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43卷 第6期

2022, 第43卷, 第6期 目录

导出 引用
研究报告
高山松自然地理分布、生长与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杜燕, 包维楷
2022, 43(6): 1-10. doi: 10.12172/202208220001
摘要: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的天然同倍体杂交种,是我国西南山区的特有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基于系统查阅的相关文献和著作,对高山松自然地理分布格局、物种起源与演化机制、个体生长规律及其环境影响机制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当前需要关注的4点研究内容:(1)物种现有的分布区域和完整的地理分布格局;(2)物种具体的起源地、迁移路线和演化规律;(3)幼树(DBH≤ 6 cm)生物量估测模型;(4)各器官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权衡关系以及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模式和生理学机理。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高山松的生态适应策略。
研究报告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不同结构调整模式对比研究
陈俊华, 杨梅, 刘一丁, 蒋川东, 李羽洁, 龚固堂, 廖清贵
2022, 43(6): 11-17. doi: 10.12172/202206010003
摘要: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林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林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林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林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林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其次是栎柏混交林;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林,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林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栎柏混交林>对照,栎柏混交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栎柏混交林,对照最小。(4)林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林最多,最少的是对照,“带状采伐+补阔”改造林分和“生态疏伐”改造林分差异不大。(5)对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林应根据不同经营目标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多功能经营,以更好地发挥其多种效益。
研究报告
KOH溶液对麻竹竹蔸浸蚀效力的测定与分析
张丽, 赵博, 龙治坚, 王晓娟, 徐刚, 王准, 胡尚连, 马光良, 孙鹏, 林志强
2022, 43(6): 18-23. doi: 10.12172/202205230003
摘要:
麻竹老竹和笋株择伐后的竹蔸占据丛蔸生长空间,是形成笋用麻竹林低效的重要原因。文中对KOH溶液浸蚀竹蔸试验的分析表明:强碱溶液浸蚀使竹蔸内壁变软,薄壁细胞受损、维管束剥离坍塌,外壁结构及硬度改变有限,但使竹蔸个体生理灭活,有利于自然界微生物参与促腐。强碱浸蚀导致竹蔸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灰分发生显著变化,0.50 g·mL−1 KOH溶液为本试验较佳处理浓度。KOH溶液施放蔸腔,pH值可降至弱碱性,反应产物碳酸钾等均为环境友好型物质。
研究报告
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监测
杨旭, 陈鑫, 王大勇, 胡康, 卢文龙, 李生强, 杨志松
2022, 43(6): 24-33. doi: 10.12172/202202280001
摘要:
2008年4月—2021年12月,在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设置了84个相机监测位点,累计4 50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2 039次,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5科19种,野生鸟类3目8科19种,包括4种国家I级和1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 (RAI=16.408;SO=65.48%)、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RAI=11.878;SO=30.95%)、猪獾(Arctonyx collaris) (RAI=1.465;SO=27.38%)、野猪(Sus scrofa) (RAI=1.332;SO=21.43%)、小熊猫(Ailurus fulgens) (RAI=0.977;SO=26.19%)的相对多度和位点占有率位于兽类前5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 (RAI=5.662;SO=34.52%)、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RAI=3.730;SO=22.62%)、大噪鹛(Garrulax maximus) (RAI=0.222;SO=7.14%)、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 (RAI=0.133;SO=4.76%)、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 (RAI=0.133;SO=5.95%)的相对多度和位点占有率位于鸟类前5位。同时记录到灰头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1种兽类以及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淡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ata)、白斑翅拟蜡嘴雀(Mycerobas carnipes)9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毛冠鹿、血雉和红腹角雉为昼行性动物,而中华鬣羚的活动没有明显的昼夜区分。本研究结果初步掌握了冶勒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地面活动鸟类的物种组成、相对多度和种群分布等现状信息,进而为保护区更加精细化的物种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研究报告
基于高分四号的四川地区森林火点提取
张港, 刘健, 王萍, 焦强英
2022, 43(6): 34-40. doi: 10.12172/202202220001
摘要:
