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WE ARE COMMITTED TO REPORTING THE LATEST FORESTRY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40卷 第3期

2019, 第40卷, 第3期

导出 引用
研究报告
亚高山暗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
罗辑, 杨丹荔, 李伟, 何咏梅
2019, 40(3): 1-5.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1
摘要: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测定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非常重要。本文的工作在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展,对海拔3 000 m的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进行定位观测,并对峨眉冷杉林凋落物分解过程进行了长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是阔叶 > 针叶 > 枯枝,峨眉冷杉林的阔叶、针叶和枯枝等凋落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6.8年、10.5年和14.5年,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29.3年、45.6年和63.1年;(2)无论阔叶还是针叶、枯枝,其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有机碳分解率均随着时间而增高;利用指数衰减模型,获得凋落物有机碳的分解系数是阔叶 > 针叶 > 枯枝;(3)在每年凋落物输入峨眉冷杉林林地时,其中的阔叶、针叶和枯枝已经开始分解,当年可释放的有机碳分别为52.18 kg·hm-2、4.32 kg·hm-2和0.67 kg·hm-2,各类凋落物每年有机碳释放总量为61.13 kg·hm-2,占凋落时有机碳量的6.58%。
研究报告
雷波西宁古茶树居群分类与排序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罗晓波, 郝云庆, 熊皎, 王晓玲, 曾德刚
2019, 40(3): 6-1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2
摘要:
对雷波西宁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区进行群落学调查,共设置了37个群落样地(20 m×20 m)进行了DCA分类与排序分析;同时,利用丰富度指数(R)、辛普森指数(D)、香农-维纳指数(H)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CA群落分类方法将古茶树群落分为6种类型,即Ⅰ茶树+枹栎+扁刺栲群落、Ⅱ茶树+丝栗栲+曼青冈群落、Ⅲ茶树+锐齿槲栎+白栎群落、Ⅳ茶树+柳杉+红椿群落、Ⅴ茶树+亮叶桦+野核桃群落、Ⅵ茶树+桤木+檫木群落。总体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有少量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柳杉林。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D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角度出发,野生古茶树首要应开展就地保护,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同时加大人工繁育研究。
研究报告
少根紫萍对湿地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
乐思秀, 王静, 李国林, 李师, 王鑫, 白九元, 赵云
2019, 40(3): 13-2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3
摘要:
大量含氮、磷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当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导致湿地环境越来越恶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对污染水体的修复已迫在眉睫。本实验以1/5的Hoagland溶液为培养液,设置0 mL·L-1、20 mL·L-1、40 mL·L-1、80 mL·L-1、160 mL·L-1五个铜绿微囊藻接种浓度梯度与0 mg·m-2、100 mg·m-2、200 mg·m-2、400 mg·m-2、800 mg·m-2 5个少根紫萍接种浓度梯度进行双因素正交试验。结果发现,在0~15 d内,所有少根紫萍接种浓度和铜绿微囊藻接种浓度处理下,水体中总氮(TN)、磷(TP)含量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铜绿微囊藻和少根紫萍共培养比各自单独培养对污染水体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15d后测定培养液中藻毒素和少根紫萍体内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少根紫萍可有效吸收培养液中的藻毒素。以上结果表明,低浓度铜绿微囊藻可促进少根紫萍生长,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抑制少根紫萍生长,少根紫萍可有效吸收培养液中的TN、TP和藻毒素。在铜绿微囊藻浓度为20 mL·L-1、少根紫萍接种浓度为400 mg·m-2时,浮萍生长状况最好,对培养液中TN、TP及藻毒素的去除率也达到最高。综上所述,低浓度铜绿微囊藻和100%覆盖率的少根紫萍共培养用于湿地水体修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研究报告
早熟九叶青花椒的选育与分子鉴定
吴纯清, 张义刚, 程玥晴, 阮林, 罗友进, 陈霞, 谢永红
2019, 40(3): 22-2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4
摘要:
为选育岀矮化、早熟、早果、丰产、质优的青花椒良种,于2005年开始从九青叶花椒实生繁育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通过变异单株初选、复选、决选,选育出早熟九叶青花椒良种。该优良品种果实颗粒大,果型指数1.06~1.08,平均千粒重90 g~96 g;种皮麻味素含量16.4 mg·g-1~16.6 mg·g-1,醇溶性提取物含量18.6%~19.2%,乙醚提取物含量12.5%~12.9%,蛋白质含量14.8%~15.2%;含挥发性香味物质组分97个,其中特异香气成分物质39个。品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规定的特级花椒。
生态建设
川西高原退化草地的中国沙棘生长及土壤养分研究
李玲, 樊华, 李森, 邓东周, 涂卫国, Lepeshkina Lillia
2019, 40(3): 27-30,3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5
摘要:
