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俊佩, 郭浩, 李国武, 等.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 2006, 19(3):77~80.
[2] 龙汉利, 覃志刚, 刘福云,等. 四川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13, 34(6):27~32.
[3] 郭星, 王会儒, 陈国鹏.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立地类型与造林树种配置[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4):4293~4295.
[4] 韩德儒, 杨文斌, 杨茂仁. 干旱半干旱区沙地灌(乔)木种水分动态关系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5] 刘彬, 吴福忠, 张健, 等. 岷江干旱河谷一山地森林交错带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J]. 生态学报, 2008, 28(12):5892~5898.
[6] 费世民, 王鹏, 陈秀明, 等. 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J]. 四川林业科技, 2003, 24(3):10~16.
[7] 陈小平, 杨素香, 何建社, 等.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环境现状及恢复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2):62~65.
[8]
[9] 刘兴良, 慕长龙, 向成华, 等. 四川西部干旱河谷自然特征及植被恢复与重建途径[J].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22(2):10~17.