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玉玲,朱跃珍,李永平,等. 火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16,41(04):72−74.
[2] 郑伟, 王谈笑, 徐晓丹, 等. 一种钩苞大丁草的离体快速繁殖方法[P]. 云南省: CN106106171B.
[3] 李绅崇, 王继华, 杨春梅, 等. 一种非洲菊的组织培养方法[P]. 云南省: CN112293254A.
[4] 张春梅,闫芳,陈修斌,等. 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基质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32(04):81−87.
[5] 高绍良,周寒松,张素芳. 非洲菊组织培养基筛选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07):210−213.
[6] 樊晓亮,卜崇兴. 盆栽非洲菊组培苗驯化基质配方筛选[J]. 现代园艺,2017(19):5−6.
[7] 张孟仁. IBA和NAA处理菊花扦插生根试验[J]. 北方园艺,2008(09):130−131.
[8] 何家涛. 非洲菊花托离体繁殖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06):109−111. doi: 10.3969/j.issn.1004-1389.2005.06.025
[9] 戴云新,张健,李敏,等. NAA和IBA对非洲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845−8847.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9.19.020
[10] 王政,张丹丹,刘艳楠,等. 不同光源处理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6,45(07):96−100.
[11] 杨孝武. 一种非洲菊组培繁殖的种质保存方法[P]. 江苏省: CN105104202B, 2017-10-20.
[12] 夏朝水,陈玮婷,陈昌铭,等. 不同基质配比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8):49−51.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0.18.014
[13] 王自布,莫国秀,罗会兰,等. 菊花不同外植体组培快繁及其再生体系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15(18):106−109.
[14] 时振宇,陈健,贾凯,等. 不同配比基质对黄瓜、番茄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20,26(01):76−81.
[15] 于立芝,李兴佐,刘艳红,等. 影响非洲菊组培苗移栽因素的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8):6−7.
[16] 田生辉,植爽,曾桢迦,等. 非洲菊组培苗炼苗技术优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1):75−77. doi: 10.3969/j.issn.1002-2767.2013.11.027
[17] 陈菁,郑伟,王谈笑,王炜,徐晓丹. 钩苞大丁草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03):47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