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闵天禄. 杜鹃属 (<italic>Rhododendron</italic> L. ) 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问题的探讨[J]. 云南植物研究,1979(02):17−28.
[2] 闵天禄,方瑞征. 杜鹃属的系统发育与进化[J]. 云南植物研究,1990(04):353−365.
[3] 庄平,郑元润,邵慧敏,王飞. 杜鹃属植物迁地保育适应性评价[J]. 生物多样性,2012,20(06):665−675.
[4] 耿玉英.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5] 冯正波,庄平,张超,等. 野生杜鹃花迁地保护适应性评价[J]. 云南植物研究,2004(05):497−506. doi: 10.3969/j.issn.2095-0845.2004.05.004
[6] 兰熙,张乐华,张金政,等. 杜鹃花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12,39(09):1829−1838.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57 (2) 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134.
[8] Gibbs D, Chamberlain D, Argent G. The Red List of Rhododendrons[M]. UK: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2011.
[9] 李国庆, 刘君慧. 树木引种技术[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0] 陈荣建,欧静,王丽娟,等. 桃叶杜鹃菌根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3(06):635−639.
[11] 熊贤荣,欧静,龙海燕,等. 干旱胁迫对桃叶杜鹃菌根苗生长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8(01):34−40.
[12] 陈荣建,熊丹,欧静,等. 持续干旱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内源激素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03):26−33.
[13] 李丹丹, 李晓花, 张乐华. 杜鹃花属植物干旱胁迫研究进展[J/OL]. 广西植物: 1−14[2021-08-16].
[14] 谢元贵,廖小锋,龙秀琴,等. 桃叶杜鹃种群构件的特征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08):171−175. doi: 10.3969/j.issn.1001-3601.2012.08.050
[15] 杨冰,袁丛军,戴晓勇,等. 贵州省特有植物百里杜鹃野生种群及所在群落特征[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29(04):61−68. doi: 10.3969/j.issn.1674-7895.2020.04.08
[16] 戴小勇,杨成华,邓伦秀,等. 贵州杜鹃花科4种植物新记录[J]. 贵州农业科学,2019,47(11):88−90. doi: 10.3969/j.issn.1001-3601.2019.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