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卫祥.四川核桃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J].中国园艺文摘,2015,(4):60-62.
[2] 李彦慧,李保国,郭素萍,等.早实核桃幼树施肥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1):9-11.
[3] 裴东,李容海,刘兆发,等.麻核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6,(4):66-69.
[4] 王磊,李霞,杨辽,等.新疆野核桃种质资源数量分类研究[J].北方园艺,1998,(1):3-5.
[5] 曾斌.新疆野生核桃资源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果树,2005,(4):1-3.
[6] 张雨,董润泉,习学良.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2):38-40.
[7] 王红霞,张志华,玄立春.我国核桃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87-391.
[8] 奚声珂.我国胡桃属种质资源与核桃育种[J].林业科学,1987,23(3):342-349.
[9] 有样亮,邢世岩,张友朋.等.核桃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1(6):35-36.
[10] 白仲奎.河北省核桃新品种选育决选研究[J].河北果树,2000(4):14-16.
[11] 冯连芬,吕芳德,张亚萍,等.我国核桃育种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2):69-73.
[12] 张清浩,刘同辉,李红杰,等.核桃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9,29(2):101-102.
[13] 付达荣.川西高海拔地区核桃良种繁育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00,(1):28-29.
[14] 陈雷,庄严.薄壳山核桃良种繁育技术[J].山西果树,2015,(6):31-33,42.
[15] 胡继周,马朝阳.核桃优质苗木培育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5):47-49.
[16] 吴利军,马朝阳,胡继周.核桃双刃刀方块芽接技术探究[J].甘肃农业,2006,(12):42.
[17] 傅松玲,吴照柏.美国山核桃嫁接与栽培技术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1,19(4):11-13.
[18] 王根宪.核桃暖气温室嫁接技术研究[J].河北果树,1997,(3):30-31.
[19] 杨华廷.核桃大树高接改劣换优技术[J].山西果树,1994,(1):22-24.
[20] 奚声珂.核桃徽枝嫁接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5):531-535.
[21] 张丽仙,付文.核桃整形修剪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4):119-122.
[22] 杨源.核桃丰产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35.
[23] 林向群,黄佳聪,熊健.核桃提质增效技术实证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5):55-59.
[24] 于菊梅,张建廷.核桃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1,(4):50-51.
[25] 滕康利,金锡凤.杨兴华.核桃树的主要器官养分周年动态[J].山东农业科学,1996,(5):23-26.
[26] 盖素芬,赵宝军,郑庆田.早实核桃不同生育期主要器官氮、磷、钾含量变化规律及特征[J].经济林研究,2002,20(2):63-66.
[27] 赵明范.核桃叶片N、P、K元素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1,27(6):625-657.
[28] 宫永红,盖素芬,赵宝军,等.核桃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2,(6):9-10,21.
[29] 姬生锋,胡娃娃,刘文瑞,等.核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4,(4):68-69.
[30] 杨文衡,张建光. 二十年来核桃科研的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3,6(3):33-44.
[31] 中南林学院主编. 经济林栽培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32] 马婷,陈宏伟,熊新武,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美国山核桃嫁接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02):871-872

,971.
[33] 李昌伟,连兆煌. 农业化学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34] 河北农业大学主编.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5] 闵安民,王字,费楠.不同龄期及不同长势核桃的养分特征[J].经济林研究,2007,25(1):30-33.
[36] 陈虹,董玉芝,朱小虎,等.新疆早实核桃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8):1584-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