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瑞林. 中国油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2] 韩宁林, 赵学民. 油茶高产品种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 杨荣萍,陈丽芳,沈忠优. 油茶品种及采摘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9):21−23.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16.09.008
[4] 刘小亚,李静,温志刚,等. 庐山和井冈山不同海拔高度野生油茶籽油及化学成分的比较[J]. 中国食品学报,2019(8):248−256.
[5] 田潇潇,方学智,孙汉洲,等. 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的营养特性分析与综合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1):133−140.
[6] 罗凡,费学谦,方学智,等. 油茶籽采摘时间对茶油品质的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1):87−92. doi: 10.3969/j.issn.1000-2286.2012.01.017
[7] 王亚萍,费学谦,石晓丽,等. 采收期和处理方法对油茶籽及其油脂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17,42(4):20−23+46. doi: 10.3969/j.issn.1003-7969.2017.04.005
[8] 罗凡,费学谦,郭少海,等. 油茶果采收及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15,40(11):98−102.
[9] 马力,钟海雁,陈永忠,等. 油茶果采后处理对油茶籽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14,29(12):73−76.
[10] 王亚萍,费学谦,王开良,等. 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13,38(9):14−16.
[11] 陈娟,李忠军,郭蔼明,等. 提取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评价[J]. 中国油脂,2014,39(4):16−19.
[12] 魏红,钟红舰,汪红. 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改进[J]. 中国油脂,2004,29(6):52−54. doi: 10.3321/j.issn:1003-7969.2004.06.016
[13]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14] 彭阳生, 奚如春. 油茶栽培及茶籽油制取[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6.
[15] 师江,刘兴勇. 基于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油茶佳采摘期[J]. 食品与机械,2014(1):71−74.
[16] 李振华,王建华. 种子活力与萌发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4):646−660.
[17] 汤佳. 油茶果实发育及成熟期间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