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艳琨,朱坤,魏俊,等. 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特征分析[J/OL]. 生物资源:1-8[2021-11-27].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886.Q.20211018.1707.002.html.
[2] 孙航,邓涛,陈永生,等. 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生物多样性,2017, 25(2):111−122.
[3] 高章会,覃家理. 云南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 40(4):53−60.
[4] 黄钟宣,陈文德,姚文文,等. 四川卡娘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J]. 高原科学研究,2020,4 (1):37−46,69.
[5] 岳先涛,张塔星,窦亮,等. 四川黑竹沟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组成[J]. 生物多样性,2020, 28(6):678−687. doi: 10.17520/biods.2019385
[6] 祝梦怡,魏淑婷,冉江洪,等.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调查初报[J]. 四川动物,2019, 38(6):703−713. doi: 10.11984/j.issn.1000-7083.20190244
[7] 严岳鸿,张宪春,马克平. 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与地理分布[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9−75.
[8] 黄升,黄伟,覃磊,等. 湖北恩施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 植物科学学报,2019, 37(1):28−36. doi: 10.11913/PSJ.2095-0837.2019.10028
[9] 杜维波,卢元. 黄土高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 生物多样性,2019, 27(11):126−1267.
[10] 范宗骥,黄忠良.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初步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5, 42(01):150−156. doi: 10.3969/j.issn.1004-874X.2015.01.033
[11] 谷安根,汪矛,王立军. 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J]. 植物学通报,1990, 25(2):58−62.
[1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一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3] 臧得奎.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8, 18(3):459−465. doi: 10.3321/j.issn:1000-4025.1998.03.028
[14] 陆树刚. 蕨类植物学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5] 秦仁昌.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J]. 植物分类学报,1978, 16(3):1−19.
[16] 李学梅,陆树刚,徐成东. 云南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组成[J]. 广西植物,2015, 35(02):273−281.
[17] 李怀胜,高越,黄宝康. 中国珍稀特有蕨类植物资源及分布概况[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6, 35(01):53−56. doi: 10.3969/j.issn.1006-9690.2016.01.015
[18] 邓志芳,张迪,张毅,等. 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J]. 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5(03):92−97. doi: 10.3969/j.issn.1006-4427.2019.03.015
[19] 郭舜,黄启堂,黄磊,等. 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51(04):697−701. doi: 10.3969/j.issn.1000-2324.2020.04.023
[20] 徐国良,曾晓辉.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和分析[J/OL]. 热带作物学报:1-9[2021-09-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19.S.20210429.0947.002.html.
[21] 姬红利,詹选怀,彭焱松,等. 诸广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及区系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 37(5):49−55. doi: 10.3969/j.issn.1006-9690.2018.05.011
[22] 胡佳玉,谭成江,姚正明,等.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特征[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21, 50(03):216−221.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1.03.009
[2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EB/OL]. (2021-09-07)[2021-09-26].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9/content_5636409.htm.
[24] 王梦楠,胡希军,梁胜,等. 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 39(12):65−70. doi: 10.3969/j.issn.1006-9690.2020.12.013
[25] 谢艳秋,魏凯,张群,等. 海坛岛及周边岛屿野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研究[J/OL].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8[2021-10-25] .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218.S.20210825. 1418.002.html.
[26] 黄启华.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2021, 48(02):80−83+96.
[27] 张凯. 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D]. 海南大学,2017.
[28] 柯贤石. 福建福罗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16, 36(04):57−60.
[29] 陈水木. 福建君子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分析[J]. 湖北林业科技,2018, 47(06):6−8+79. doi: 10.3969/j.issn.1004-3020.2018.06.003
[30] 廖初琴,缪绅裕,廖水意,等. 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J]. 绿色科技,2022, 24(01):14−17+21. doi: 10.16663/j.cnki.lskj.2022.01.001
[31] 马丽娟,余东,徐成东,等. 云南蕨类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区系分化[J]. 西部林业科学,2015, 8(4):12−17. doi: 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5.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