以川西高原退化草地人工种植1~3年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生长、土壤养分及叶片养分回收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沙棘幼苗株高、冠幅、叶长及叶宽逐渐升高,侧枝数目和根长先升后降。与同区域康定柳相比,种植3年的中国沙棘根际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解性氮含量相对较低。中国沙棘叶氮、磷含量(Ng、Pg)分别为23.24 mg·g-1和1.84 mg·g-1,低于北方典型沙生植物叶片养分水平(27.42 mg·g-1和3.68 mg·g-1),叶磷回收效率(PRE)高达69.35%,受土壤有效磷供应不足的影响;康定柳叶磷回收效率为负值,叶氮回收效率(NRE)达59.88%,受土壤有效氮的限制更多,中国沙棘根系固氮作用能够补偿退化草地上土壤氮供应不足的限制。
生态建设
雅安不同海拔地区的珙桐群落土壤养分特征
李长燕, 彭希
2019, 40(3): 31-3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6
摘要:
为了探究珙桐群落在雅安不同海拔地区的梯度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阐明珙桐群落土壤性质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而有效指导珙桐群落的保护,在雅安的珙桐群落分布带上选取了1 000 m~1 500 m、1 500 m~2 000 m和2 000 m~2 500 m 3个海拔梯度,测定海拔1 000 m~2 500 m范围内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计算并分析土壤C:N、C:P、C:K、N:P、N:K和P:K。结果表明:(1)雅安的珙桐群落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变化范围分别为7.08 g·kg-1~86.26 g·kg-1、0.73 g·kg-1~5.74 g·kg-1、0.27 g·kg-1~1.77 g·kg-1和20.56 g·kg-1~70.37 g·kg-1,且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2)土壤中C:N、C:P、C:K、N:P、N:K和P:K范围分别为8.91~33.98、22.25~78.06、0.17~3.53、1.47~5.80、0.02~0.23和0.01~0.06。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中C:N、C:P和N:P变化趋势类似,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土壤中C:K、N:K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P:K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变化趋势不大。
生态建设
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物理性质
蒲焱, 左建梅
2019, 40(3): 37-4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7
摘要: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测定了岷江上游理县云杉人工林、灌木林、经济林和农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田间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2)灌木林与经济林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但灌木林的土壤容重显著小于经济林;(3)农耕地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研究结果说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合理的植被类型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于岷江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建设
基于MODIS-NDVI的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动态分析
毛英, 原作强, 高清明, 胡进耀, 胡连通, 王新, 周大松
2019, 40(3): 42-46,7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8
摘要:
乐安湿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凉山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高原湿地在海拔2 500 m~3 000 m典型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是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监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5年的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估算了布托乐安湿地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了乐安湿地保护区内植被覆盖度变化,旨在为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乐安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状况良好,中度及其以上等级植被覆盖区占研究区比重较大,超过50%;5年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稳定状态,但是不同等级,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不同;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以万吨山、四棵乡一线向两侧降低的总体趋势。与海拔3 500 m左右的若尔盖湿地相比,乐安湿地植被覆盖度分布主要受地形、水热条件限制,以及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
生态建设
珠三角边缘地区医院绿地园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黄秋燕, 覃娇芬, 陈阵
2019, 40(3): 47-5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09
摘要:
以肇庆市端州区9所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优势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对医院绿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系统了解其多样性状况、群落结构和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为提高肇庆市等珠三角边缘地区的医院绿地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水平提供参考。
林业产业
川南地区丛生竹硬头黄竹带状皆伐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郑勇, 斯顺江, 别鹏飞, 赵润, 陈秀明
2019, 40(3): 51-56,7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0
摘要:
以长宁县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龙头镇、竹海镇样地设置长度均为60 m,宽度为3 m、6 m、9 m皆伐带;3 m~6 m、6 m~9 m皆伐带间设置保留带,保留带宽度均为6 m;另外在样地附近设置一个6 m×60 m对照带。采用机械式带状皆伐1年后,通过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其生长状况,显著性特征、生物量(地上部分)。结果表明:(1)两个样地中均发萌枝,且萌枝面积均为9 m皆伐带 > 6 m皆伐带 > 3 m皆伐带。从龙头镇来看,各皆伐带和保留带的发笋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带,最大为6 m~9 m保留带,达到4 976±97株·hm-2;从竹海镇来看,3 m皆伐带、3 m~6 m保留带、6 m~9 m保留带发笋数高于对照带,6 m~9 m保留带发笋数最高,达到11583株·hm-2。(2)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表明,龙头镇和竹海镇竹笋平均胸径除6 m皆伐带和9 m皆伐带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每个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龙头镇竹笋平均高除3m皆伐带和6m皆伐带之间、6 m皆伐带和9m皆伐带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竹海镇竹笋平均高除6 m皆伐带和9 m皆伐带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3)根据张鹏等在长宁县对硬头黄竹胸径与生物量拟合的指数回归模型,可以计算出经过带状皆伐改造试验后,龙头镇3 m~6 m保留带、6 m~9 m保留带1 a生竹每公顷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2.76%、175.21%。竹海镇3 m~6 m保留带、6 m~9 m保留带1a生竹每公顷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1.89%、161.58%。(4)通过本试验对该地硬头黄竹进行带状皆伐改造,发现6 m~9 m保留带竹林长势最好,生物量最高,改造效果最好。
林业产业
山桐子优良无性系选择初步评价
贾晨, 王戈, 罗建勋, 武华卫, 王海峰
2019, 40(3): 57-62.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1
摘要:
以20个山桐子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生长量、结实量、含油率等性状差异进而评价筛选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果穗性状、果实表型、果实含油率存在显著差异;果穗长宽与果穗重相关性极显著,果实大小显著影响单果重量的大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选出6个优良无性系,入选率30%,入选无性系具有含油率高、结实量大、树体健壮等特点。本研究筛选的山桐子优良无性系为四川地区选育良种或品种提供良好物质基础。
林业产业
桢楠优良种源/家系苗期评价和选择研究
王戈, 唐源盛, 杨汉波, 辜云杰, 殷国兰
2019, 40(3): 63-6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2
摘要:
对从四川省9个县(区)收集的44个桢楠优株家系苗期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嵌套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均具有极显著差异。种源间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23~0.42和0.15~0.28之间,家系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05~0.43和0.10~0.34之间。以苗高、地径为评价指标,以改良后的布雷金多性症状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初选出都6、9和4号3个优良种源,31、22、32、6和38号5个优良家系。根据苗期生长数据的分布,部分桢楠优株家系已表现出生长优势,具有进一步筛选的潜力。
林业产业
桤木优良无性系苗期的初步选择
王贵珍, 陈炙, 杨汉波, 黄振, 徐峥静茹
2019, 40(3): 67-70.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3
摘要:
开展林木优良无性系选择,以获得最大遗传增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桤木优良半同胞家系中的优良个体,通过扦插繁育技术建立了476个无性系,观测苗高和地径苗期生长性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赋予各性状权重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无性系间的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两个性状的隶属函数值的均值,将无性系划分为7个等级,其中3个无性系被确定为1级,这些无性系苗高和地径的均值较整个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3%和82.3%;被评为2级的无性系有9个,被评为3级的无性系有45个,可作为增加桤木遗传多样性候选对象。
林业产业
绣球荚蒾无性繁育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娇, 李方文
2019, 40(3): 71-73,8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4
摘要:
绣球荚蒾花白色,形似绣球,观赏价值高,但其为大型完全不孕花,不结实,故开展绣球荚蒾不同繁殖试验,对提高其生根率、成活率,为绿化提供种苗繁育技术支撑,具有重要意义。2015-2016年采用单一变量3次重复进行绣球荚蒾不同基质、不同季节、不同砧木高度以及不同压条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绣球荚蒾在黄泡沙扦插生根率最高,春季扦插生根率最高,嫁接时砧木高度在25 cm~45 cm时其半年存活率与1年后存活率最高,压条采用"夹接"方式其生根率、成活率最高。
林业产业
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殷国兰, 郭聪, 肖兴翠, 朱曼, 陈宇
2019, 40(3): 74-7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5
摘要:
为了促进油茶容器苗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油茶容器苗苗高、新梢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叶片数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以P3(黄心土20%,松林表土40%,椰糠20%,秸秆20%)最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均最大,分别达48.5 cm、0.8 cm和7.70cm。研究为油茶容器苗培育基质的配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病虫害防治
松赤枯病病原的快速分子检测
袁川, 吴南, 刘应高, 许秀兰, 赵景阳, 李万艳
