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托娅.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3):277~290.
[2] 王世绩.杨树研究进展(1991-1995)[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 方升佐.中国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2308~2316.
[4] 施士争.柳树的园林应用类型与改良[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4):200~204.
[5] 赵能,刘军.巴蜀地区的杨柳科植物(一).四川林业科技,2002,23(2):1~7.
[6] 万雪琴,张帆,钟宇等.四川乡土杨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优树选择[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04):432~437.
[7] 曾大鹏.我国杨树病害的研究现状与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1):20~26.
[8] 黎兆海,夏伯顺,蒙兴宁.柳州市柳树病虫害调查报告及防治对策[J].广西植保,2015,28(3):14~18.
[9]
[10] 白鹏华,冯友仁,刘宝生等.一种杨树锈病病原菌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03):49~51.
[11] 李仲华.西充县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2] 夏代荣.广安市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13] 金振洲.植物社会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4] 陆家云.植物病原真菌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15] 代艺,周明强,何恒果等.川东北4县(区)经济植物锈病的发生与发病因素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17,38(04

):365~372.).
[16] 方升佐.中国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308~2316.
[17] 刘花粉,赵波.柳树蛀茎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园艺,2010(11):181~181.
[18] 曾大鹏.我国杨树病害的研究现状与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1):20~26.
[19] 杨俊秀,王明春.梨、苹果锈病转主寄主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9(01):44~47.
[20] 周明强,青琼河,尚慧艳等.川东北4区县竹资源病虫害调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03

):254~260.
[21] 南志标.建立中国的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J].草业学报,2000,9(2):1~9.
[22] 胡健,蒋勤军,韩烈保,等.草坪草病原菌的抗药性现状及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9,18(2):194~204.
[23]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5~9.
[24] 蔡守佼,铁梅芳,刘建鹏等.部分乔木树种的锈病及其防治[J].青海环境,2006(03):110~111.
[25] 石秀珍,刘团会,师旭艳等.杨叶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河南林业科技,2010,30(03):8~10.
[26] 陈秀芬,墨铁路,周佩如等.咖啡锈菌瘿蚊形态特征观察[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7(1):51~52.
[27] 贺琳瑛,蔡英,曾健.一种杨树锈病天敌昆虫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6(01):5~8.
[28] 蔡建武.香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05):161~164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