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米亚罗营林处、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川西高山林区日本落叶松引种试验初报[J]. 林业科技通讯,1978(8):5−6.
[2] 班龙海. 日本落叶松引种栽培效果分析[J]. 现代园艺,2017(3):55.
[3] 张泽浦,方精云,菅诚. 邻体竞争对植物个体生长速率和死亡概率的影响: 基于日本落叶松种群试验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0,24(3):340−345. doi: 10.3321/j.issn:1005-264X.2000.03.016
[4] 王永峰,张清涛,余小英,等. 卧龙人工林与次生林大熊猫生境监测初探[J]. 四川林勘设计,2019(1):12−16.
[5] 何光润,景河铭. 卧龙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病虫害调查[J]. 四川林业科技,1991,12(4):64−67.
[6] 刘明冲,杨晓军,张清宇,等. 卧龙自然保护区2013年大熊猫主食竹监测分析报告[J]. 四川林业科技,2014,35(4):45−47. doi: 10.3969/j.issn.1003-5508.2014.04.010
[7] 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编著. 卧龙发展史[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8] 《四川森林》委员会. 四川森林[M].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709.
[9]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南充师范学院, 四川省林业厅保护处. 卧龙植被及资源植物[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8−9, 191−194.
[10] 任景阳. 中国林业出版社[J]. 出版工作,1981(5):53−55.
[11] 赵纳勋,袁朝晖,孙建存等. 外来种日本落叶松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及管理对策[J]. 西北大学学报.,2008,6(2):1−4.
[12] 汤景明,孙拥康,冯骏,等. 不同强度间伐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6):90−93+122.
[13] 杜彦昌,于永明,郭小龙,等. 秦岭西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龄期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2017(4):8−12.
[14] 刘锦波,殷鸣放,王立成,等. 不同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复层林下针叶树种生长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7,37(1):164−169.
[15] 杨鑫,曹靖,董茂星,等. 外来树种日本落叶松对森林土壤质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0):2109−2116.
[16] 牛小云,孙晓梅,陈东升,等.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养分及酶活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9):2663−2672.
[17] 庞志慧. 日本落叶松原产地种源与次生种源性状比较[J]. 辽宁林业科技,2002(1):15−16. doi: 10.3969/j.issn.1001-1714.20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