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1980.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3] 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四川植物志[M].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一卷, 318.
[4] 杨一川,庄平. 巨北峰植被类型及珍稀植物分布规律[J]. 资源开发与保护杂志,1986,2(4):53−55.
[5] 杨一川,李体俊. 四川峨眉山珙桐群落的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9,3(13):270−276.
[6] 夏嘉禹,周庆宏,邓莉兰等. 镇雄县珙桐群落特征及种群更新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17,2(42):30−34.
[7] 王磊,代勋,张承志等. 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特征与更新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4):49−52.
[8] 王戈,赖绪林,唐源盛等. 四川什邡林区珙桐天然分布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2017,38(4):74−78.
[9] 王海明,李贤伟,陈治谏等. 四川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群落特征与更新[J]. 山地学报,2005,3(23):360−366.
[10] 刘海洋,金晓玲,沈守云等.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群数量动态[J]. 生态学报,2012,32(24):7738−7746.
[11] 刘燕,王延茹,侯广维等. 八月林自然保护区珙桐天然种群动态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18,39(1):87−90.
[12] 李振宇, 石雷. 峨眉山植物[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6−18.
[13] 谷海燕,李策宏. 峨眉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及植物区系初探[J]. 植物研究,2006,26(5):618−623. doi: 10.3969/j.issn.1673-5102.2006.05.021
[14] 曲仲湘, 吴玉树等. 植物生态学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2−155.
[15] 王伯荪. 植物群落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16] 卢杰,郭其强,郑维列等. 藏东南高山松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 林业科学,2013,49(8):154−160. doi: 10.11707/j.1001-7488.20130822
[17] 雷妮娅,陈勇,李俊清等. 四川小凉山珙桐更新及种群稳定性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29):26−30.
[18] 雷鲜,章怀云. 植物分类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6):55−58. doi: 10.3969/j.issn.1003-5710.2005.06.017
[19] 张洪明. 四川退耕还林发展历程与前瞻[J]. 四川林业科技,2010,31(1):48−53.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10.01.009
[20] 李旭光. 四川省峨眉山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的初步研究[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4,8(1):52−66.
[21] 苏智先,张素兰. 珙桐种群生殖物候机理影响因子的研究[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4):313−318.
[22] 吴庆贵,贺静,曾艳等. 北川不同海拔珙桐种群年龄结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3,34(5):25−28.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13.05.005
[23] 张淑伟,戢林,潘欣等. 珙桐种群结构与动态变化—以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四川林业科技,2019,40(6):13−18.
[24]

Kuhn H W, Kuenne RE.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Generalized Weber Problem in spati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62, 4(2): 21−33. doi: 10.1111/j.1467-9787.1962.tb009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