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3卷 第2期

2022, 第43卷, 第2期 目录

导出 引用
研究报告
大熊猫栖息地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关系
刘兴良, 杨文静, 刘杉, 蔡蕾, 冯秋红, 李旭华, 潘红丽, 文智猷, 方懿, 贾程, 杜忠, 严刚, 刘千里, 张利, 张志才
2022, 43(2): 1-20. doi: 10.12172/202109170002
摘要:
冷杉属(Abies)物种组成的森林是我国特有的山地寒温性暗针叶林,在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和凉山山系分布着以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巴山冷杉(A. f argesii)、岷江冷杉(A. faxoniana)、冷杉(A. fabri)、长苞冷杉(A. georgei)和川滇冷杉(A. forrestii)为主要建群种的原始森林类型,成为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本文从植物地理学角度,研究冷杉属植物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冷杉属植物群落与大熊猫分布的联系,阐明了冷杉属建群种群落及其主食竹亚层种类组成特征,以及冷杉属建群种森林类型成为大熊猫重要栖息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可以为退化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恢复、主食竹基地建设、走廊通道重建以及栖息地环境构建等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报告
花椒和竹叶花椒生态适宜性分析
叶萌, 杨俐, 向丽, 高顺, 李洪运, 文登学
2022, 43(2): 21-30. doi: 10.12172/202107210002
摘要:
探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和竹叶花椒(Z. armatum DC.)适宜生长地区,科学选择栽培区域。收集花椒分布样点196个,竹叶花椒分布样点289个,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Global Medicinal Plants,GMPGIS)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境内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湖南、贵州等28个省(区),竹叶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云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等21个省(区)。全球范围内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5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竹叶花椒生态适宜区包括4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均以中国和美国面积最大,占全球适宜区总面积的70% 以上。花椒、竹叶花椒分布上有明显差异,花椒的适宜区域较竹叶花椒广泛,且在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叠区域。
研究报告
带状皆伐对岷山山系大熊猫廊道灌丛土壤养分的快速效应
李玲, 王玉杰, 苟小林, 张远彬, 蒋豪, 余鳞, 涂卫国
2022, 43(2): 31-37. doi: 10.12172/202107080001
摘要:
以岷山山系大熊猫廊道康定柳灌丛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的带状皆伐和植被改造,分析了1年后灌丛皆伐带和保留带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碳氮特征。结果表明:皆伐改造后康定柳灌丛土壤养分条件和土壤微生物情况得到快速改善,与保留带相比,皆伐带表土层和亚表层中全氮提高了14.54%和29.50%,硝态氮增加了10.86%和23.36%,微生物氮升高51.31%和87.14%,微生物氮熵增加了43.12%和81.90%,表土层中微生物碳和微生物碳熵提高了39.32%和38.96%,亚表层中铵态氮提高了69.46%。皆伐后C/N显著降低,微生物活性增加,有机质的分解加快,表土层有机碳下降,可溶解养分可能向下层迁移和流失,可采取措施提高地表植被量,同时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消耗。
研究报告
同域分布水鹿和毛冠鹿活动节律的比较研究——基于红外相机数据
贾国清, 杨旭, 李永东, 王宇, 郑笑傲, 蒋勇, 杨彪, 李生强
2022, 43(2): 38-46. doi: 10.12172/202108030001
摘要:
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的水鹿(Cervus equinus)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分化及共存机制,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二者进行持续监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来对比分析二者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水鹿与毛冠鹿均偏向于晨昏活动,但二者的日活动节律相似度较低(Δ=0.80, P<0.01),水鹿日活动节律有3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3:30—04:00、06:00—08:00、18:00—23:30,而毛冠鹿仅有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07:00—12:00与17:00—21:30。水鹿早上的活动高峰明显比毛冠鹿提前,而晚高峰结束时间比毛冠鹿晚2 h。二者在旱雨季间的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水鹿:Δ=0.93, P=0.03;毛冠鹿:Δ=0.88, P<0.01),二者在旱季早上的活动峰值较雨季晚半小时,毛冠鹿傍晚(19:00)活动峰值比雨季(20:00)提前1h。和雨季相比,二者均在旱季傍晚的活动高峰值更大、活动高峰期更长,而在雨季的活动高峰值和活动高峰期二者之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二者间的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低(Δ=0.80),且旱季的重叠指数(Δ=0.83)和最大活动高峰值(0.12)均高于雨季(Δ=0.74; 高峰值为0.10),但整体上和季节间均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同域分布水鹿和毛冠鹿可以通过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化来减少二者在食物、空间与时间资源上的竞争以实现共存。研究结果可为同域分布下近缘物种的更深入的共存机制研究和针对性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研究报告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的时空生态位分化
