4)所示。林间两组光源在试验期内总诱虫量分别为21头和17头,日均诱虫量为2.3头和1.9头,相互之间差异较小,黑光组略大于紫光组;但日诱虫量差异均较大,天气状况为主要影响因素,一般较稳定天气状况如晴天下诱虫量略多,而雨天等不稳定天气状况下诱虫量极少甚至为零。总体来说,两组灯诱试验日诱虫量少,总诱虫量低,日均诱集量极低,仅为2.3头和1.9头,因此,反射性黑光及紫光林间灯诱试验效果不明显。

        图  4  林间灯诱栗实象成虫数量

        Figure 4.  The amount of Curculio davidi adults induced by different light sources

      • 2018年度在试验样地海拔1 250~1 350 m范围内栗实象出土量及出土进度受旱雨季及每日天气状况影响。旱季未结束时成虫尚不大量出土,雨季初期天气状况以连续性中到大雨为主,成虫开始出土并进入高峰期。出土期全长30 d,总出土量457只,出土量集中于前中期,出土进度在中期即达90%。由于德昌地区地势起伏大,海拔相对高差显著,导致不同区域存在小气候差异,栗实象成虫出土期、出土量及出土进度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在成虫集中出土期是防治栗实象危害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在防治上可采取地面(土壤)施药阻杀即将的出土成虫,或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如拟除虫菊酯类)进行树冠喷施,毒杀刚羽化出土的成虫,从源头上降低栗实象爆发成灾的风险。

        据多数文献提到栗实象成虫具有弱趋光性,但未见有文献对其趋光性进行细致研究,更未见有相关试验进行佐证,因此其“弱趋光性”的说法并无依据,其由来还有待考证。通过对栗实象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的初步探索,采用混合直射、反射光源测试成虫趋光性效果不显著,利用单色直射、反射光源进行测试效果也未达到有效数值。因此,室内、室外的试验结果初步佐证了栗实象成虫“弱趋光性”的特点。若想继续从光的角度来探索栗实象的防治,则需进一步摸清栗实象对光的反应机理,深究其趋光性本质。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