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ckersie B D,Leshem Y Y. Stress and stess coping in cultivated plants[M].Dord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
[2] 曾建军, 时明芝.植物涝害生理研究进展[J].聊城大学学报,2004.
[3] 时明芝, 周保松.植物涝害和耐涝机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09~210.
[4] Li J C.Waterlogging physiology of wheat and its relation with wheat productivity[J].Plant Physiol Commun,1997,33(4):304~312.
[5] 方文培.四川植物志[M].成都:四川省人民出版社,1981.
[6] 龙汉利, 张炜, 宋鹏, 等. 四川楠木生长初步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11,32(2):89~91.
[7] 宋朝枢.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98~202.
[8] 李冬林, 金雅琴.我国楠木属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现状和开发利用前景[J].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5~9.
[9] 张炜, 江波, 蒋晔, 等. 四川省桢楠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6):75~78.
[10] 张炜, 何兴炳, 唐森强, 等.四川桢楠生长特性与分布[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5):38~41.
[11] 程冬生, 崔同林.珍贵树种红椿的利用价值及培育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0(4):39~40.
[12] 李晓清, 贾廷彬, 张炜, 等. 红椿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1):33~36.
[13] 殷国兰, 冯绍惠,周永丽, 等. 桢楠容器育苗试验[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 33(6):57~59.
[14] 黄复兴, 范川, 李晓清, 等. 施肥对盆栽香樟幼苗细根生长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 28(5):103~108.
[15] 殷国兰, 周永丽, 鄢武先, 等. 香樟扦插育苗试验[J]. 四川林业科技, 2011, 32(6):99~101.
[16] 龙汉利, 张炜, 宋鹏, 等. 四川桢楠生长初步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11, 32(4):89~91.
[17] 陈孝, 纪程灵, 黄生忠, 等. 细叶桢楠生长与材性性状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3, 40(3):27~29.
[18] 刘亚, 李茂昌, 张承聪, 等. 香樟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 分析试验室, 2008, 27(1):88~91.
[19] 雷琼. 香樟在临沂城市绿化中引种栽培的潜力探讨[J]. 山东林业科技, 2008(1):63~65.
[20] 殷国兰, 谭斌, 杨金亮, 等. 3种珍贵用材树种1年生苗木光合特性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4,43(3):81~87
[21] 叶子飘. 光合作用对光合CO2响应模型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6):727~740.
[22] 蒋薇, 刘登望, 李林. 作物涝害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 2010, 41(5):432~435.
[23] 童平, 杨世民, 马均等.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3):505~511.
[24] 吕军. 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危害及其生理效应[J]. 植物生理学报,1994,28(3):221~226.
[25] 汪宗立, 丁祖性, 娄登仪, 等. 小麦湿害及耐湿性生理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1981(4):11~18.
[26] BOYER J S. Plant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J]. Science,1982,218:443~448.
[27] 王忠. 植物生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43.
[28] 许大全. 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M].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33(4):241~244.
[29] 陈良华, 弓平, 杨万琴, 等. 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小白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 30(2):174~180.
[30] 叶子飘, 于强. 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2(6):1356~1361.
[31] 陈卓梅, 陈英旭, 杜国坚. 二氧化碳对樟树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7):1650~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