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彦晓,龙春林. 白及属植物的传统护肤知识[J]. 日用化学品科学,2020,43(9):41−48.
[2] 陈心启, 吉占和, 郎楷永. 白及属[M]. 中国植物志(第18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46−51.
[3] 张家春,林昌虎,杨钧屹,等. 贵州野生白及生长土壤的化学特性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9,32(8):1839−1844.
[4] 张家春,孙超,李朝桢,等. 不同种植年限白及土壤有机质、酶活性与白及有效成分研究[J]. 中药材,2020,43(1):1−4.
[5] 李春华,李柯澄. 白及属植物繁殖与栽培[J]. 中国花卉园艺,2020(10):26−30.
[6] 周海婷. 野生与栽培白及质量及药效对比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7] 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 白及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 中药材,2006(1):7−8.
[8] 张曼,韩亭亭,胡春芳,等. 白及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 中草药,2019,50(20):5103−5108.
[9] 仇硕,赵健,唐凤鸾,等. 白及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4):96−98.
[10] 李紫云,肖锦淑.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 绿色科技,2017(17):83−86.
[11] 王伟生. 白及育苗与林下栽培技术[J]. 安徽林业科技,2018,44(3):61−63.
[12] 生态环境部. 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S]. 2018.
[13] 柯健. 白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8):209−213.
[14] 许丽萍,唐红燕,贾平,等. 白及商品苗培育基质筛选试验[J]. 昆明学院学报,2015,37(6):80−83.
[15] 邱琼,杨德军,刘际梅,等. 西双版纳林下栽培白芨试验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17,42(4):78−81.
[16] 罗怀良. 川中丘陵地区近46年来气候变化及旱涝动态特征[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273−278.
[17] 丁凡,沈学善,邹雪,等. 川中丘陵区雨季甘薯田间管理生产建议[J]. 四川农业科技,2019(10):12−13.
[18] 刘海,罗鸣,吴明开. 遮阴处理对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7,28(9):2229−2232.
[19] 杨平飞,孔娇,谢秀梅,等. 不同遮阴处理对白及生长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9,36(3):50−52.
[20] 王婷婷, 占卓, 马健, 等. 不同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OL]. 广西植物. 1−8[2021-05-1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