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笑,崔佳雯. 中国银杏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2017(7):70.
[2] 朱益川,赵世远. 四川银杏类型划分及优良单株选择[J]. 四川林业科技,1999(2):76−81.
[3] 施仁潮. 银杏供观赏 白果堪药食[N]. 中国中医药报, 2016-11-03(007).
[4] 乔德奎. 陕西银杏药用成分黄酮、内酯变异规律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5] 谷荣辉. 中国乡土树种元宝枫的化学成分及代谢组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9.
[6] 潘胜强,李彬,邓玉,等. 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2019,46(4):1−10. doi: 10.3969/j.issn.1003-5710.2019.04.001
[7] 周建钟,赵琦君,陈如祥,等. 银杏叶化学成分提取状况及其开发利用[J]. 江西林业科技,2009(3):35−37. doi: 10.3969/j.issn.1006-2505.2009.03.012
[8] 廖贤军. 我国银杏叶的开发现状及桂林发展银杏叶茶前景初探[J]. 南方园艺,2014,25(5):39−40. doi: 10.3969/j.issn.1674-5868.2014.05.013
[9] 戴余军,江德安. 叶用银杏品种·无性系配合选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8):8859−8860.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07.28.053
[10] 付文琦. 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速生家系选择[D]. 山东农业大学, 2018.
[11] 兰彦平, 周连第, 姚砚武, 等. 板栗叶片及坚果形态特征的表型变异研究[C]//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 2007.
[12] 刘毅. 陕西主要栽培银杏的观赏性状评价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13] 江德安,李国元,李顺文,等. 叶用银杏品种、形态指标与产量相关性及选择[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169−171. doi: 10.3969/j.issn.1001-389X.2004.02.018
[14] 林琰,李小芳,陈锡林. 浙江银杏叶药材表型性状及其多样性变化分析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7):538−539. doi: 10.3969/j.issn.0411-8421.2017.0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