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付满意. 梁山慈竹和料慈竹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D]. 西南林业大学,2014.
[2] 王海霞,彭九生,曾庆南. 淡竹立竹生物量计算模型构建[J]. 世界竹藤通讯,2014, 12(06):6−10.
[3] 王路君,蔡春菊,唐晓鹿,等. 硬头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45(01):189−196.
[4] 王柯人,罗文秀,舒清态,等. 龙竹人工林的含水率分析及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构建[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 41(06):168−174.
[5] 姚文静,王茹,王星,等. 淡竹实生苗构件生物量模型拟合与分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 49(03):26−30.
[6] 姚文静,王茹,林树燕,等. 翠竹实生苗生长发育规律及构件生物量模型拟合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44(06):103−110.
[7] 沈钱勇,汤孟平. 浙江省毛竹竹秆生物量模型[J]. 林业科学,2019, 55(11):181−188.
[8] 夏海涛,王月英,李效文,等. 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配与模型构建[J]. 林业实用技术,2014(10):3−5.
[9] 张龙艳,李珊,甘小洪. 峨热竹无性系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与模型研究[J]. 世界竹藤通讯,2014, 12(05):16−21.
[10] 姬星,罗庆华,丁雨龙,等. 勃氏甜龙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2015, 34(01):49−53.
[11] 郭孝玉,孙玉军,刘俊. 含度量误差的毛竹相容性生物量模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 37(05):849−858.
[12] 陈霖. 宜宾市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表的编制[D]. 四川农业大学,2015.
[13] 曾掌权,田育新,戴成栋,等. 湖南毛竹林生物量模型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6, 43(06):56−59. doi: 10.3969/j.issn.1003-5710.2016.06.012
[14] 徐振国,黄大勇,郭起荣,李忠国. 麻竹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其模型优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 36(04):80−83+102. do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6.04.015
[15] 孟勇,李美群,薛强,等. 毛金竹生物量模型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7, 44(05):35−37+45. doi: 10.3969/j.issn.1003-5710.2017.05.007
[16] 吴朝晖. 皖西南苦竹天然林生物量模型研究[J]. 安徽林业科技,2020, 46(02):3−6. doi: 10.3969/j.issn.2095-0152.2020.02.001
[17] 杨星华. 毛竹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相容性模型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2016.
[18] 唐婷,胡进耀,杨远兵,等. 北川3种箭竹属植物地上生物量结构和回归模型的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5, 36(02):32−37.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15.02.007
[19] 曾伟生,唐守正. 立木生物量方程的优度评价和精度分析[J]. 林业科学,2011, 47(11):106−113.
[20] 吴炳生,江鸿跃,聂勇,等. 料慈竹杆形结构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04):61−64.
[21] 陈林,姚建勇,陈之龙,罗发林,钟洪明. 不同坡位和坡向的料慈竹竹丛特征差异[J]. 林业科技通讯,2022(07):30−34.
[22] 朱忠泰. 毛竹合理择伐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5(04):47−48.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5.04.019
[23] 吴炳生,夏玉芳,黎兴华,等. 料慈竹种群结构与产量的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1998(04):13−18.
[24] 谭宏超. 料慈竹纸用林培育技术[C]. 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5: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