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少麟.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79~110.
[2] 姜萍, 赵光, 叶吉, 等. 长白山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海拔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03, 22(6):28~32.
[3] 尚文艳, 付晓, 刘阳, 等. 辽西大墨山北坡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 24(9):994~998.
[4] Zev N N, Whittaker R H. Structural and Floristic Diversity of Shrublands and Woodlands in Northern Israel and Other Mediterranean Areas[J]. Vegetatio, 1979, 41(3):171~190.
[5] 李振基, 刘初铀, 杨志伟, 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稳定甜储林与人为干扰甜储林物种多样性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1):64~68.
[6] 俞筱押, 李玉辉. 滇石林喀斯特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溶痕生境中木本植物的更新特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8):889~897.
[7] 马洪婧, 李瑞霞, 袁发银, 等. 不同演替阶段栎树混交林群落稳定性[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3):558~562.
[8] 吴统贵, 吴明, 萧江华. 杭州湾滩涂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08, 27(8):1284~1289.
[9]
[10] 王世雄, 王孝安, 郭华. 黄土高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β多样性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5):1135~1140.
[11] 庄平, 高贤明. 华西雨屏带及其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J]. 生物多样性, 2002, 10(3):339~344.
[12] 朱万泽, 王金锡, 张秀艳, 等. 华西雨屏区不同恢复阶段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07, 27(4):1386~1396.
[13] 包维楷, 刘照光. 四川瓦屋山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8(2):120~126.
[14] 李博. 生态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22~145.
[15]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16] 马克平.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J]. 生物多样性, 1994, 2(3):162~168.
[17]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等.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J]. 林业科学, 2001, 37(1):7~14.
[18] 谢晋阳, 陈灵芝.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J]. 生态学报, 1994, 14(4):337~343.
[19] 彭少麟, 周厚诚, 陈天杏,等. 广东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数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9, 13(l):10~17.
[20] 宋育红, 张新文, 周斌. 格氏拷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J]. 生态科学, 2005, 24(3):228~232.
[21] 赵群芳, 李旭光, 刘玉成.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明[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23(1):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