2019, 40(3): 77-8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6
摘要:
为实现对松针中可导致松赤枯病的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早期检测,依据枯斑拟盘多毛孢ITS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F(R/F),建立了松赤枯病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于枯斑拟盘多毛孢基因组DNA与松针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480 bp的单一条带,可从无明显症状的组织中检测到枯斑拟盘多毛孢。建立的PCR检测体系适用于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分子鉴定及松赤枯病的早期诊断。
病虫害防治
云南松林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吴桂康, 陈章铭, 杨桦, 杨伟
2019, 40(3): 82-86.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7
摘要:
为了探索西昌市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松墨天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以及发育历期等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松墨天牛的数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少;由于经纬度跨度不大,所以数量差异不显著;在时间分布上,3月开始羽化,到7,8月到达盛期,10月末为羽化末期;确定了幼虫共有5个龄期,各龄期的头壳宽度、背板宽度及虫体长度范围,全年都有幼虫,主要以3,4龄越冬。
病虫害防治
成都平原西缘笋用竹病虫害种类与分布
李见辉, 吴霜寒, 李鸣, 陈军, 杨伟, 杨桦, 杨春平
2019, 40(3): 87-91.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8
摘要:
为了查明笋用竹病虫害种类及分布危害,为保障笋用竹产业发展和产品安全提供基础信息,采用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结合,并辅以灯诱的方法,对成都市主要笋用竹基地以及部分景区和社区竹林地病虫害开展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笋用竹病虫害共45种,其中害虫38种,病害7种;对危害面积较大的病虫害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成都市笋用竹病虫害防控建议。
病虫害防治
无人机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精度比较
曾全, 孙华富, 杨远亮, 周建华, 杨超
2019, 40(3): 92-95,11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19
摘要:
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进行遥感拍摄,在430 m和700 m两个飞行高度下采集异常枯死松树遥感影像,将野外GPS采集的位置信息同ENVI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处理与解读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人工甄别和NDVI值提取枯死松树分别为6株与7株,数据有效率提取为85.71%;对无人机遥感获取的6株枯死松树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实地验证,水平误差在0.86 m~4.20 m之间。表明无人机遥感基本实现了松材线虫病致死松树的精准定位,对于松材线虫病监测和后期除治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管理
县域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的一些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平利县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为例
祝国祥, 李才文, 杨志汝
2019, 40(3): 96-99.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20
摘要:
结合平利县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针对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地类与国土"二调"地类不一致问题、国家级公益林"两本账"问题、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与地方经济规划间矛盾等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研究符合县级区划落界的对策与办法。
资源管理
林地“一张图”与林业“二类调查”成果对比分析研究
蒋之富, 苏俊彦, 李华
2019, 40(3): 100-10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21
摘要:
为进一步做好林地变更调查,通过对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与林地"一张图"数据,对两套成果数据的林地、森林、林分起源、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归纳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简报
山西省兽类一新记录
刘洋
2019, 40(3): 105-108.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22
摘要:
通过分子实验证实了采集于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只雌性鼩鼱(头骨不完整)标本为苔原鼩鼱,为山西省兽类一新纪录。该分布点是苔原鼩鼱在全球最南分布点,黄河是苔原鼩鼱向南扩展的一道屏障。标本保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室。
研究简报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谢颖颖
2019, 40(3): 109-114. do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9.03.023
摘要:
通过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量过程进行分析,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中有关规定,识别检测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并推导出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得出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发现标准曲线拟合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这为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