森林火灾是指不受人类控制,在林地中自由传播和扩散,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一定伤害和损失的火灾行为,其发生非常突然,具有破坏性且难以处理。随着遥感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快速发展,由于其时空分辨率高、监测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在森林火灾监测和灾害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大规模森林火灾监测的重要工具。在森林火灾频发的四川地区,提出利用高分四号卫星开展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的森林火点提取方案,构建适用于四川地区的亮温火点阈值,并对云体、水体等影响因素进行剔除,实现对四川地区火点的提取,提取结果综合评价指标在0.78以上。
研究报告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初步监测
李静, 王腊梅, 王浩森, 余海清, 周华明, 姜欣华, 杨平, 苟天雄
2022, 43(6): 41-47. doi: 10.12172/202201020001
摘要:
2021年3月—2021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初步监测调查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共布设40个监测位点,累计监测5124d,捕获到有效记录28829条,识别到种的兽类有效记录5723条,鉴定出兽类4目9科17种。其中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种类最多(7种),其次是食肉目CARNIVORA(6种),灵长目PRIMATES种类最少(1种)。鲸偶蹄目和食肉目监测物种总数占总的兽类监测物种种数的76.47%。监测到的兽类种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种(Ⅰ级3种、Ⅱ级8种),其中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本次监测数量最多、相对指数最高和监测分布范围最广的物种。本次调查研究为森林公园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调查,获得了森林公园内部分兽类活动影像资料,对掌握森林公园兽类多样性及其开展后续研究积累重要基础资料,并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研究报告
桢楠和闽楠木材构造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朱培琦, 何鑫, 贾慧文, 曹秀龙, 陈松阳, 邱坚
2022, 43(6): 48-56. doi: 10.12172/202112280001
摘要:
为了掌握桢楠(Phoebe zhennan)和闽楠(Phoebe bournei)的宏微观构造特征及二者的微观解剖构造的差异,并为木材识别与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两种木材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生物显微镜、数码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等对桢楠和闽楠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构造上,二者在材色和纹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余宏观特征差异均不明显;在微观构造上,二者导管分子的弦向直径、壁厚的差异较为明显,木纤维的腔径、双壁厚和壁腔比的差异较为明显,木射线细胞宽度(细胞列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余解剖特征差异均不明显。
生态建设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吴世磊, 刘怀谷, 陈德朝, 鄢武先, 邓东周, 文智猷, 苏宇
2022, 43(6): 57-62. doi: 10.12172/202103080001
摘要:
以川西北高寒若尔盖县沙化地区土壤水分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沙化类型、不同恢复年限的沙化土壤水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寒沙地降雨量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整体呈现出土壤含量率夏季>秋季>春季,0~20 cm的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20~60 cm更为明显;不同沙化类型土壤水分含水率与土壤物理性质、植被盖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土壤平均含水率表现为:草地>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流动高寒沙地土壤整体含水率显著低于草地土壤,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差异逐渐缩减。
生态建设
四川省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
房超, 杨倩倩, 蔡均, 杨伟, 郑健贵, 张翼, 李从浩, 罗万勋, 黄科, 李黎, 李生强, 杨志松
2022, 43(6): 63-73. doi: 10.12172/202201140001
摘要:
2020年6月—2021年6月,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雅安市清漪湖省级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开展调查。基于6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40科98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9种,中国特有鸟类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3种(易危1种,近危2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Ⅱ 有7种。居留型上,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80.61%)。区系特征上,东洋界、古北界、广布种鸟类分别有50种(51.02%)、21种(21.43%)、27 种(27.55%)。不同季节比较时,夏季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冬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而秋季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低,不同季节间的相似性均较高(Cj=0.212~0.345)。不同生境比较时,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高,沿岸湿地的物种丰富度最低,而居民区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除了水域生境外,其余5种生境间的相似性均较高(Cj =0.114~0.268)。整体上看,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较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监测与保护价值。建议持续定期开展鸟类监测工作、加强对湿地公园内水域的监测和保护力度、加大鸟类保护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生态建设
三种豆科树种光合特性比较
武术杰, 徐文建, 曲麒, 冯双武
2022, 43(6): 74-79. doi: 10.12172/202201010002
摘要:
