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镜荣,鲁智礼,石凤英. 海岛旅游海滩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探[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76−77. doi: 10.3969/j.issn.1003-2363.2000.01.020
[2] 李金克,王广成. 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探讨[J]. 海洋环境科学,2004(1):54−57. doi: 10.3969/j.issn.1007-6336.2004.01.016
[3] 刘伯恩. 无居民海岛土地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法律思考[J]. 国土资源,2004(1):28−30. doi: 10.3969/j.issn.1671-1904.2004.01.007
[4] 刘登山. 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制度研究[D]. 吉林大学, 2010.
[5] 国家海洋局, 民政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 等.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M].
[6] 周珂,谭柏平. 论我国海岛的保护与管理——以海岛立法完善为视角[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7−43.
[7] 孔繁升. 福建海岛植被[M]. 福建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8] 马志勇. 福建省无居民海岛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议[A]. 福建省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福建省海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 福建省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环境生态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福建省海洋学会, 2014: 5.
[9] 杜洋. 蛋坨子岛生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10] 孟婷婷,倪健,王国宏.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J]. 植物生态学报,2007(1):150−165. doi: 10.3321/j.issn:1005-264X.2007.01.019
[11] 孙梅,田昆,张贇,等.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及其环境适应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2017,35(6):940−949.
[12] 杨期和,杨和生,刘惠娜.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适应性[J]. 嘉应学院学报,2013,31(5):50−59. doi: 10.3969/j.issn.1006-642X.2013.05.011
[13] 黄柳菁,张增可,郑俊鸣,等. 大陆性海岛野生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以平潭岛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7,25(5):429−437.
[14] 谭璐,邓涛,张代贵,等. 湖南猛洞河河谷特殊生境被子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及适应性初探[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20,49(4):279−285.
[15] 吴承祯,李晓明,吕林玲,等. 浙江主要海岛木本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分析[J]. 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39(4):367−371.
[16] 王国明,叶波. 舟山群岛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J]. 生态学杂志,2017,36(2):349−358.
[17] 白珮珮,魏凯,何雅琴,等. 海坛岛6座山体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20,41(2):90−94.
[18] 何雅琴, 曾纪毅, 陈国杰, 等. 福建省连江县6个海岛维管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OL]. 热带作物学报: 1-9[2021-02-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19.S.20201102.1837.002.html.
[19] 何雅琴, 陈国杰, 曾纪毅, 等. 平潭大练岛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OL].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14[2021-02-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218.S.20201228.1119.004.html.
[20] 郑俊鸣,张嘉灵,赵东铭,等. 福建海坛岛公园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7(5):587−592.
[21] 贠建全,邓双文,陈红锋. 广东荷包岛维管束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 植物科学学报,2017,35(1):30−38.
[22] 郑心炫,张增可,林华贞,等. 平潭岛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J]. 林业资源管理,2019(3):66−73.
[23] 张凯迪,魏艳艳,龚元,等. 浙江沿海无居民海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J]. 地球环境学报,2019,10(1):58−68.
[24] 张坚强,张琳婷,赵东铭,等. 珠海淇澳岛次生植被特征及物种多样性[J].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173−184.
[25] 何雅琴,刘健行,魏凯,等.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平潭野生草本花卉开发应用评价[J]. 草业科学,2020,37(8):1497−1507.
[26] 谢艳秋,曾纪毅,何雅琴,等. 平潭无居民海岛沙生植物资源及潜在应用研究[J]. 现代园艺,2020,43(17):59−61.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20.17.030
[27] 张嘉灵,郑建忠,魏凯,等. 平潭野生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评价[J]. 草业科学,2019,36(2):368−381.
[28] 陈昱星,魏凯,何雅琴. 福建连江部分岛屿野生观赏草资源调查及海岛应用[J]. 绿色科技,2019(5):14−16.
[29] 肖兰,张琳婷,杨盛昌,等. 厦门近岸海域无居民海岛植物区系和物种组成相似性[J]. 生物多样性,2018,26(11):1212−1222. doi: 10.17520/biods.2018124
[30] 张凯迪,魏艳艳,龚元,等. 浙江沿海无居民海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J]. 地球环境学报,2019,10(1):58−68.
[31] 魏艳艳,张凯迪,徐良,等. 浙江省无居民海岛植物与土壤pH值和养分的关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47(11):81−85.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19.11.016
[32]