李永东, 杨旭, 贾国清, 王宇, 郑笑傲, 蒋勇, 杨彪, 李生强
2022, 43(2): 47-55. doi: 10.12172/202107310001
摘要:
开展同域分布物种生态位分化研究对于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红外相机对区内同域分布的白马鸡和血雉开展持续监测,利用红外相机数据来比较二者在分布海拔与植被类型以及日活动节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53个)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49个)分布相机位点数相近,相同位点数达24个,均仅在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3种植被类型中活动;2)血雉(2981~3930 m)和白马鸡(3067~3930 m)分布的海拔范围相近,但白马鸡的平均分布海拔显著更高(3600.44 m ± 227.97 m vs. 3412.67 m ± 313.32 m; Z= −7.022, P<0.01);3)白马鸡和血雉均对针阔混交林表现出明显偏好,其次是针叶林,而灌丛的利用率均较低,但二者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利用率有差异;4)白马鸡的日活动节律表现出3个活动高峰,与血雉仅有的1个活动高峰明显不同(Δ=0.85, P=0.002);5)不同季节比较时,白马鸡和血雉的日活动节律在雨季无显著差异(Δ=0.84, P=0.07),而在旱季存在显著差异(Δ=0.86, P=0.04)。本研究为研究同域分布雉类物种生态位分化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可为进一步探究同域分布下近缘物种的共存机制和针对性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研究报告
苍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姬蜂科昆虫多样性和季节动态
阳霞, 李金库, 谭坤,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2022, 43(2): 56-62. doi: 10.12172/202107220002
摘要:
为了解西南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昆虫的数量和季节动态模式的影响,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为2 000~2 300 m的区域利用马来氏网分别逐月收集全年天然林、人工林和农田内的姬蜂科昆虫。结果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内的类群数差异较小,但数量、群落结构、优势类群和季节波动差异显著,月均温和月降雨量都不能解释姬蜂个体数量的月差异。土地利用的改变显著影响了姬蜂昆虫的群落,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报告
宁夏荒漠草原灰钙土和风沙土生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围封的响应
余轩, 王兴, 吴婷, 宋乃平
2022, 43(2): 63-70. doi: 10.12172/202107160002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是植物采取不同生态策略适应环境的表征。植物功能性状的适应和生存策略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区脆弱草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具有生态指示。本研究以荒漠草原放牧和围封条件下的灰钙土和风沙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植物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全磷含量(LTP) 、叶全碳含量(LTC) 、叶全氮含量(LTN)和碳氮比含量(C/N)功能性状测定,开展不同土壤生境上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于围封和放牧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沙土生境,SLA、LTP显著增加,灰钙土生境,LDMC、LTC、C/N显著增大;放牧处理,LTP显著增加,围封处理,C/N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LDMC和LTP在灰钙土生境下,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风沙土生境,显著负相关(P>0.05);LTN和LTP在灰钙土生境下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风沙土生境显著正相关(P<0.05);全碳和碳氮比在两种生境下均是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土壤生境对植物功能性状产生影响,未来草地生态系统的治理要结合土壤生境做具体决策。
研究报告
联合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反演森林蓄积量
张雨田, 许晓东, 石军南, 刘洋, 蔡耀通, 林辉, 石灵杰, 张怀清
2022, 43(2): 71-80. doi: 10.12172/202107040001
摘要:
