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希菲,唐守正,袁国仁,等. 自动调控树高曲线和一元立木材积模型[J]. 林业科学研究, 1994(05):512−518.
[2] Huang S , Titus S J . An age-independent individual tree height prediction model for boreal spruce–aspen stands in Alberta[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1994, 24(07): 1295−1301.
[3] 王明亮, 唐守正. 标准树高曲线的研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7(03): 36−41.
[4] 孟宪宇. 测树学[M]. 3 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73−79.
[5] 赵美丽,王才旺. 林分优势高测定方法的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4(02):7.
[6] 沈剑波,雷相东,王虎,等. 针阔混交异龄林林分优势高的确定方法[J]. 广东林业科技,2019,035(01):43−48.
[7] 赵亚民. 落叶松人工林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高相关关系探讨[J]. 河北林业科技, 1993(01): 32−33.
[8] 郭卫红, 郑庆荣, 胡砚秋等. 山西五台山主要针叶树种树高—胸径曲线模型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22, 49(06): 72−77.
[9] 梁瑞婷, 孙玉军, 李芸. 深度学习和传统方法模拟杉木树高-胸径模型比较[J]. 林业科学研究, 2021, 34(06): 65−72.
[10] 余昆隆, 谭伟, 杨靖等. 基于分位数组合的杉木树高-胸径模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 42(11): 94−101.
[11] 钟运宁. 树高胸径关系的初探[J]. 热带林业科技,1987:33−37.
[12] 石丽. 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主要树种树高胸径调查[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11):280−281.
[13] 蒲莹,曾伟生,阳帆. 北京市树高胸径回归模型研建及一元立木材积表检验[J]林业资源管理2021(03):62−66.
[14] 高祥斌, 刑柱东. 聊城市主要行道树国槐胸径与树高关系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10): 128−130.
[15] 刘任涛, 毕润成, 赵哈林. 太岳林区山核桃种群树高和胸径关系的数学模拟(英文)[J]. 生物数学学报, 2008(03): 416−422.
[16] 张鹏, 何怀江, 范春雨等.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树高-胸径模型[J]. 林业科学研究, 2018, 31(02): 11−18.
[17] 欧光龙, 胥辉, 王俊峰等. 思茅松天然林林分生物量混合效应模型构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7(03): 101−110.
[18] 李春明. 混合效应模型在森林生长模型中的应用[J]. 林业科学,2009,45(4):8.
[19] 符利勇, 张会儒, 李春明等.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分析[J]. 林业科学, 2013, 49(01): 114−119.
[20] 姜立春,李凤日. 混合效应模型在林业建模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2014.
[21] 李春明, 李利学.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栓皮栎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04): 7−12.
[22] 臧颢, 雷相东, 张会儒等. 红松树高-胸径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06): 8−16.
[23] 李明华, 肖舜祯. 上海市主要造林树种的胸径-树高模型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1(03): 501−511.
[24] 刘浩. 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模型的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5, 47(02): 42−43.
[25] 何浩, 杨召乾.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 44(05): 58−66+71.
[26] 高德祥, 韦文长. 滇西南巨尾桉人工林林木根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22, 47(03): 32−39.
[27] 刘春云, 方文静, 蔡琼等. 中国落叶松林胸径–树高相关关系的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06): 1081−1088.
[28] 熊河先, 魏安超, 胥辉等. 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变化及其混合效应模型构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5(04): 102−110.
[29] 杨子铎, 李新建, 朱光玉等. 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杉木人工林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 42(03): 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