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334.
[2] 白昆声,吴中北,梅炯杰,等.岷江柏木调查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0,(2):43~49.
[3] 庞学勇,包维楷.岷江柏各地理居群生长状况及气候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2005,14(4):466~472.
[4] 王博,刘凯,朱子政,等.大渡河上游天然岷江柏木林生长分布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8,39(4):106~111.
[5] 包维楷,庞学勇,李芳兰,等.干旱河谷生态恢复与持续管理的科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6] 刘鑫,包维楷.我国岷江柏林分类及群落特征[J].广西植物,2011,31(5):608~613.
[7] 白昆声,梅炯杰,昊中北,等.岷江柏木造林技术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0,(4):69~75.
[8] 袁志忠,包维楷,何丙辉.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4):373~381.
[9]
[10] 罗红霞.延安市黄陵古柏迁地保护移植关键技术的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5.
[11] 黄慧瑾.大树保护性移植技术初探[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12] 梁玉君,邹志荣.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的关键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2009,(10):225~227..
[13] 邹志荣.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的技术研究与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4]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51/T 2132-2016大树移植技术规程[S].成都: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2000.
[15] 梁玉君.非适宜季节树木移植的技术研究与探讨[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6] 庞学勇,包维楷.岷江柏林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种群间差异分析[J].山地学报,2005,3(5):596~605.
[17] 戴薛,张家来.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8,47(3):20~24.
[18] 龙恩胜,方嗣昭,范希勇.光照水电站水库淹没区古树及珍稀植物抢救移栽[J].贵州水力发电,2011,25(1):60~62.
[19] 李志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珍稀保护植物调查及迁地保护效果评价[D].南宁:广西大学,2013.
[20] 杨忠明,陈俊华,崔勇.岷江柏木营养袋育苗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