为明确遥感数据源及机器学习模型对森林蓄积量估测的影响,从而提高区域森林蓄积量估测精度。本文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38个落叶松样地与43个油松样地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Senitnel-1和Sentinel-2影像光谱和极化等遥感特征信息。根据不同特征组合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k最近邻(k-NearestNeighbor, kNN)、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Neural Network, MLP)及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4种蓄积量反演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比较。结果表明:(1)与单一数据源相比,联合Sentinel-1与Sentinel-2数据有助于提高森林蓄积量反演精度(油松蓄积量反演R2提高0.08,RMSE提高10.28 m3·hm−2;落叶松蓄积量反演R2提高0.05,RMSE提高4.51 m3·hm−2);(2)与MLP和MLR模型相比,SVR与kNN模型的蓄积量反演效果较好。其中,SVR模型在油松蓄积量反演效果最佳(R2=0.84,RMSE=44.58 m3·hm−2);kNN模型在落叶松蓄积量反演精度最高(R2=0.74,RMSE=41.41 m3·hm−2)。联合Sentinel-1与Sentinel-2多源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蓄积量反演精度,可期为区域尺度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提供理论支持与可行方案。
生态建设
基于RS与GIS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前后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雷雨, 冯彬, 谢瑶瑶, 胡露, 赵姗姗, 董鑫
2022, 43(2): 81-87. doi: 10.12172/202108160002
摘要:
为探究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地震前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范围及程度,本研究基于ENVI5.3及ArcGIS 10.2软件,利用地震前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并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数据分析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7年7.0级地震前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在地震后明显下降,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北部、中部及西南部;(2)震中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地震后,核心区低植被覆盖面积增幅最大;(3)地震对海拔< 4 000 m的区域植被影响较大,对海拔> 4 000 m的区域内植被影响较小;植被在坡度25°~35°区间,坡向为东坡、东南坡、南坡和西南坡的区域减少的面积较多。研究结果将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震后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同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地震对不同地形因子的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机制与变化规律。
生态建设
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新记录
陈云梅, 田关胜, 徐凉燕, 艾永斌, 罗剑, 杨旭, 陈鑫, 杨小农, 黄科, 杨志松, 李生强
2022, 43(2): 88-94. doi: 10.12172/202111250001
摘要:
及时科学补充、更新并完善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对于科学掌握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以及针对性的保护管理至关重要。2008年4月—2021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在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内布设182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对区内林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研究,通过对获得的91915条红外相机影像数据深度分析,共计发现12种保护区物种新记录,分属3目6科,包括1种兽类和11种鸟类。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种,分别为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列入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6种,分别为丘鹬(Scolopax rusticola)、大沙锥(Gallinago megala)、眼纹噪鹛、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曙红朱雀(Carpodacus waltoni)和白眉朱雀(Carpodacus dubius)。建议在未来的保护工作中加强关键栖息地的保护力度,持续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工作并在以上物种的关键分布区加强监测力度,同时持续利用红外相机数据库来加强监测数据的科学存储和管理,从而为进一步掌握区域野生鸟兽物种资源现状及动态积累更加全面的科学数据。
生态建设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聂佩潇, 张彩彩, 龙晓斌, 李延鹏, 肖文
2022, 43(2): 95-100. doi: 10.12172/202107160001
摘要:
为探讨白马雪山保护区内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规律,以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设置的7块样地 (2300~3500 m) 内的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在调查的7块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45种,隶属于52科,87属。2) 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沿海拔升高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草本层以上两个指数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随海拔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Cody指数沿海拔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所述,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对环境异质性和气候的敏感程度不同可能是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生态建设
嘉陵江中游水电梯级开发对小龙门江心洲的形态演变与影响机制研究
罗刚, 舒秋贵
2022, 43(2): 101-107. doi: 10.12172/202201170001
摘要:
嘉陵江水电枢纽建成运行后,对嘉陵江中游河段江心洲演变产生了较大影响。选取了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小龙门江心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历史遥感影像,结合嘉陵江多年的水文数据,对比分析了水电站建站前后小龙门江心洲的形态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电枢纽运行前,江心洲处于自然发育状态,总体呈增长趋势;水电站运行后,江心洲总体呈衰退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上游水电站拦截了大量泥沙,水电站的集中泄水对江心洲造成的强烈冲刷作用,以及洲体岸线受水位升降变化等综合影响,使得江心洲不断后退萎缩。
生态建设
基于Fragstats的南充市主城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李羽洁, 刘怡, 陈俊华, 刘一丁, 谢川, 谢天资, 何政伟, 慕长龙
2022, 43(2): 108-117. doi: 10.12172/202109180001
摘要:
研究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可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3S”技术,利用Fragstats 4.2软件选取12个景观指数从斑块水平、类型水平、景观水平3个方面,对南充市主城区的绿地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优化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南充市主城区绿地斑块总数12 822个,总面积5 707.53hm2,绿地覆盖率为40.39%。景观类型较为丰富,但比较破碎。(2)各类绿地中以区域绿地面积最大,占37.43%,其次是公园绿地,占30.50%。区域绿地和公园绿地斑块较为完整,而各类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较为破碎。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区域绿地斑块形状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相反道路、居住区附属绿地形状复杂,受人类影响较大。(3)各类绿地在不同区域间分布不均。特别是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顺庆区,占全部公园绿地的56.48%,高坪区公园绿地最少,仅占10.87%。除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外,3个区的其他绿地均表现为斑块离散程度较大。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中,应注重改善斑块类型,优化斑块布局,适当增加中、大型斑块数量,连接破碎的斑块,增加景观空间连接性,为物种迁移和能量流通提供保障,尤其注重附属绿地与山体绿地的开发利用,增大绿地斑块之间的服务半径,使空间分布更趋于合理。
生态建设
南充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析
谢天资, 陈俊华, 谢川, 刘一丁, 何家敏, 龚固堂, 慕长龙
2022, 43(2): 118-123. doi: 10.12172/202107190003
摘要:
本文对南充市主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按照绿地类型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其植被种类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并根据南充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结构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森林城市的规划和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各绿地类型中的274个标准样方的调查,共记录木本植物84科、164属、252种;主城区乔木应用频度排名前五名的树种依次为桂花(Osmanthus spp.)(13.19%)、黄葛树(Ficus virens Aiton)(10.55%)、银杏(Ginkgo biloba L.)(10.55%)、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9.50%)、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8.18%);乔木平均胸径为22.88cm,平均冠幅5.90m;南充市主城区各绿地类型中,防护绿地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乔木规格均低于其他绿地。在今后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应加强防护绿地的建设,优先选择具有滞尘、杀菌等功能的乡土乔木树种,并搭配相应的灌木草本,丰富其植物配置模式,提高城市森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生态建设
成都熊猫基地野放研究中心游憩行为意向研究
钟美玲, 唐勇, 王尧树
2022, 43(2): 124-131. doi: 10.12172/202107120002