以长春地区三种豆科树种为试材探索其光合特性差异,为高产栽培应用提供依据。用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光合指标,分光光度计测叶绿素含量。三种豆科树种的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午休”现象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刺槐、香花槐的PAR与Pn、Gs与Pn、PAR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刺槐的Tr和Ci呈显著正相关(P<0.01),香花槐的Tr和Ci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同的PAR水平下,Pn表现:刺槐>香花槐>青皮槐,光的利用能力:青皮槐>香花槐>刺槐。
生态建设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郑阳, 田春洋, 李建威, 李威, 王飞, 杨毅, 马文宝
2022, 43(6): 80-86. doi: 10.12172/202105250001
摘要: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濒危等级的杜鹃花8种,亟需对石棉杜鹃和冕宁杜鹃进行补充调查和保护;杜鹃花物种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 800~4 000 m中高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银叶杜鹃、繁花杜鹃和团叶杜鹃等可作为新品种创制的优良父母本,建议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杜鹃花新品种创制、繁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生态建设
川西北高寒区流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空间格局变化
贺丽, 陈德朝, 吴科君, 邓东周, 鄢武先, 李红霖, 王雪, 刘成
2022, 43(6): 87-93. doi: 10.12172/202202240001
摘要:
通过分析川西北流动沙地不同恢复时间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过程,从而探究该区域生态修复后植被群落结构稳定性,为川西北沙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以若尔盖县未经治理和治理后5年、10年、20年的流动沙地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流动沙地物种数增加,治理后20年,植物种类由未经治理的3种左右增加到约21种,植被盖度由5%以下上升到75%。(2)优势种群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治理时间延长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治理后20年,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上升了172.51%、49.45%、123.79%、54.03%。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 指数上升降幅度最大,均匀度指数也上升显著。(3)不同治理时间优势种群均形成了聚集分布格局,同一优势种群随治理时间延长聚集强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治理后10年,赖草、青藏薹草等优势种群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聚集强度均较高,且与露沙地嵩草类优势种群的聚集强度指数差异较小。由此可得出,流动沙地治理10年后,植物群落基本达到了相对暂稳状态。因此,在川西北高寒区流动沙地生态修复中采取设置沙障,再辅以植灌种草、施肥,同时禁止牲畜干扰等恢复措施能有效促进沙化地植被恢复。
林业产业
多齿红山茶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殷国兰, 张丽, 陈宇, 郭聪, 朱曼, 彭丽君, 林洁, 刘祥东
2022, 43(6): 94-96. doi: 10.12172/202205190001
摘要:
为了掌握多齿红山茶扦插育苗技术,以多齿红山茶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研究了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和保留叶片数量等方面对插穗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黄沙为基质、以生长调节剂IBA100 mg·L−1浸泡3h,保留2片叶扦插效果较好。
林业产业
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杨滨豪, 邢师师, 何芝然, 刘闵豪, 李金武, 肖兴翠
2022, 43(6): 97-102. doi: 10.12172/202203310002
摘要:
为建立适合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乌桕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容器育苗摆放密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乌桕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素及其两两相互、三者之间作用的影响显著;单因素均值分析来看,基质配比A1(椰糠1:泥炭1:土1)的苗高、地径均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苗高与高径比均随缓释肥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0.0×13.5cm规格容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显著优于其他规格;采用A1基质可以在较低的缓释肥施入量(1 kg·m−3)、中等规格容器(10.0×13.5)cm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苗木,节约育苗成本。当乌桕容器苗摆放密度为6×6(个·m−2)时,苗高、地径、高径比均表现最好,随着容器苗摆放密度增大,地径、高径比均有显著减小的趋势。筛选出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乌桕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1∶泥炭1∶土1、缓释肥量为3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0.0 cm ×13.5 cm、容器摆放密度为6×6(个·m−2)。
林业产业
5个种源楤木种子性状的比较研究
姜欣华, 热沙, 夏苗, 王奕入, 帅伟, 苟天雄, 刘燕云, 余海清, 马文宝, 范川
2022, 43(6): 103-108. doi: 10.12172/202203290003
摘要:
楤木是中国传统的食药两用山野菜,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极高,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等众多疾病。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地增加,目前楤木资源呈逐年下降趋势,单依靠自然更新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筛选优良楤木种源,加强其良木育种研究,愈显重要。研究楤木种子外观形态差异性,筛选优良种子,为楤木栽植提供备选种源。以四川康定、四川泸定、江西赣州红楤木、江西赣州黑楤木、哈尔滨等5个种源的楤木(Aralia chinensis)种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源的种子外观形态、种子千粒重、种子净度、种子空粒率和种子生活力等指标进行实验测定。不同种源种子大小、种子千粒重、种子净度、种子空粒率和种子生活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种子外观形态中长度最大为C4,3.45 mm,长度最小为C5,1.92 mm,长度变异系数最大C1,为13.21%,最小C4,为5.72%;宽度最大为C4,2.29 mm,宽度最小为C3,1.37 mm,宽度变异系数最大C3,为11.67%,最小C4,为6.15%;厚度最大C2,为1.05 mm,最小C4,为0.56 mm,厚度变异系数最大C5,为12.71%,最小C2,为8.65%;种子千粒重变化范围在1.01~2.87 g,C4种子千粒重最大,为2.87 g,C5种子千粒重最小,为1.01 g;种子净度变化范围在82.33~100%,市售种子C3、C4和C5净度达到100%,而C1种子净度最小为82.33%;种子空粒率C4最小,为5.33%,C2最大,为34.33%;种子生活力变化范围在53.33~94.00%,C3种子生活力最高,为94%,C2最小,为53.33%。综合分析发现,不同地理位置同一物种的种子性状具有较大差异性,江西黑楤木在整体指标测定上表现出较好的性状,同对比发现,该地种子与其他种子在外观上也有明显性的差异性(P<0.05),其种子的饱满度也高,种子的千粒重的含量也较其他种源地较高。
综述与专论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知识图谱分析
舒柳, 李岩林, 黄柳菁
2022, 43(6): 109-115. doi: 10.12172/202203050001
摘要:
乔木不仅是生态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还是城市绿地中承担降温增湿效应的主要因素,微气候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尺度,也最容易通过人工方式调节。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0年间研究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总结如下:(1)国际上对于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趋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呈现精细化的主题研究势态;(2)研究力量上来看,美国、中国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较大,中国开始得较晚,但发文数量和文献影响力也在逐年增长,是该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美国在发文量和机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研究开始早,处于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研究的主导地位,各作者间的交流合作较多,研究主题不尽相同,形成了明显的合作团体,这些研究力量奠定了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3)乔木与微气候相互关系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期—探索期—高速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研究热点有所不同,当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居环境方面;(4)国内外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对象更趋向于宏观生态方面,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国内的研究对象更趋向于微观城市环境方面,研究机构集中但联系较少,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学科间的交流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综述与专论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对鸟类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叶佳伟, 闫淑君, 廖剑威, 杨丽, 纪霜, 刘福辉
2022, 43(6): 116-121. doi: 10.12172/202201110002
摘要:
鸟类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对提升城市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鸟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鸟类数量的减少,甚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已然成为城市鸟类最后的庇护所。因此,开展城市公园植物群落对鸟类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是当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从植被斑块面积、植物群落类型、植物群落组成、植物群落结构及植被盖度五个方面综述了公园植物群落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未来开展公园植物群落对鸟类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未来城市建设基于引鸟和护鸟的公园植被建设提供具体措施和新思路。
综述与专论
中国锹甲科四新记录种记述(鞘翅目:锹甲科:锹甲亚科)
詹志鸿, 朱创, 李泽川
2022, 43(6): 122-128. doi: 10.12172/202112290001
摘要:
记述了采自中国云南省锹甲科 (Lucanidae) 四新记录种:南山深山锹甲(Lucanus nangsarae Nangai), 维叉深山锹甲(Lucanus vitalisi Pouillaude), 滇缅怪刀锹甲(Dorcus rubrolateris Nangai), 及亮光奥锹甲 (Odontolabis pareoxa Bomans & Ratti)。重新描述了该四种的形态特征,列出了该四种的分布地理位置。
综述与专论
四川省檀香科植物新记录种冷杉寄生
潘红丽, 何莉娜, 毛颖娟, 刘义, 黄琴
2022, 43(6): 129-130. doi: 10.12172/202205070002
摘要:
报道了四川省檀香科植物新纪录种冷杉寄生(Arceuthobium tibetense),标本采自四川省乡城县。这一新发现,不仅丰富了四川省檀香科植物多样性,同时在研究相关类群的起源、物种扩散及保护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述与专论
四川省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中华盆距兰
程跃红, 陈应康, 马军, 何涛, 张君议, 徐波
2022, 43(6): 131-134. doi: 10.12172/202201250002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分子鉴定研究,报道了四川省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新记录种,即中华盆距兰(Gastrochilus sinensis)。本文提供了这一新记录种的详细形态描述、彩色图版、分子鉴定分析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植物标本馆(CDBI)。该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植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