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bral P,Zamyatin A.Markov processes in modeling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in Sintra-Cascais[J]. Dyna-colombia,2009,76(158):191~198.
[2] 龚俊杰,杨华,邓华锋,等. 北京明长城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及稳定性[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06):54~59.
[3] 张绘芳,地力夏提·包尔汉,朱雅丽,等. 阿尔泰山森林景观格局的稳定性[J]. 水土保持通报,2018(05):189~194.
[4] 胡艳兴,潘竟虎.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兰州市景观稳定性[J]. 中国沙漠,2016,36(2):556~563.
[5] 刘隆德,王安喜,孟伟. 基于Kriging的册亨县森林景观稳定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11):14~18.
[6] 周义贵,郝凯婕,李贤伟,等. 川西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1):1944~1956.
[7] 蒋有绪. 川西米亚罗、马尔康高山林区生境类型的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1963(04):321~335.
[8] 周义贵,郝凯婕,李贤伟,等. 川西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特征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2014(11):1944~1956.
[9] 刘凯,曹昌楷,王守强,等.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J]. 四川林业科技,2015(04):59~64.
[10] 马克明,傅伯杰. 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J]. 植物生态学报,2000(03):320~326.
[11] 彭保发,陈端吕,李文军,等.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常德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13(12):1484~1488.
[12] 董雅雯,佘济云,陈冬洋,等. 基于箱线图的海南省东方市生态景观格局稳定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08):104~108.
[13] 金莹杉,翟明普,王超,等. 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05):77~82.
[14] 杜强,贾丽艳. 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5] 贾雪晴. 园林植物色彩的心理反应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2012.
[16] 吴志文,谢双喜. 贵州苏铁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04):45~49.
[17] 郑新奇,付梅臣. 景观格局空间分析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8] 任平,洪步庭,程武学,等. 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J]. 地理研究,2013(06):1017~1024.
[19] 吕思彤,曹萍麟,舒清态,等. 高寒山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分析——以碧塔海保护区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2015(0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