摘要: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揭示游憩价值、地方依恋、环保行为意向三者间的认知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依恋可以划分为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环保行为划分为主动型环保行为和遵守型行为两个维度。游憩价值对地方依恋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游憩价值对遵守型环保行为和主动型环保行为均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游客对研究区游憩价值的评价的高低会影响其地方依恋的强度和环保行为的意向;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没有影响,游憩价值不会通过地方依恋对环保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活动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林业产业
林业碳普惠发展现状及建议
代丽梅, 谭欣悦, 汪晖, 唐艺挈, 唐才富
2022, 43(2): 132-137. doi: 10.12172/202107140001
摘要:
林业碳普惠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和碳中和目标的创新路径,广东在国内最早开始推行碳普惠,林业碳普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河北等地也开始开展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和机制研究。本文分析国内主要的林业碳普惠方法学类型和特点,以及林业碳普惠减排量的签发和交易情况,为林业碳普惠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林业产业
四川省花椒锈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杨双昱, 杨莉, 曾全, 杨远亮, 肖银波, 贾玉珍, 王新, 陈善波
2022, 43(2): 138-144. doi: 10.12172/202110090001
摘要:
通过地域差异选取四川省8个不同地区的花椒园对花椒锈病发生流行的空间动态变化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四川省花椒锈病发生流行空间动态变化趋势有2种:在低海拔地区,9月末之前病情指数不断上升,10月略有下降,11月中旬达最大值81.26,随后逐渐降低;在高海拔地区,9月中下旬前病情指数不断上升峰值为85.68,随后缓慢下降;不同花椒品种之间,正路椒和大红袍的病情指数比九叶青更为严重;在田间药剂防效方面,75%肟菌·戊唑醇3000倍液和30%唑醚·戊唑醇1500倍液的混合处理对花椒锈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平均防效可达80.17%,对九叶青的防效高于正路椒。本研究明确了在四川省的低海拔地区花椒锈病更容易发生流行,九叶青相比正路椒和大红袍抗病,首次筛选出75%肟菌·戊唑醇和30%唑醚·戊唑醇的复配混合剂作为四川花椒锈病防治药剂。
综述与专论
美国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策略、行动与启示
彭林林
2022, 43(2): 145-150. doi: 10.12172/202107210001
摘要:
城市森林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对美国城市森林建设相关背景、具体策略和行动进行梳理,概述了美国近年来在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中的几个特点和重点,指出美国在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特别注重城市森林基础管理、注重将城市森林和雨洪管理结合、注重实施公众参与。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城市森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城市森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综述与专论
宝天曼蝴蝶区系研究
陈良甫, 田野, 江鹏, 武福华
2022, 43(2): 151-158. doi: 10.12172/202105310002
摘要:
为全面摸清宝天曼保护区蝶类的物种和区系组成。通过野外调查,宝天曼蝶类区系是以东洋区系为主导和南北种类过度交叉为特征的,其中东洋界约占全部种群数量的58%,古北界和全北界种占全部调查种群种类数量的9%。数据分析发现,宝天曼保护区的蝶类以中国北亚热带的代表的蝶类区系,显著区别与传统的中国温带蝴蝶区系。
综述与专论
四川兰科植物一新记录属——蛤兰属
程跃红, 金森龙, 谭迎春, 林红强, 何小平, 彭帅, 胡光万
2022, 43(2): 159-161. doi: 10.12172/202108120001
摘要:
本文报道了四川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属,蛤兰属(Conchidium Griff)。该属约10种,我国分布有5种,四川横断山区首次记录到该属的高山蛤兰[Conchidium japonicum (Maxim.) S. C. Chen & J. J. Wood]。本文还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以及彩色图版,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
综述与专论
四川小檗科植物新记录种洮河小檗
刘芙蓉, 王海峰, 罗建勋, 杜阳平
2022, 43(2): 162-164. doi: 10.12172/202106290002
摘要:
报道四川小檗科(Berberidaceae)植物新记录种——洮河小檗(Berberis haoi T.S.Ying),其新的分布点为探讨洮河小檗的地理分布提供了新数据,这一新发现也丰富了四川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
综述与专论
四川省爵床科植物一新记录种——肖笼鸡
罗垚, 刘秋蓉, 李丽, 胡君
2022, 43(2): 165-167. doi: 10.12172/202107190004
摘要:
报道了四川省爵床科马蓝属植物新记录种肖笼鸡,该植物分布于龙泉山脉中部的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下或林缘。这为龙泉山植物区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丰富了四川省的植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