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庆贵.黑龙江东部山区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1996.
[2] 张希彪,上官周平.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1):3685~3696.
[3] 胡和,贾晨,周永丽,等.鹅掌楸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6,37(3):39~43.
[4] 项小燕,吴甘霖,王志高,等.大别山五针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7,35(2):243~251.
[5] 杨技林,刘君昂,周国英,等.南方马尾松人工林植被群落演替特征[J].林业资源管理,2012,42(1):42~47.
[6] 朴世龙,方精云,黄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J].中国基础科学,2010,6(2):20~22.
[7] 葛晓改,曾立雄,黄志霖,等.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叶分解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3,49(9):153~157.
[8] 杜虎,曾馥平,王克林,等.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4,34(10):2712~2724.
[9] 李德燕,周运超.钙浓度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7,30(1):174~180.
[10] 马克平.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I 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生物多样性,1994,2(3):162~168.
[11] 郝建锋,王德艺,唐永彬,等.人为干扰对江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5):729~735.
[12] 常云妮,钟全林,程栋梁,等.闽西北地区不同林龄常绿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比较[J].生态环境学报,2013,22(6):955~960.
[13]
[14] 唐晓琴.西藏色季拉山高寒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