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玉坡. 1993. 长江上游(川江) 防护林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43−262.
[2] 龚固堂,牛牧,慕长龙,等. 间伐强度对柏木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物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15,51(4):8−15.
[3] 骆宗诗,侯波,向成华,等. 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柏木低效防护林的改造[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82−87. doi: 10.3969/j.issn.1673-923X.2009.06.009
[4] 季荣飞,周世兴,黄从德,等. 间伐强度对柏木低效人工林灌草多样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5):68−74.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15.05.014
[5] 杨育林,李贤伟,王海明,等. 抚育间伐对川中丘陵区柏木人工林生长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山地学报,2015,33(2):199−207.
[6] 黎燕琼, 龚固堂, 郑绍伟, 等. 2013. 低效柏木纯林不同改造措施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 33(3): 0934−0943.
[7] 陈俊华,牛牧,龚固堂,等.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纯林“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9,32(3):636−646.
[8] 牛牧,陈俊华,龚固堂,等. 川中丘陵区低效防护林分“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1):39−45.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15.01.07
[9] 张卫强,李召青,周平,等. 东江中上游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5):130−134.
[10] 管惠文,董希斌,张甜,等. 间伐强度对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水文性能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6):68−76.
[11] 温林生,邓文平,彭云等. 江西退化红壤区3种森林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和土壤表层水文功能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20,34(4):158−163.
[12] 塔莉,杨新兵,朱辰光,等. 华北土石山区森林枯落物与土壤水文效应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38(3):59−63.
[13] 宣立辉,康凡,谷建才,等. 冀北地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J].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4):86−91.
[14] 曾建军,史正涛. 城市水源地5种森林枯落物水文效应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1):38−43.
[15] 邹奕巧,孙欧文,刘海英,等. 浙江省天台县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及土壤水文特性[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170−174.
[16] 张祎,李鹏,刘晓君,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效能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5):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