https://baike.so.com/doc/5398869-5636321.html?from=17358&sid=5636321&redirect=search
[33] 赵凤玉. 建设平潭国际生态休闲岛研究[J]. 福州党校学报,2011(2):37−42. doi: 10.3969/j.issn.1674-1072.2011.02.008
[34] 温小乐,林征峰,唐菲. 新兴海岛型城市建设引发的生态变化的遥感分析——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2):541−547.
[35]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M]. 福建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36]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9卷第1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176.
[37] 陈林,武艳芳,陈定如,等. 香港石鼓洲植物传播与植被次生演替初探[J]. 广西植物,2010,30(5):651−656. doi: 10.3969/j.issn.1000-3142.2010.05.014
[38] 郭志文,郑景明. 用植物生活史性状预测种子扩散方式[J]. 生物多样性,2017,25(9):966−971.
[39] 张明娟,李青青,李竹君. 南京市公园绿地中自生草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及园林应用策略研究[J]. 中国园林,2020,36(8):119−123.
[40] 郑俊鸣,方笑,朱雪平,等. 平潭大屿岛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43(4):640−645.
[41] 郑俊鸣,方笑,朱雪平,等. 外马廊山岛植被特性与植物多样性[J]. 广西植物,2017,37(3):271−279.
[42] 白珮珮,魏凯,何雅琴,等. 海坛岛6座山体维管束植物物种组成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20,41(2):90−94.
[43]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3):287−313.
[44] 曹婧,徐晗,潘绪斌,等. 中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现状研究[J]. 草地学报,2020,28(1):1−11.
[45] 吴昊,蔡东章,高靓文,等. 信阳市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群落数量分类及功能群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2):250−257.
[46] 史刚荣,马成仓. 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物学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06(4):4727−4732.
[47] 吴雅华,王伟耀,管诗敏,等. 平潭岛3种生境类型灌草丛植物性状特征[J]. 森林与环境学报,2021,41(1):35−43.
[48] 何伟平,宋盛,张瑜飞,等. 浙江海岛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以嵊泗县花鸟岛为例[J]. 华东森林经理,2017,31(4):28−32. doi: 10.3969/j.issn.1004-7743.2017.04.010
[49] 欧晓昆,金振洲.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和生态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4):318−322.
[50] 张慧文,马剑英,孙伟,等. 不同海拔天山云杉叶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10,30(21):5747−5758.
[51] 黄义雄,方祖光,谢皎如,等. 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113−118.
[52] 张光富. 中国吉林延边地区早白垩世大拉子组被子植物叶相分析[A]. 中国古生物学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中国古生物学会: 中国古生物学会, 2003: 2.
[53] 苏燕苹. 福建平潭抗风耐盐园林植物的筛选与配置[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3,42(3):267−270.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3.03.018
[54] 张惠, 刘红影, 张宇宁, 等.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J/OL].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0[2021-03-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067.n.20200915.1459.002.html.
[55] 易慧琳.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其对构建“近自然群落”的启示[D].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6.
[56] 王胜琪. 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叶片旱性形态及解剖结构特征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57] 李宏俊,张知彬. 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Ⅱ. 动物对种子的捕食、扩散、贮藏及与幼苗建成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2001(1):25−37. doi: 10.3321/j.issn:1005-0094.2001.01.004
[58]

Schupp E W, Jordano P, Gomez J M. Seed dispersal effectiveness revisited: a conceptual review[J]. New Phytologist, 2010, 188: 333−353. doi: 10.1111/j.1469-8137.2010.03402.x
[59] 王国宏,周广胜. 甘肃木本植物区系生活型和果实类型构成式样与水热因子的相关分析[J]. 植物研究,2001(3):448−455. doi: 10.3969/j.issn.1673-5102.2001.03.029
[60]

Willson MF, Irvine AK, Walsh NG . Vertebrate Dispersal Syndromes in Som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Plant Communities, with Geographic Comparisons[J]. Biotropica, 1989,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