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磊,张劲峰,欧晓昆,等. 须弥红豆杉的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11, 36(2):27−33.
[2] 傅立国. 中国高等植物(第三卷)[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3] 杨根林,杨文忠. 不同处理对须弥红豆杉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11, 30(12):69−71.
[4] 张雪梅,赵银河,李德铢. 须弥红豆杉年龄结构及海拔分布分析[J]. 种子,2015, 34(4):51−55.
[5] 檀丽萍,陈振峰. 中国红豆杉资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6):113−117.
[6] 冯巧惠,李琼,贺延苓,等. 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的抗癌功效及生物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2020, 27(3):278−280.
[7] 陈振峰,张成文,寇玉锋,等. 我国红豆杉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世界科学技术,2002(1):40−46+72.
[8] 王卫斌,郭华,王达明,等. 我国的云南红豆杉资源及其药用原料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 西部林业科学,2007(02):122−128.
[9] 李燕婷,李秀英,肖艳,等. 叶面肥的营养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9, 42(01):162−172.
[10] 王琛. 叶面施氮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D]. 东北林业大学,2016.
[11] 仝川,王玉震,王昌伟,等. 叶面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 29(02):553−562.
[12] 李志良,陈新强,陈桂琼,等. 叶面施肥对红豆杉枝叶生长和枝叶中产物累积的影响[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5(04):106−111.
[13] 白克智.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J]. 生物学通报,1996(09):20−21.
[14] 张国华,张艳洁,丛日晨,等. 赤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9, 29(02):412−419.
[15] 施园,马光恕,廉华,等. 外源赤霉素对甜瓜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8(01):43−46.
[16] 魏志宏,束安琪,王宇光,等. 叶面喷施赤霉素、芸苔素对甜菜生理特性的影响[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22, 13(03):91−96.
[17] 王强,向达兵,魏威,等. 赤霉素对苦荞生长、结实和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2, 53(02):441−450.
[18] 谷思成. 叶面喷施木醋液及其复配剂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华中农业大学,2020.
[19] 张艳杰.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07.
[20] 梅阿军,王诗丰,季旭勇,等. 外源激素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质量的影响[J]. 温带林业研究,2022, 5(02):32−35+50.
[21] 李毓琦. 氮素和赤霉素对降香黄檀生长和叶片养分状况的影响[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 (01).
[22] 江雪. 外源赤霉素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D]. 南京林业大学,2015.
[23] 左进城,孙守梅,王雅宁等. 赤霉素和吲哚乙酸对轮叶黑藻冬芽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14, 41(19):170−173. do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4.19.014
[24] 徐妍,李政达,张婧文,等. 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效应[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 244(04):125−126.
[25] 于锡宏,刘汉兵,惠爱斌,等.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短毛独活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J]. 北方园艺,2018(24):1−7.
[26] 刘炳梅,齐芪,刘淑欣,等. 5种杨树苗期形态及生理结构特征比较初探[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06):35−44.
[27] 李田,刘海河,张彦萍,等. 外源赤霉素对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早衰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18(05):618−624.
[28] 邓福春,韦泳丽,杨振德,等. 赤霉素和氯化胆碱对尾叶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51−13453.
[29] 李乃伟,束晓春,张明霞,等. 土壤含水量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75−78.
[30]

Dong B, Sang W L, Jiang X, et al. Effects of aluminum on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 system of wheat (<italic> Triticum aestivum</italic> L.)[J]. Chemosphere, 2002, 47(1): 87−92. doi: 10.1016/S0045-6535(01)00210-7
[31] 杜秀敏,殷文璇,赵彦修,等. 植物中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机制[J]. 生物工程学报,2001(2):121−125.
[32] 吴晓艳,周守标,程龙玲,等. 营养液对鸭儿芹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4):1026−1034.
[33] 王翠平,严莉,乔改霞,等. 脯氨酸通过活性氧信号抑制植物生长[J]. 植物生理学报,2017(09):1788−1794.
[34] 彭启智,李和彪,曹建新. 云南红豆杉年生长节律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 (15):125+127.
[35] 肖遥,楚秀丽,尹增芳,等. 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与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1):34−42.
[36] 汪群. 曼地亚红豆杉年生长节律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6(1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