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荣伟.办好科技期刊服务现代林业——纪念《四川林业科技》创刊30周年[C].中国林学会林业科技期刊分会第三届全国林业科技期刊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学会,2009.
[2] 张立.《四川林业科技》列入国际科学文献索引数据库收录期刊[J].四川林业科技,2006,27(1):98~100.
[3] 程琳,李静. 《水文》期刊质量的量化分析与评价研究[J]. 水文,2012,32(5):27~32.
[4] 周吉光,许淑玲. 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的研究进展及对期刊编辑策划的启示[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37(4):126~131.
[5]

Gonsnell C R.The rate of obsolescence in college library book collections[M].Dissertation:New York University. 1943.
[6]

Bernal J D.The transmission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a user's agenda[C].International on Scientific Information,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58.
[7] 娄钦, 罗志宏,王芹. 对1998~2003年《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的栏目、稿源及引文等的分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3):182~184.
[8]
[9] 张九庆. 期刊影响因子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原则.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89~191.
[10] 胡泽文,武夷山. 从文献计量学指标看《自动化学报》和自动化研究领域. 自动化学报,2014,40(5):1016~1023.
[11] 王玉霞,印莉娟. 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表征意义及影响因素[C].北京:中国科协年会,2006.
[12] 杨继涛,宋继学,鲍亚宁,等. 农业科技期刊的稿源问题及对策[R].编辑学报,2002,14(4):288~289.
[13] 张志钰,陆文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007年度载文被引用分析[R].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5):664~668.
[14]
[15] 钱澄. 影响因子与期刊评价[J].科技与出版,2015,11:111~113.
[16]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145~149.
[17] 肖唐华,吴克力,王丽芳,等. 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947~949.
[18] 金碧辉,汪寿阳,任胜利,等. 论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