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傅立国, 金鉴明. 中国植物红皮书: 珍稀濒危植物(第1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530−537.
[2] 洪德元,潘开玉.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 植物分类学报,1999,37(4):351−368.
[3] 汪源,刘光立,张倩,等. 层积处理对四川牡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3,24:59−62.
[4] 周晓慧,陈圣宾,夏小梅,等. 基质和赤霉素对珍稀濒危植物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8,2:106−113.
[5] 杨勇,骆劲涛,张必芳,等. 四川牡丹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13:97−104.
[6] 夏小梅,王娟,等. 大渡河干旱河谷四川四川牡丹种群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浙江林业科技,2017,37(2):30−35.
[7] 周晓慧,王娟刘贤安,等. 四川牡丹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46:41−45.
[8] 夏小梅,王娟,等. 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45(1):37−40.
[9] 成仿云,李嘉钰,陈德忠.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J]. 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