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明勇,谢建华.青钱柳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1):113~121.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2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 谢明勇,王远兴,易醒,等.青钱柳叶中黄酮化合物结构及含量研究[J].分析化学,2004,(8):1053~1056.
[5] 李磊,谢明勇,易醒,等.青钱柳多糖组分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4):484~486.
[6] 舒任庚,刘玉凤,陈杰,等.青钱柳植物中三萜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5,(7):558~559.
[7] 上官新晨,陈木森,蒋艳,等.青钱柳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3):82~84.
[8] 黄敬耀,楼兰英,徐膨.摇钱树叶的药理研究(简报)[J].中药通报,1986,(11):61.
[9] 黄明圈,上官新晨,徐明生,等.青钱柳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157~161.
[10] 洪俊溪.青线柳人工林材性试验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3):214~217.
[11] 连雷龙.青钱柳的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3,(3):51~52.
[12] 李海玲,方升佐.青钱柳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5,(6):3~5.
[13] 徐庆,宋芸娟.青钱柳的研究概况[J].华夏医学,2004,(3):451~453.
[14] 杜庆鑫,魏艳秀,刘攀峰,等.杜仲雄花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1):76~81.
[15] 佘诚棋.青钱柳种子形态特征、苗期性状及叶片化学成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16] 楚秀丽.不同种源青钱柳苗年生长及叶内含物含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17] 曾祥艳,陈金艳,廖健明,等.广西多穗柯叶片性状变异及幼苗生长量研究[J].广西植物,2015,35(6):88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