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万钧,张宏达.中国树木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89~1893.
[2] 张颖,贡品,牛蓓,等.药用半枫荷植物资源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32~434.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五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58.
[4] 傅立国,王德祯.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59~160.
[5] 曹展波,林小凡,杨桦,等.半枫荷实生苗生长规律及培育技术[J].南方林业科学,2015,43(5):18~21.
[6] 陈家标.半枫荷扦插育苗技术[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5,44(3):345~348.
[7] 任朝辉,田华林,罗桃,等.半枫荷幼林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5):126,129.
[8] 任朝辉,王莲辉,田华林,等.贵州半枫荷濒危成因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14,42(2):34~36.
[9] 王满莲,白坤栋,孔德鑫,等.种苗级别对半枫荷生长发育的影响[J].种子,2016,35(2):69~72.
[10] 卢应贤.半枫荷与杉木树种混交造林试验初报[J].绿色科技,2017(19):173~178.
[11] 杨永川,戚裕锋.浙江天童7种优势乔木的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4

):46~50.
[12] 高蕊,魏岩,严成.角果藜的地上地下结果性与种子萌发行为[J].生态学杂志,2008,27(1):23~27.
[13] 祝振昌,张利权,肖德荣.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种子产量及其萌发对温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1,31(6):1574~1581.
[14] 曾正明,杨跃华.苦瓜发芽的水分条件研究[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58~59.
[15] 郑蔚虹,左安国,姚燚,等.玉米秸秆发酵液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4,23(10):18~20.
[16] 李延红,王生耀,王堃.UV-B辐射对三种常见高原牧草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12):19~22.
[17]
[18] 田沐荣,张凤兰,郝丽珍,等.不同温度计浸种时间对山韭和青甘韭种子萌发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9):12~15.
[19] 李淑娴,兰思仁,吴沙沙,等.浸种时间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5,34(4):8~12.
[20] 赵叶,杨瑶君,吴三林,等.浸种时间对凤丹种子萌发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34(9):2024~2029.
[21] 张文辉,刘祥君,刘国彬,等.根系生动力学与四川省西北部环境因素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39~43.
[22] 吴晓丽,包维楷.基因型及播种密度对冬小麦分蘗期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17(3):369~375.
[23] 陶鹏云.杉木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J].云南林业科技,1997(1)22~25.
[24] 邓荫伟,李洁荣,黄连桂,等.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582~17584.
[25] 郑坚,马晓华,廖亮,等.乌桕和无患子容器育苗密度与苗木生长和质量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4):15~20.
[26] 肖应忠,陈建忠,刘剑斌,等.千年桐播种密度、播种时间与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4):104~106.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