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永福.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 植物杂志, 1999,(5):3~11.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三卷[M].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10.
[3] 姚军. "材貌双绝"花榈木[J]. 园林, 2007,(3):17~18.
[4] 孟宪帅, 韦小丽. 濒危植物花榈木野生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J]. 种子, 2011,30(7):66~68.
[5] 左家哺, 李明红, 彭珍宝, 等. 南岳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40(3):161~166.
[6] 邹芸, 李晓辉, 曹晓平, 等. 上饶市花榈木资源数量及群落学特征研究[J]. 南方林业科学, 2017,45(4):24~26.
[7] 方卫华. 歙县野生花榈木居群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J]. 安徽林业科技, 2017,43(4):46~47.
[8] Feng Shixiu, Hao Jing, Xu Zhifang, et.al Polyprenylated isoflavanone and isoflavonoids from Ormosia henryi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nd anti-oxidation activity[J]. Fitoterapia, 2012,83(1):161~165.
[9] 刘鹏, 何万存, 黄小春, 等. 花榈木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J]. 南方林业科学, 2017,45(3):45~48.
[10] 王兴龙, 金则新, 李建辉, 等. 花榈木光合作用日进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40(3):143~147.
[11] 陈坚波, 潘春燕, 张慧芳, 等. 花榈木中毒急救1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4,49(6):456.
[12] 张都海, 袁位高, 陈承良, 等. 花榈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3,23(3):10~12.
[13] 邓兆, 韦小丽, 孟宪帅, 等. 花榈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39(5):69~72.
[14] 杨四知. 松溪县花榈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林业勘察设计, 2007,(2):111~114.
[15] 王枞祁. 花榈木根插及大苗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6):203~205.
[16] 邓兆, 韦小丽. 珍稀树种花榈木种子休眠破除方法研究[J]. 种子, 2016,35(11):1~4.
[17] 韦小丽, 孟宪帅, 邓兆. 珍稀树种花榈木种子繁殖生态学特性与濒危的关系[J]. 种子, 2014,33(1):82~86.
[18] 江昌志. 花榈木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04,(9):26.
[19] 沈绍南, 柳尚贵, 蔡焕留. 珍贵树种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1~84.
[20] 钟球泰, 赖仁龙. 花榈木播种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J]. 绿色科技, 2015,(12):82~83.
[21] 李筱生. 不同贮藏方法的花榈木种子播种育苗和密度试验[J]. 林业勘察设计, 2018,38(1):36~38.
[22] 姜顺邦, 韦小丽. 供水量对花榈木苗期耗水、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及灌溉制度优化[J]. 林业科学, 2016,52(10):22~30.
[23] 彭丽. 珍贵乡土树种花榈木播种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2):30.
[24] 杨鹏. 花榈木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1,(2):26~27.
[25] 虞志军, 单文, 潘国浦, 等. 花榈木播种苗在庐山越冬生存适应实验初探[J]. 种子,2008,27(7):55~56.
[26] 段如雁, 韦小丽, 张之栋, 等. 珍贵树种花榈木容器苗配方施肥试验[J]. 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37(2):225~230.
[27] 陈志萍, 李从瑞, 潘德权, 等. 花榈木实生苗苗期的生长发育节律[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2):191~194.
[28] 彭明良. 如何对花榈木进行科学的管理[J]. 北京农业, 2013,(12):76~77.
[29] 徐芳玲, 韦小丽, 古定豪, 等. 贵州花榈木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控方法[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3):41~43.
[30] 范辉华, 李朝晖, 张蕊, 等. 红豆树的组织培养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 2011,38(3):100~102.
[31] 杨根水, 刘新荣. 赣南林区值得驯化繁殖的几种优良乡土树种[J]. 现代园艺, 2013,(8):211.
[32] 姚军, 李洪林, 杨波. 花榈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43(1):123~124.
[33] 高丽, 李洪林, 杨波. 花榈木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3):16271~16273.
[34] 桂平, 韦小丽, 乔栋, 等. 花榈木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种子, 2018,37(11):135~139.
[35] 乔栋. 花榈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 贵州大学, 2016.
[36] 乔栋, 韦小丽, 李群. 珍稀树种花榈木组培不同外植体的无菌繁殖体系构建[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29(7):1719~1723.
[37] 赵正霞. 花榈木埋根育苗技术[J]. 湖南林业, 200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