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彦君,马克平. 森林种子雨研究进展与展望[J]. 生物多样性,2012,20(1):94−107.
[2] 何晓.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白刺花种群特征及其更新特点的空间差异性研究[D]. 四川雅安, 四川农业大, 2007.
[3] 蒋冬梅. 白刺花未成熟果实生物碱成分的提取[J]. 海南医学院报,2000,6(3):611−162.
[4] 薛智德,侯庆春,韩蕊莲,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白刺花促进生态恢复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3):26−29.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02.03.008
[5] 薛智德,韩蕊莲,侯庆春,等. 延安地区种灌木叶早性结构的解剖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200−1207. doi: 10.3321/j.issn:1000-4025.2004.07.008
[6] 郭学民,肖啸,梁丽松,等. 白刺花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J]. 种子,2010,29(12):38−42. doi: 10.3969/j.issn.1001-4705.2010.12.011
[7] 朱炳海. 中国之气候[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2.
[8] 刘文彬.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木种群的主要类型[J]. 山地研究,1994,2(1):27−31.
[9] 王京,张博,侯祥,等. 秦岭南坡短柄枹栎和锐齿槲栎的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及其与昆虫寄生的关系[J]. 昆虫学报,2015,58(12):1307−1314.
[10] 马杰,闫文杰,李庆芬,等. 东灵山辽东栎虫损种子调查[J]. 生态学杂志,2008,27(2):282−285.
[11] 严代碧,岳永杰,郑绍伟,等.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64−68.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6.04.015
[12] 高鹏,杨加利. 我国植被恢复中的几个误区及应用生态学原理的植被恢复方法探究[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19(1):3−8.
[13] 刘旭,程瑞梅,肖文发.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8,21(1):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