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乐乐,杨永红,刘军凯,等. 白及的本草考证[J]. 中药材,2010, 33(12):1965−1968.
[2] 周先建,张美,林娟,等. 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2019, 47(22):178−180.
[3] 张燕君,孙伟,何艳,等. 白及属植物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2018, 43(22):4397−4403.
[4] 杜家清. 白芨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9, 19:74−75.
[5] 陈正坤,王嘉兴,林平,等. 白芨多糖在药剂领域的应用[J]. 中南药学,2019, 17(1):74−77.
[6] 张龙霏,胡晶红,张永清. 白及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4, 16(1):83−86,89.
[7] 倪子轶,刘群录. 白芨的栽培及景观应用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8, 18:136−138.
[8] 宿莹,侯晓琳,刘战,等.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黄柏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的相关性[J]. 中药材,2019, 42(8):1766−1770.
[9] 高琦,韩莹琰,谢蒙胶,等. 紫色叶用莴苣色泽参数及花色苷含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 32(34):42−48.
[10] 张婷,王根平,罗焱杰等. 色差分析在优质小米选育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21, 54(05):901−908.
[11] 韩江南,樊金玲,巩卫东,等. 中原牡丹品种基于花色测定的聚类分析[J]. 北方园艺,2010(3):75−79.
[12] 苏晓倩,鲍仁蕾,胡凤荣. 不同风信子品种花色测定及花色素成分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9, 17(15):5109−5114.
[13] 李辛雷,殷恒福,范正琪,等. 山茶芽变花色与花青苷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19, 52(11):1961−1969.
[14] 李辰荃,倪琳,张诗华,等.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土茯苓断面颜色与成分之间的相关性[J]. 药物分析杂志,2023, 43(03):422−428.
[15] 潘少香,郑晓冬,闫新焕,等. 基于色差识别分析的灰枣不同贮藏期质量评价[J]. 食品科技,2023, 48(03):30−34.
[16] 冯佳鑫,吴玉柱,李思雨,等. 基于色差原理分析茅苍术、北苍术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的相关性[J]. 中国中药杂志,2023, 48(08):2086−2091.
[17] 浣杰,李文俊,何周建等. 基于文献计量的白及产业发展情况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23, 44(01):17−23.
[18] 张新秦,周涛,肖承鸿,等. 贵州不同产地白及品质综合评价[J]. 中药材,2020, 43(2):368−373.
[19] 周海婷,陈志敏,赵永峰,等. 不同产地白及野生品与栽培品质量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9, 15(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